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复制链接]

464

主题

2

好友

207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09:21: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微雨黄昏 于 2015-7-9 09:36 编辑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喜欢李商隐这首《北青萝》,是从很小时候就开始了。我曾用写得很不像样子的毛笔字,把它誊写出来,贴在屋子靠里一面墙的最高处,是一进卧室抬眼可见的地方。很奇怪,那时一个人读书读得开心了,明明也很喜欢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般地意气风发,不明白何以会偏爱这首老僧入定般的诗呢。那时其实并不懂,一个人,深宵,倚藤、敲磬,带点玩味,带点闲适,似乎经过了世事的洗练与磨砺,大千世界在眼中皆如微尘般虚妄渺茫,会转而把爱憎之心寂灭了、宁定了。仿佛有几许落寞,又或者其实是超脱?这其中或许也有如佛祖拈花微笑般的禅定,那时的我如何能明白这是怎样的境界呢。然而就是喜欢了。现在想来,也许正是因为诗中透露出的那一种萧疏和落寞,在幼年的孤单敏感的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当时才十来岁的我,大抵是偏爱了那种极简净的寂寞和荒寒之境。年幼的我似乎也模模糊糊地晓得,有些人生而寂寞,注定是摆脱不掉的。

      父亲一次无意经过我的卧室门口,一眼就看到那幅字。我当时心里忐忑着,不知道他会不会因为这首看起来很孤寒落寞的诗责备于我。然而父亲只是表情很凝重地看了 许久,然后不发一语地离开了。父亲一生,满腹经纶 ,少年早慧,颇有才名。青年时遭打击受挫折,未及中年壮心早灭,寂寂半生。也还罢了,只管安心在农村待着,抚高堂,育儿女,颐养天年。并不曾听他抱怨过什么。或者他是懒得说,不屑说?只是幼时,父亲的沉默在我,一度是一堵高不可攀的灰色的墙,永远有一种沉重的威势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成年后的我终于明白,中年的父亲是寂寞的啊,正如年少的我是孤单的。
      关于孤单的记忆最早应该在三岁那年吧。那一年家乡暴发了七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清晨,我一觉醒来,屋子里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大概大人们都去河堤抢险了,而哥哥姐姐们一定是在学校。我打算找到自己的鞋子,慢慢蹭下床去玩。小小的我趴在床沿往下看,我看到浊黄的水波一漾一漾地在床前晃动。有些眩晕。水面上漂着许多物什,有破旧的大蒲扇、有塑料拖鞋,也有许多好久都找不见的,被我当做玩具的轻巧的小玩意。这陌生的情形令我慌乱不安,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撇撇嘴小声哭起来,哭了许久也没人来,我也就住了嘴,开始在床上蒙着床单自己一个人玩起来。孩子的心里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从清晨到天黑,我不知道一天可以那么漫长,长得似乎没有尽头·。我饿了。我怕了。我哭了。我累了。。仿佛记忆之初一片原始的洪荒来临,我是那个被遗弃在一片狼藉之中的孩子。我不知道一个人玩了多久,饿了哭一会儿,哭累了再睡着,睡醒了接着自己跟自己玩。直到窗外明亮的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当家门口响起父母疲惫不堪的脚步声,夹杂着几声叹息,我心里一阵悸动,有片刻释然的放松,眼前一黑,终于又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打从上小学,我就一直安安静静地不吵不闹,是父母眼中听话懂事的孩子。其实说听话并不算确切,因为忙碌的大人是没时间和小孩子轻言慢语说几句话的。放学回家不需要任何人催促,自己搬张小板凳,坐在门槛上就把作业做完了。虽然很羡慕别的女孩子三五成群地跳绳、踢毽子玩得开心,却总是一个人远远地看着。我很清楚,跟那些泼辣好强的女孩子是玩不到一起的。因为跟她们相比,自己总显得笨拙,不那么活泼伶俐,其实是过于沉默安静了。课间别人出去疯闹的时候,总是默默坐着,有时候会一本本地看小人书,有时候就埋头在小本子上面,写一些只有自己能懂的心事。其实心里也羡慕她们单纯的快乐与开心,只是实在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融入她们的快乐中去。到了寒暑假,这种快乐偶尔会不期而至。总有一些调皮贪玩的孩子,到了假期结束的时候,会不时跑来跟我借作业来抄。那时的我是开心的,好像自己总算有些别人不及别人的长处,也是被人需要的。于是一到寒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便常常倚着门看会不会有同学来问我借作业,这时候的同学总是很和气的,为了和我搞好关系,也会耐着性子地陪着我玩一会儿。孩子间单纯的友谊,是人间稀有纯净的欢乐,也会温暖一个孤单的小小灵魂。
     初二那年暑假,我用一个下午看完了《百年孤独》。开始渐渐有些明白了,原来性格也是可以遗传的。我的家族在外人眼里一向就是这样一个严肃到刻板、孤僻又自傲的家族。那时,父亲总是很晚才回家的,回来时又总是板着脸,似乎常常不开心。清瘦柔弱的母亲像个男人一样忙完了地里的活儿,回来还要忙家里老老小小这一大摊子事。那心情可想而知,即便不焦虑,也很难会有多少耐心和时间,来打叠起精神听听一个幼小的孩子,诉说心底那些稀奇古怪的念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遥远的感伤。哥哥姐姐们也总是 忙。那时大哥忙着偷偷和美丽的邻家姐姐约会。二哥一味地只是发奋苦读,背古文、补英语,做习题。姐姐连上课也常常迟到,因为长我四岁的她,洗衣摘菜之类的家务活是做不完的,没人能体会到一个小女孩子心底那些细腻绵长的莫名忧伤来自哪里,我于是便继续长久地沉浸在孤单里。
      这情形一直持续到离开家乡去省城读书,依然一直都不大合群。图书馆成了最好的避难所。整个青年时期,在校的日子,每个周末我都呆在图书馆里。读尼采,读叔本华。读萨特,也读波伏娃。还是少年时期无意接触到尼采,就深得我心。他说,学习孤独耐战和深虑。我便疯狂读书,耐受寂寞,深究物理,格物致知。他说,丰裕的灵魂 ,能够在自我中向前奔跑。我读着一部部跟专业毫不相关的西方哲学、伦理学著作,也阅读大量的西方美学、文学、绘画史。请记住,我是个害羞内敛的人,读那些书纯属自娱,非为炫耀博关注。我一句句认真领会,做了大量的笔记,我尽量博览群书,增大阅读面。我细加揣摩,力求弄懂那些最深处,细微玄妙的东西。。仅仅只是为了取悦我自己,获得心灵的平静。
       我努力使自己精神充实和丰厚起来,让单薄的灵魂一天天强壮,坚韧,使它能够撑得起这一个沉重不堪的肉体。我终于拥有了不再时时感到孤单的灵魂的安然。并开始尽情享受那份孤独。

      想起李义山,自幼贫苦无助,日子艰难生涩,四处求告无门,过惯了夹缝中求生存的日子,及至后来虽时时委曲求全,仍处处遭人掣肘,半世畸零,确是性格使然 。一副书生的弱肩上担着一家人的衣食祸福,你要他如何做到潇洒啊。人生的苦难有时候是用来超度我们的。在寒凉苦寂的人生际遇中,他终于还是渡脱了自己。“世界微尘里,我宁爱与憎”,通过肉体的痛苦煎熬和精神的涅槃,终于获得了灵魂的自由和永久的安宁。
      弘一法师一生轰轰烈烈、悲欣交集 ,苏曼殊则半世经钵飘零,形状凄凉。 凡尘烟火中几番痴恋纠缠,他二人的际遇自然是两样的。可这并不妨碍二人惺惺相惜,喧闹过后,一样地从最深的红尘中皈依佛门。我后来明白,一个自幼哀苦至极的人,寂寞到无可告解,想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是不可能的,那便只好求诸于己。把一颗炽热滚烫的心取出来,放冷了,晾凉了,敲打它、批判它,玩味它,使它足够圆满,丰厚,使它尽量成为你想要的样子。然后,你的心才会安宁。
      psb.jpg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主题

2

好友

207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5-9-17 10:06:01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是一座迷宫,你只有努力先走出自己,才能拥有一颗明澈的心,去关注到别人,发现外在迥然不同的美丽世界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2 19:53 , Processed in 0.0681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