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退步原来是向前【转】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00:04: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和尚

  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待人接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使自己受到灭顶之灾,因此,出家之人也特别看重为人处世之道。

  赵州禅师是著名高僧,他不仅禅功高深,而且有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

  当朝皇帝崇尚佛教,这天带领人马特地来拜访赵州禅师。此时赵州禅师正卧病在床,他躺着对皇上说道:“陛下!我现已老迈,且有病在身,虽然您特地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您,请勿见怪。”

  皇上听后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对禅师尊重有加,并赐予他袈裟禅杖各一件。

  本地赵王听说此事也专程来访。没想到这次赵州禅师却亲自下床到客堂迎接,此举令赵王有些受宠若惊。他第二天马上派遣一位门人送礼品给赵州禅师。听到侍者禀报,赵州禅师这回却下床来到门外迎接。

  弟子们大惑不解,事后问赵州禅师:“皇上来时,你在床上迎接:赵王来时,你下床到客堂迎接;而门人来时你为何反倒出门迎接了呢?”

  赵州禅师解释说:“你们有所不知,我待客有三等分别: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对待他;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用礼貌来接待他:下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方式去应酬他。”弟子们听后,觉得有理,对禅师的处世之道深为佩服。

  为人处世,礼当以诚相待,只有世俗之人,才特别看重礼节,爱慕虚荣。更有甚者,常常以貌取人。


  一休禅师以机智聪慧而著称。他对待别人的过失从不直言相劝,而是顺其自然发展,并趁机用机智幽默的方式将别人的过失巧妙地表达出来,让人在轻松愉快中深刻反省接受教育。

  他门下有一位将军弟子,这天将军请一休禅师吃斋饭,一休非常高兴。他给弟子们讲完经法,就如约来到了将军府。因为来时匆匆,他也没来得及换衣服,守门的警卫看他衣服破破烂烂,以为是哪里来的臭和尚,无论如何也不准他进去。无奈,一休禅师只好回去换了一件崭新的袈裟,门卫这才让他进去。

  将军左等右等仍不见一休禅师来赴宴,不禁有些着急。他刚想出门去看一看,这时只见一休禅师穿了一件崭新的袈裟急急忙忙从门外走了进来。将军有些诧异,但并没有多问,二人一起来到客厅。

  等到用餐的时候,一休禅师自己并不吃,只是一味地把饭菜往衣袖里装。将军看见了有些纳闷,不禁问道:“师父!是不是想为家中老母或寺里僧众带些饭菜?如果是这样那就请您先用吧!过一会儿我叫人再给他们送去就是了。”

  一休禅师道:“你今天是请我的袈裟吃饭,并不是请我吃饭,所以我就给袈裟吃!”将军一脸迷惑。

  一休禅师解释说:“我第一次来时穿了一件旧衣服,你的门卫就把我挡在外面。我只好回去换了这身新袈裟,他才肯放我进来。既然以衣服的新旧作为邀请宾客的标准,所以我就认为你是在请衣服吃饭,我只好把饭菜让给新衣服吃啦!”

  将军听完,一脸愕然。

  虚伪是要付出代价的,以貌取人,常常会把自己置于难堪的境地,穿衣戴帽仅仅是一种装饰,并代表不了什么,为何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别人呢?在生活中,除了平等待人之外,更要学会与别人和谐共处。


  苏东坡和秦少游都是才高八斗的大文人,因而常常为了谈学论道,争论不休,互不退让。

  有一天,两个人在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那个人真脏啊,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

  秦少游却表示反对,说道:“我看才不是呢,虱子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

  这样一来,两个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便决定去请佛印禅师说说公道,评论虱子是怎么生成的,并且决定输的人要为一桌酒席付账。

  苏东坡由于求胜心切,私下跑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务必要帮自己的忙。可是过后不久,秦少游也去请禅师帮忙,佛印禅师都答应了他们。

  两人都以为稳操胜算,放心地等待评判的结果,禅师评断说:“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

  禅师做了一次美妙的和事佬,苏东坡与秦少游两人的观点也得以和谐共存。

  处世的绝妙之处就在于让二者的观点和谐共存。但是,生活中,我们很难把握到这一点,稍微不慎,就会出现偏颇,从而造成更大的矛盾。因此,人们总是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一世需要处理的各种事情太多了。在大际关系方面,要处理好与师长、亲族、朋友的关系;在经济方面,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在家庭方面,要培养夫妻感情、照顾子女生活;在精神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如此这般,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过于计较一些小事,那么又怎能拥有美好的心境呢?又怎么与他人相处呢?

  一位学僧斋饭之余无事可做,便在禅院里的石桌上作起画来。画中龙争虎斗,好不威风。只见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但学僧描来抹去几番修改,却仍是气势有余而动感不足。

  正好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见到学僧执笔前思后想,最后还是举棋不定,几个弟子围在旁边指指点点,于是就走上前去观看。学僧看到无德禅师前来,于是就请禅师点评。

  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外形不错,但其秉性表现不足。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向后退缩:虎要上前扑时,头必向下压低。龙头向后曲度愈大,也就能冲得越快;虎头靠近地面越近,也就能跳得更高。”

  学僧听后非常佩服禅师的见解,于是说道:“老师真是慧眼独具,我不仅把龙头画得太靠前,虎头也抬得太高,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惜机开示:“为人处世,亦如同参禅的道理。退却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才会爬得更高。”

  另外一位学僧有些不解,问道:“老师!退步的人怎么可能向前?谦卑的人怎么可能爬得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对他说:“你们且听我的诗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你们听懂了吗?”

  学僧们听后点头似有所悟。

  进是前,退亦是前,何处不是前?在与他人发生冲突之时,要学会谦让,不要只为逞一时之强,而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牙齿还有咬着舌头的时候,何况是独立的人呢?因此,与人交往,应该与人为善,胸怀大度。

  唐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禅师,也是当朝国师。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这时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大将军,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朝水边走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道:“船已开行,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回吧!”船夫也大声回答他:“请等下一回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水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国师对船夫说道:“船家,这船离岸还没有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父开口求情,只好把船开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上船以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国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走开点,快把座位让给我!难道你没看见本大爷上船?”没想到这一鞭子下来正好打在梦窗国师头上,鲜血顺着脸颊汩汨地流了下来,国师一言不发地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蛮横的将军。   

  这一切大家都看在了眼里,心里是既害怕将军的蛮横,又为国师的遭遇感到不平,纷纷窃窃私语: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回去载他,他还抢禅师的位子并且打了他。将军从大家的议论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心里非常惭愧,不免心生悔意,但身为将军却拉不下脸面,不好意思认错。

  不一会儿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国师默默地走到水边,慢慢地洗掉了脸上的血污。那位将军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上前跪在国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真对不起!”梦窗国师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可是生活如此复杂,有几个人能真正地去体谅别人?又有几个人来体谅自己?但是,如果互不体谅,生活将会痛苦不堪,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

好友

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10-11 13:54:33 |只看该作者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学会谦让,与人为善,胸怀大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10-29 11:43:2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3 19:37 , Processed in 0.0610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