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先吸两口氧气再回答静水的问题。
一、记得我年轻时,各式手艺人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你会有机会仔细观望各式手工劳作的过程,还有匠人作业时工具发出的各式声音,女朋友送男朋友的礼物多半是自己手织的围脖或毛衣,而现在,那些手艺人踪迹难觅了,手工制品也被工厂化的成品取代了,手艺人和手工制品成了记忆中的事。谈谈你记忆中手艺人的印象。
答:记忆中是小时在家乡,有一种手艺人在街头巷尾吆喝卖一种丁丁糖(因为敲得叮叮当当作响而得名),是用小麦加糖熬制而成,经过拉伸,做成粘牙的一种乳白色的糖,它是用一个很大的圆形铝盘盛着,给几毛钱他就会用锤子砸出一小块一小块下来,没有钱也可以用旧的塑胶凉鞋去换。记得我当时为了能吃到,将家里的新凉鞋拿去换,但是那个卖糖的人没有收我的新鞋,却用锤子砸了一大块给我,当时我的喜悦难以形容。长大后也去找过类似的制成成品的这种麻糖,但却没有当时的好味道(虽然从现在看来,可能当时的加工是不太卫生的)。
手工制品被流水线作业取代确实是挺遗憾的。我妈妈会一手好的刺绣,小时我白裙子上的花草小动物全是妈妈一针一线绣上去的,非常美丽,可惜我却没耐心去学,在我这儿估计要失传了。
二、著名画家学者陈丹青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不愿谈红十字会?因为不相信,一如今日的大学,无非官场,无非官僚。我的不相信,还包括对历来监督它、改变它的所有可能,深深地不信任。”目前中国社会,“我不相信”的气氛弥漫,不相信的对象不止于不受限制的公权力,也可能是衣着光鲜的经济学家,微博上的名人,沿街乞讨的妇女,不甚跌倒的老人,甚至是曾经的同志或者相濡以沫的爱人。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答:谈到红十字会,我想大家一定记得去年的 6月21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因炫富红了,跟着红了的还有其认证身份“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公众并不是不放过一个年轻的炫富女孩,而是不放过红十字会的不透明和不负责任。其实,郭美美只是冰山的一角,其中暴露的问题确是红十字会打折慈善的旗号为少数人谋取私利,善款不公开不透明监督不力的方式已经引起了公愤。我是不会再为红十字会捐款的。
在现在的中国,不信任已经成为人的一种惯性,确实有太多的实例,使我们不再信任周遭的一切。比如最近,要捐省的扶贫济困基金,直接在我们的工资帐户上扣几百元,令人反感。我个人就认为这种捐款基金去向不明,还不如一对一的直接把钱交到贫困孩子的手上更加放心。
尽管如此,在可能的能力范围内,我们仍然应该拥有一颗善良的仁爱的心。例如在路上,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乞讨,我不会去考虑她的真假,不管如何,这么大的年龄,还要在路边乞讨,是很可怜的一件事,我觉得给她一点钱能让自己心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