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在他35岁时,结束了他的苦行,在尼连禅河月下沐浴,而后在菩提树下向东结跏趺而坐,端身正念,发大誓愿,宁愿血液干涸,身体腐烂,如不成佛,决不起座。果然,经过七天七夜的冥思苦想,终于得悟生命的真谛,一个豁然明朗的精神境界越升越高……
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畔的菩提树下沉思悟道的情景,似乎是一幅永恒的图画,时刻珍藏在佛教徒们的灵魂深处。
当神圣的雪域菩提在风雨严寒中茁壮成长,并最终荫遮南赡部州的广大区域时,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们一如佛的教诫,在神圣的菩提树下,遥望着晶莹的雪峰,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沉思,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感悟方式。他们在沉思中感悟到人生的苦难和世界的无常,感悟到只有甚深的般若智慧,才能消除无明,才能消除诸种粗鄙业障烦恼。同时,他们也感悟到只要遵循佛的教诫,在“六度”、“八正道”上勤加功用,励力精进,任何人都可以超凡入圣,成就正果,因为有情众生无不具足成佛之因——如来藏。
他们在沉思中笑了,那种留在嘴角的深沉微笑,是内心深处自信和自豪的流露,因为他们获得了即身成佛的秘密之法,并以那无量无边的慈悲之心,救渡众生,使苦海众生离苦得乐,最终趣往涅磐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