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随便道歉的人, 不要随便就说, 我错了,请原谅。 你的姿态越低, 其实心中的愤恨越高! 我有一名来访者说,她的丈夫,表面上无可指摘,不管她和丈夫说什么,他大都回答:是,好,可以。当她生气时,也不管有没有理,他都回答:对不起,你不要生气了。有一次,居然还跪了下来。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多好的丈夫啊,多么委曲求全,顾全大局。 可是,她说,她不喜欢听这些道歉的话,她说,道歉有用,要警察做什么。她需要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应答机器。 往往,一个随便就会道歉的人,一般上,他们呈现的人生状态是“三不”,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任。 在防御机制里,这样的状态下,被称为被动攻击。 他们一般生长在这个的环境里:妈妈很“历害”,或者特别讲“道理”。爸爸对妈妈唯唯诺诺,惟命是从。 比如,3岁的他,脱鞋时,急着喝水,就把鞋子给放偏了。 妈妈跑过来说,你怎么回事啊,家里规定了多少次,不要乱放鞋子。 他边喝水边说:“妈妈,我口渴,太着急了。” 妈妈:“别找借口,你爸就是这样,都把我当佣人!” 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怒气:“妈妈,不是这样的,我和二毛拍皮球,现在特别口渴。” 妈妈:“拍皮球?还没洗手吧,你看你,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回来要先洗手。” 这样的事,在家里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以后。 聪明的孩子明白了,不再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感觉,因为没用,还会让妈妈更加生气。 他学会了,爸爸的办法,特别有效果。 在N次以后,他开始以一种不以为然的口气说:“对不起,妈妈,帮我放一下。” 这个,一方面是他的爸爸也是这样做的,所谓言传身教。果然,妈妈一边摆鞋子,一边埋怨:“这爷俩,一个都不让我省心。” 另一方面,他觉得这就是小事啊,他最讨厌妈妈的规定了。 …… 慢慢地,他长大了,从小时候听话的孩子,长成了一个表面上负责任的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有各种爱好,比如上网下棋,看小说,在社会关系上,不咸不淡地与人交往着,而且还很君子,比如,对人礼貌周全。 对于规定,他是遵守的,因为他知道,不遵守规定,这个社会就会象妈妈一样冲出来。当然,他很喜欢偷偷地不遵守规定。他其实不喜欢和人交往,其实也讨厌一直道歉,一直说是。他也觉得自己虚伪。 有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一般上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对一些事很希望快快完事),所以,他更加喜欢上网下棋、看小说, 他也这样对妻子,但是每每他说是,道歉时,看见妻子悲愤莫名的脸,他一方面好象有一种歉意,但更多的层面,是一种委屈:我都道歉了,我都愿意了,你还想要什么。 是啊,正如妻子的困惑一样,这个男人,不花、不酒、不嫖、不赌,挺好的,也顺着她,挺好的。为什么,她总觉得冷冰冰的,总觉得自己委屈呢? 其实,他从来没有贴近内心的感觉。 他一直在小时候的状态里,处于对外界的被动配合当中,处于被一个又一个的规定和道理的压制当中。他对外界,一直没说出来的话就是:“妈妈,你的这些规定,我都不喜欢!” 这是这个社会的两大种男人之一(种类从来不是人的本质,这是针对人发展出来的生存策略和心理结构而言,大多数人是中间型,并且会混用策略,感谢朋友水若心的建议),外表看上去,可能文质彬彬,而且,一般不理寸头,有些还显得事业有成,道德高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