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要身心健康地成长,首先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培养(包括基本道理的教育)和关注。其次,在童年和少年时期,也一定要有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同、异性朋友、伙伴。再次,慢慢长大,还要学会自己化解很多心中的疑惑,知道如何借助书、他人以及现在的网络等寻找答案。 文中的父母关怀是有很多缺位或者不妥的。首先生活上,其次对孩子爱(包括性)的教育上——这也是我们中国大多数父母所缺位的。虽有妹妹“心脏病”的背景,但还是不应该让妹妹这样的“畸恋”一直发展。因为很早就有“过分”的苗头,而没有得到丝毫的注意,更无法有好的引导和纠正,最后也害了哥哥。 文中的哥哥,可以说既是妹妹的父母,也是她的伙伴,后来竟成了她唯一认可、接受和投入的恋人......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地点,也无法选择什么样的父母及其家庭背景。我们还可以依靠自己努力地把握和改变处境和命运。而文中的哥哥和妹妹,在这样一份哥哥知不妥、妹妹甚至并无“不妥”意识的情感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乏力,妹妹还无心...... 也许有人会为这样深的兄妹情而感动。但我从中看到太多“心理”的问题,更多感到的是痛心。在他们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有心理学上的帮助,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结果,至少可以阻止下一阶段悲剧的发生。 无知者无罪。但有时无知带来的结果,却是那么让人叹息和痛心。 还好,现在大家,从各家庭、到社会,到每个人自己,都意识到心理健康以及爱(包括基本伦理及性)的教育的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