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抑郁

[复制链接]

84

主题

0

好友

33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0:29:5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当今世界,抑郁症如灾难一般流行。全球得抑郁症的人达3.4亿,相当于整个人类的1/16。中国也有2600多万抑郁症患者,未纳入统计的人数会更多。10%至15%的抑郁症患者,会以自杀作为他们的最后选择。

一旦染上了抑郁症,如同灵魂已经残疾,将生活在一个悲惨、塌陷的世界里。曾经熟悉的环境、亲人的爱都褪去了光芒,变得黯淡、冷酷和虚假。他们被排斥在这个世界之外,找不到生存下去的理由。在他们面前,只剩下一条自我毁灭之路。

有人说抑郁症得自遗传。但有些父母虽然身染重症,孩子却健康、阳光;有些父母非常乐观,他们的孩子却在死海形只影单地徜徉。所以,抑郁症虽有遗传因素,却不是决定的。

有人说这是一种心理痼疾。由于过度敏感,变得容易接受暗示。抑郁症患者将一切外来信息视为社会对他的蔑视,他就像卫藏的厉鬼,一点一滴的小事就开始发作,将之引发成一场天塌地陷的灾难。他们在心的荒漠中画了很多国土,在国土里创造各种国政、花园、监狱,最后,将自己投入到监狱中。

也有人认为,抑郁症与社会密切相关。比如有人因家庭赤贫陷于绝望;有人因父母离世不能释怀;有人因离婚而幻灭;也有人找不到工作,感到被世间抛弃;还有人则是因为过度劳累和紧张……

还有些是生活习惯导致。专家认为,垃圾食品和垃圾睡眠已成为毁灭人类的隐形杀手,由于饮食和睡眠长期失衡,人的情绪会越来越低落,直至忧郁成疾。

抑郁症既可能出自今生的因缘,也可能和前世有关。人们的一切情绪和行为,有时,并非如表面那么简单。

图片

染上抑郁症的人,往往与前判若两人。原来谈笑风生之人,会变得沉默寡言;原来有条不紊的人,会变得恍惚和健忘。有些人已被心理专家诊断为抑郁症;有些人虽然未被确诊,但在抑郁的幽途中越走越远。

影视、歌坛堪称一代巨星的张国荣,2003年4月1日,在香港中环文华东方酒店跳楼身亡,消息震惊了所有人。据说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光中,他深受抑郁症的摧残,内心深陷虚无和痛苦中。他在自传中写道:

“记得早几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见不到欢颜。我想,自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以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其生活经历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浪漫与激情。相反,他饱受抑郁的痛苦。《老人与海》中主人公与鲨鱼搏斗的内心活动,正是海明威矛盾心态的展示:他快要被摧垮了,还在苦苦支撑。

他一边写作,一边提醒、鼓励自己,希望重新振作。但是,抑郁之网将他紧紧缠裹。六十多岁时,他终于把猎枪含在嘴里,饮弹身亡。

爱因斯坦在孩提时就出现抑郁症的迹象。他落落寡欢,常常说出一些迷茫、不着边际的话。后来他虽然结交了不少友人,也涉入政治,但研究人员坚持认为,他的一生深受抑郁症的折磨。

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是遗腹子,性格孤僻,常常陷入与其他学者苦涩的辩论中。他长期闭门思维,发现了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1692年,牛顿50岁那年,终因抑郁而精神失常。

还有林肯、罗斯福、丘吉尔、巴顿、达尔文、梵高、戴安娜等等。

所以,人们称抑郁症是劫夺人类灵魂的蓝色病毒,是世界第一号心理杀手。

图片

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很多。有些人通过物理治疗辅助药物治疗;有些人通过中医补精益气、调节神经细胞和丘脑、大脑异常;或与心理医师沟通,得到疏通;或食用多糖食品,提升脑中的血清张力,使神经系统得到舒缓。

但这些方法只是暂时抑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最重要、彻底的疗法,就是通过修行来调心,这样,才有根治的希望。

《走出忧郁》是一本全球畅销书,曾获得十多项国际奖。作者不仅是一位富有盛名的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位三度饱受重度忧郁折磨的患者。他在书中写道:

“忧郁也许是人类无可逃避的恶魔,但爱、智慧与意志力的伟大力量,可以帮你走出绝望之城。”

如果深入抑郁症的根源,可以发现,归根结底,抑郁症源于人们对事物的执著。

图片

无始以来,人们未了达“我”与现象并非独立、恒常和真实存在,仅是各种因缘汇聚之后的暂时现象,而执著有一个本有的我。从我而有他,对合乎心意、满足我执的人和事物产生贪爱,希望拥有;对违逆自心、不符合自己习气的人和事物则心中厌恶,由此产生无尽的忧恼和痛苦。

佛陀在《佛所行赞》中说:“若离心意者,此身如枯木,是故当调心,心调形自正。”

心是万物之灵,身体只是心之附属,如果离开了心念,身体犹如槁木,不会任意妄为。所以,我们首先要修心,一旦心意得到了控制,外在的形象自然会端正。

《中本起经》云:“调心正体,福应上天,士有信行,为圣所誉。”

如果我们能调伏身心,福德就会自然增长。具足信心、行为如法的正士,所有圣者都会赞叹、护佑,为他赐福。即使身心遇到暂时的违缘和魔障,也不会从此倒下,而是会重建自己的人生观。

要调伏心意,就要了知心的奥秘,心的奥秘就是万法的实相。不说密法中依靠上师窍诀通达心的光明离戏本性,即使用中观的方法来分析,如果能了解对自我和现象的实执是一切痛苦之源,我们就不会黏附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种情绪和思想,就能从自我和现象的束缚中解放。

图片

当我们看到历史上那些伟人由于无法忍受痛苦,舍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禁为之深深喟叹。在出家或在家的佛教徒中,也有一些心志脆弱、在挫败和沮丧中苦苦挣扎的人。他们有强烈的厌世情绪,丧失了活下去的意乐,这就是典型的抑郁症。

我们一定要关爱他们,向他们伸出援手。并发愿有一天,让所有蒙受抑郁情绪折磨的人都证悟空性、断除我执,这才是光明之路,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图片

作者:索达吉堪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84

主题

0

好友

33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5-6-8 20:39:55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产生了一部《西游记》,里面有个孙悟空。孙悟空取经以前,已经把阎王那里猴子的生死簿勾掉了,阎王管不住他了。孙悟空代表什么?代表意识思想。他上帝也不怕,阎王也不怕。他是东胜神洲一个海岛上石头里跳出来的,乱蹦乱跳。

后来他去修道,他的师父是须菩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须菩提很讨厌这个徒弟,因为他不守规矩,不过他很聪明。不守规矩的一定聪明。所以我说,老实就是笨,聪明就是滑头;又聪明又老实的人,找不到的。孙悟空很聪明,很调皮,很快学会了神通变化,但是没有得道。结果他玩弄神通,师父把他赶出去了,告诉他在外面不准说是他的徒弟,如果说是他的徒弟,就把孙悟空的神通收了。须菩提同我一样,不准任何人在外面说是我的学生。

孙悟空出来第一个就去找阎王,问阎王生死簿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阎王说有,结果他拿来都勾掉了,把那个电脑用病毒搞坏了,了了生死了,阎王也拿他没有办法。

后来他跳到海底找龙王借兵器,龙王打开武器库,他都看不上,龙王只好陪他到海底最深的地方去看。他看到那个定海神针,又软又硬,可大可小。那个海底的哪里?在人的身体里。这个世界,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也等于人的身体,七分是水,三分是骨肉。结果孙悟空把定海神针拿来,放在耳朵里,就是这根金箍棒,可以上闹天宫,下闹地狱。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就是男人那个东西,可以大闹天宫;中医里有“耳通气海”的道理。

孙悟空就是思想意识,配合这条棒,打乱人间。要把孙悟空(意识)收服了,修道变成佛,就很难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所以他不再执着了。猪八戒代表欲望,贪吃贪色,能转过来就是修道的能量了,所以叫“悟能”。沙和尚挑行李,代表带着业障重担跟着走;他叫“悟净”,修行就是净化业障。白龙马代表气,驮着唐僧一路取经,唐僧代表本性,所以是师父,取经代表修行修道。

这部小说写的,就是东方文化印度和中国的宗教思想的系统,天人合一的东西。孙悟空保护了唐僧取经,路上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然后成功了。每种磨难,代表了社会人生的一种现象。孙悟空对几个妖怪没有办法,有个妖怪住在无底洞,代表了人的食道、消化道、排泄系统,也代表了我们的欲望,永远填不满。

西方人翻译了《西游记》,只认为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晓得蕴含了印度、中国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里面还藏有深刻的道理。《西游记》我看过四五遍,前几年我还重新一字不漏再看一遍,我很想拿起笔来,每一句话、每一回都把它批了,那真是写得好,全部修道做工夫的道理都在内了。

孙悟空出来寻师访道,后来被压在五行山下。到第八回开头,有很长的一篇偈子,那偈子好极了,“试扣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天下人学佛修道、信宗教、信上帝、信耶稣......年轻出家修道,到头发白了,得个什么?“往往到头虚老”,到老都不成。“积雪为粮,磨砖作镜,误了几多年少”,年纪轻轻万事不管,跑来修道,以为打坐啊、听呼吸啊,或者是参话头就是修道了,都是积雪为粮,磨砖作镜。这一篇多好!

好句子我把它背下来,最后那真是修道的境界--“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无阴树下,这个五阴都空了,身心都没有了,到达这个境界。忽然之间,“杜宇一声春晓”,杜宇是杜鹃鸟,“一声春晓”,春天的境界回转来了,生机活泼。“那时节,识破源头”,那时才能够识得源头,那个流水的根源一样,“便见龙华三宝”,才明心见性了。多好的偈子啊!

整理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列子臆说》

-------------

我经常说《西游记》这部唐僧取经的小说,写得真好真妙!《西游记》中三个师兄弟,孙悟空就是第六意识的心,有思想、头脑、动得厉害,上闹天宫,下闹地府,还大闹龙宫,龙王的定海针被他拔走,结果天下大乱。可是他那么大本事,逃不出如来的手掌,被压于五行山下。我们的肉体就是五行山,陷进去了出不来,我们现在受罪就是为了这个肉体,一辈子生活忙还不是为了照应“它”。猪八戒是情,猪一样哼啊哈啊,什么事情都是他闹的,他碰到盘丝洞七姊妹的情丝脱不了,七情六欲都属情,所以要给他非戒制不可,然而情丝还是戒不了,非常可怕。

《西游记》上讲,唐僧取经到了小西天小雷音寺,见到如来佛。我们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但小说上故意说,孙悟空是念“多心经”的,愈看愈不对,告诉师父这个佛恐怕是假的,不料被师父骂了一顿,到了西天还乱讲话,佛就是佛。孙悟空不信,掏出金箍棒一打,果真是妖怪,不是真佛。妖怪化为佛,与佛一模一样,简直无法分辨。所以修行人有时觉得自己了不起,入了化城而不知,化城尽是魔境,要想参透化城而达到宝所--究竟宝贝的目的地,很难!

最后一路艰辛万苦到了西方,唐僧师徒四人见到佛,佛说:“你们很辛苦,功德圆满。好啦!你们的目的是要取经。”佛就吩咐大弟子迦叶尊者把三藏十二部经典交给他们,迦叶尊者问佛:“给哪一种经?”佛说:“他们从遥远的东方来,功德圆满很辛苦,给最好的。”

佛未加说明给哪一种佛经。结果迦叶尊者带领唐僧一行到书库,准备拿钥匙开书库,迦叶尊者把手一伸说:“拿来。”唐僧问:“什么拿来?”“红包拿来”“啊!”孙悟空气得要揍迦叶,“世界上到处要钱,你这里也要钱,你这个老和尚该不该死?”唐僧说:“不要吵!请师父慈悲慈悲。实在一路取经,碰到九九八十一种魔难,来到这里已经什么都没有。”“那不行,这里规矩要拿啊!”“实在是没有了。”迦叶说:“你身上还有衣服。”“出家人只剩了一件架裟”。“一件也可以,拿去当啊!”唐僧只好脱了架裟,叫徒弟快拿去当了。孙悟空一边生气一边抓脑袋要修理迦叶。这个道理说明什么?学佛要福智二资粮,一个学佛人先要具备这个本钱,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不够,没有办法的,《西游记》用这个故事说明。

迦叶尊者打开书库,取出三藏十二部经典交给唐僧,任务完了。西方雷音寺很大,山门很远,孙悟空猴子鬼精灵,说:师父啊!靠不住,这个老和尚到这里都要钱,打开检查看看,该不要弄破的经典糊弄我们,我们那么辛苦来取经。”“唉!猴子就是猴子。”唐僧说:“你要诚恳相信人嘛!佛的大弟子哪会有错!”孙悟空说:“靠不住,他还要红包耶”。打开检查一看,唉哟!不得了,每一本都是白纸,孙悟空一面大吵大闹怪师父,一面嚷着要把迦叶抓出来打死。

这一吵给佛听到了,孙悟空向佛报告:“迦叶不但要红包,拿了红包还给白纸。”佛笑着说:“猴子啊!你不懂。”佛把迦叶找来问:“怎么给他们这种经典?”迦叶回答说:“世尊,是您交待要给最好的经典。最好的经典是没有文字的,本来就是道。”佛说:“你搞错了。我是那么讲,不过他们智慧低,你还是拿次等有文字的给他们。”迦叶说:“那好那好,拿去换过来就是了。”所以第一等智慧不需要文字,《西游记》即说明这个道理。大智慧不是文字!文字言语是幻术。所以经典上说,在文字上求道找不到道。但反过来说,如果认为没有学问,就可以成道,那又错了。不可以拿文字言语是幻术,作为不研究教理的籍口。

整理自《南怀瑾老师讲宗镜录》《药师经的济世观》

---------------

再用一个譬喻来说,“心”好像一个盘子,“意”好像盘子里一颗圆珠。“知性”好像盘子和珠子放射的光芒,內照自身,外照外物。但这整盘,又装在一个血肉所制造的皮袋里,那就是人身。但要知道,这只是勉强的譬喻而已,并非事实的真相。

在中国小说中,古人早已有很趣味的譬喻,那就是《西游记》的四五个人物,作者把心身意识演化成小说,将心猿意马,化出代表“心”的孙猴子。代表意气的是一匹龙马。猪八戒代表了人的大欲,特別喜欢男女饮食。一个晦气色的沙僧,代表没有主见的情绪,只能挑着行李,担起这个皮囊跟着猴子、猪八戒跑。那代表整个完整的心身生命的,便是唐僧。从表面看来,他是世界上最老实的笨人、善人、好人,虽然一路上他所遭遇到的,处处是艰难险阻,都是妖魔鬼怪,而在这三四个鬼精灵伴随下,走完一段人生的道路,但由于他的“诚意、正心、修身”,所以他成功了!

那么为什么要“系念”?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那只猴子就象征我们第六意识的心念。一个筋斗云就翻过了十万八千里;一会上天,一会下地;打了龙宫,又大闹天宫。我们的心念不正是如此?总而言之,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乱七八糟,没有什么不想的。好讨厌啊!打坐起来,它就捣蛋。你要静,它偏动,真是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4 07:06 , Processed in 0.0479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