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6-14
- 最后登录
- 2022-6-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8525
- 精华
- 17
- 帖子
- 5572
  
|
来源:天涯名博 佛化人生
知道冷人这一说法,还是在小说《红楼梦》中。地藏庵的两个尼姑,来贾府探望老施主。在会见惜春之前,先向二奶奶请安,而宝钗待理不理。书中写道,那姑子知道宝钗是个冷人,也不久坐,辞了要去。虽然这一段描述,不是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但却很能得曹家的真传。因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早就有诗曰,莫作凡情看,惺憁属冷人。
这里的冷人,也就是指立身处世态度冷淡的人。有人说,冷人也有情,但不热情;冷人也有心,但不热心;冷人也有泪,但没有热泪。清朝名士陆以湉很以冷人自居,不但居处命名冷庐,而且还开宗明义地说,大抵生平好作冷人,天故以冷待之。由此看来,在清朝末世,愿意做个冷人,冷面对己对人,是不少文人名士向往的生活方式。
据红学专家考究,在《红楼梦》中有三个可以称得上冷人的,除了薛宝钗,还有惜春和柳湘莲,他们都是冷漠寡情的人。正如曹寅所说,冷人必惺憁,也就是对世人保持一份警觉。薛宝钗正属于这种人,她聪明绝顶,了解周遭环境的险恶,做人之不易,因而,对人总是有所防范,不肯轻意泼洒热情,一切皆以冷眼观之,以冷漠待之。
就连把她视为完人的湘云,也对她的冷然有些微词。那是中秋节,贾府里的姐妹本说要一起赏月,可是宝钗却借故不来。湘云说,可恨宝姐姐,姐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中秋要大家赏月,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在红楼姐妹中,都有说亲道热的时候,但宝钗却没有这份热情。即使对宝玉,她除了劝诫,也从未说亲道热过,更没有林黛玉那份热情。
在高鹗之前,曹雪芹描写薛宝钗的冷性格,也颇为精彩。他写宝钗患有莫名的病症,凭什么名医仙药,却从不见效。后来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便请他看了。和尚说,她从胎里带来一股热毒,治这毒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和尚便给了这种冷香丸,吃了倒真的效验些。可是制作这药方非常繁复,又是露,又是霜,又是雪,样样都冷,可谓以毒攻毒。
然而,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是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入国贼禄鬼之流,这正是热毒的表现。外表的端庄大方,竭力掩盖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就形成了内热外冷的分裂人格。有人甚至认为,宝钗的冷香丸,是红楼梦大悲剧的象征,而把薛宝钗视为一个大悲剧的人物。
以往,人们大都只注意林黛玉的悲剧,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大悲剧的存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所以,薛宝钗才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和牺牲品。
林黛玉的悲剧固然让人扼腕,但她毕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缩到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伪的世界。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zhuan制理念吃掉、埋葬掉。薛宝钗的悲剧,正是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大悲剧。
与薛宝钗相比,惜春倒是个真冷人,她冷得最彻底,从口到心,从外到里,都冷透了。最充分地表现出她的冷心理的,是对丫鬟入画的态度。当发现入画箱中藏有金银和男人衣物,惜春便觉得有伤自己的面子,不分青红皂白硬要把入画逐出贾府。连王熙凤都不忍,她却不饶,竟要求尤氏,快带了她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无情、绝情到让人震惊。
惜春虽然是个金钗,却以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为座右铭,形成一种冷人哲学。难怪尤氏说她,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但她自己却说,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所以,惜春不仅心冷,而且口也冷,不仅一般地冷,而且冷到狠的地步,变成心狠意狠,属于冷绝。以致只能用冷语冰人来形容她,是专门用冷酷的语言伤害人。
如果说薛宝钗的冷,是中了封建伦理道德毒,而惜春的冷,却是生来便是这样的冷人,骨子里极端自私的人,也是极端爱惜自己身上羽毛的人。惜春便是一个什么都不想承担、什么都不想付出的人。她最后削发为尼,但即使在古佛青灯之下,也不会长出慈悲之心的。因而,在贾府众姐妹中,她是最不可爱的人:既没有青春生命,又没有人间情怀。
至于柳湘莲,本是一个戏子,演绎了无数人间角色。那样一个标致人,却是冷面冷心、无情无义的人。而他随身所带的传家宝鸳鸯剑,也是冷飕飕,明亮亮,如雨痕秋水一般。但他并没有像惜春那样,冷到心狠意狠,也没有宝钗那样,执迷而不悟。当他经受了冷迷之后,最后进入了冷觉,甘愿遁入空门,以此表达对尤三姐永远的缅怀和忏悔。
可以说,关于薛宝钗、惜春以及柳湘莲等冷人的塑造,是《红楼梦》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有人认为,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西方有箴言称,不要恐惧你的敌人,他们顶多杀死你;不要恐惧你的朋友,他们顶多出卖你;但假如有一群漠不关心的人,在他们的默许下,世界就会充满杀戮和背叛。
个体的冷漠,往往会转化为社会的冷漠。因为冷人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腐败和暴虐的zhuan制政治,是造成道德荒漠化、人心冷漠化的罪魁祸首,是时代冷漠症产生的根本病因。一个国家政府的品质,往往影响着民族的品质。虚伪的政治道德,会象瘟疫一样传染给人们。造成的后果,便是民众道德水平的普遍下降。于是,人民也慢慢习惯于冷漠和不讲正义。伴随暴虐权力而来的,往往是道德的堕落。
确实,一种建立在恐惧和冷漠基础上的制度,一种纯粹物质存在的社会现实,将导致所有道德慢慢被腐蚀,所有尊严和荣誉等普世价值将遭到毁灭。在一种深度道德腐败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必然会陷入,一种生物学的、蔬菜一般的水平。因此,冷漠几乎是万恶之首。以红楼梦的冷人,来比照现实中人们良心的冷漠,让我们看到了世纪末的雷同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