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6-14
- 最后登录
- 2022-6-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8525
- 精华
- 17
- 帖子
- 5572
  
|
心本绝尘何用洗,
身中无病岂求医。
欲知是佛非身处,
明镜高悬未照时。
——唐·龟山智真
只有内心清净,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真正懂得幸福的生。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哪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内心清净、安谧就可以过得幸福。
崛多禅师游历到太原定襄县历村,看见神秀大师的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
禅师问:“你在干什么呢?”
僧人回答:“探寻清静。”
禅师问:“你是什么人?清静又为何物呢?”
僧人起立礼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指点。”
禅师问:“何不探寻自己的内心、何不让自己的内心清静?否则,让谁来给你清静呢?”
僧人听后,当即领悟了其中的禅理。
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从哪里来?幸福应从内心清净中来,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刺激只能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好比看一场电影或一场演奏,场散,曲终,终有结束。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有一天,李端愿太尉问昙颖禅师:“禅师!请问人们常说的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说:“无中说有,如同眼见幻境,似有还无;太尉现在从有中死无,实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狱,为什么心里看不见天堂呢?天堂与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太尉内心平静无忧虑,自然就没有疑惑了。”
太尉发问:“那么,内心如何无忧虑呢?”
昙颖禅师回答:“善恶都不思量。”
太尉又问:“不思量后,那心归何处啊?”
昙颖禅师说:“心无所归。”
太尉再问:“人如果死了,归到哪里呢?”
昙颖禅师问:“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啊?”
太尉说:“可是生我早已经知晓了的。”
昙颖禅师又问:“那么,你说说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说:“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啊?”
太尉说:“是啁,只知道人生漫长,却没有发现岁月蹉跎。”
昙颖禅师说:“百年如同一场梦。”
百年如同一场大梦,人更应该珍惜现在,减少忧虑,淡泊明智,宁静致远。人生每一个梦的实现,每一份由此而来的快乐,都是生命之歌的一个动听音节,都是人生旅程的一个美丽足印。我们应该使我们的心理具有弹性,放松心情,享受现在。
只有放松了心情,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