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6-14
- 最后登录
- 2022-6-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8525
- 精华
- 17
- 帖子
- 5572
  
|
声明:我转这个案例有我的用意,因为尽管别人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却觉得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转帖 仅供参考。
-----sensen
如果有一天,人事部经理把你叫过去,对你说:“***,对不起,这里的所有人都不喜欢你,所以……”这时候,你是怎样的感觉?会如何反应呢?
A受催眠型
感到非常的沮丧,呼吸困难,四肢发软,脑子里在自责: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我一定做错了ABCDEFG!然后,就是在对方的进一步引导下,对自己为什么不受人喜欢这一点,做解释与讨论,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对方的进一步暗示啊,离开了那个伤心地,好一段时间,都在内心深处,留下别人不喜欢我的心理阴影与压力。
浅析:这类人,一般是内心比较不自信,容易受他人的影响,特别容易受到地位或者身份比较高的人的暗示。又或者是比较单纯,比较听信他人的话。
B、NLP分析型(源续了对话)
甲:对不起,*经理,您是说这里所有的人吗?包括这里的每一个人吗?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喜欢我吗?您是怎么知道的,您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这里的所有人,或者跟这里的所有人都谈过话,然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这里的所有人都不喜欢我吗?
浅析:很明显,人事经理这里是犯了认知的“一般化”扭曲,掺杂了部分的个人情绪,或者是有个别人不喜欢你,或者是有部分人不喜欢你,但是,他把对象变成了所有人!甲通过指出并强调这一点,让对方意识到结论的方谬。
乙:这也不是我说的,是有人这么说的。好了,不说所有的人不喜欢,但至少有部分人不喜欢你,你有反思过自己吗?
(注:这是一个典型的假设化米尔顿式催眠语言,有人不喜欢你,引导你接收这个事实,然后把重点落在去探究“为什么他们不喜欢”。这个时候,一个人很容易受催眠,马上在脑海中搜索出一些日常中与同事或有的一些摩擦,然后,就是在解释跟分析了……)
甲:您是说,这里有部分人不喜欢我吗?您也知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就是您,也一定有人不喜欢您,是吗?(对方点头认同)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念,人活在世上总有人不喜欢你,这个信念,是双方的共识,其实问题到了这里,上面那个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对方也马上意识到。)
甲:就算有人不喜欢,那是不喜欢我什么呢?不喜欢我做事的方式,还是不喜欢我的发型,还是不喜欢我对他的态度?或者,这不喜欢是谁的原因呢?是我个人的问题,还是他个人的问题,还是环境造成的,还是中间有一些误会?……是您不喜欢我吗?
乙笑了笑:我喜欢这里的所有人!每一个人我都喜欢!
甲也笑了笑:那就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了,最起码您还是喜欢我的!如果不是您不喜欢我,那么,这里讨论“有些人为什么不喜欢我”,就是毫无意义了,这就好像在讨论为什么太阳系外星球上的居民为什么不喜欢我一样的可笑!您觉得呢?
乙:……
浅析:在这段对话中,甲始终保持着清醒,也比较自信。很明显的,他使用了NLP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就是后设模式分析,也称为语言检验技术,这种技术,跟米尔顿模式刚好相反,通过明确对方语言的具体化,收集对方的经验信息,并且澄清了对方的经验事实。就如,对方或许是经过一两个人不喜欢甲,就认定所有人都不喜欢甲,而甲让对方再一次在经验里搜索这里的每一个人,是否存在某人没有不喜欢甲,在乙搜索的过程中,头脑中一定会闪现出反例,从而澄清了他的经验事实。在本案例中,甲始终只用了语言检验模式,使事情得到澄清,NLP华人大师,李中莹就说过,如果让他推荐NLP的一种技术,他就推荐检定语言模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参阅他的书《重塑心灵》。
这个案例,还给我一个比较大的启发,就是米尔顿模式。这个名字取自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催眠大师米尔顿,他的催眠手法非常高超,能够治愈非常多的疑难杂症。NLP研究者就是在研究他的过程中,得出这种模式跟技术。就像本案中的两个简单米尔顿催眠语,“这里的所有人都不喜欢你”“至少有部分人不喜欢你,你有反思过自己吗”,这两个催眠语非常简单,但考虑到人事经理跟你说,对方的身份跟当时的气氛,都会有一定的暗示性,因此对于一些易受暗示的不自信者,也会有不小的效果。这种语言,因为其模糊性,特别容易暗示对方进入自我想象状态,从而对好入座,逐渐进入自己的意识或者无意识状态。米尔顿语言在跟人建立亲和感方面也有比较好的用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