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长联赏析(转帖) 大观楼长联,作者姓孙,名髯,字髯翁,号颐庵,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清贫学人,以诗文为业,卖卜为生。长联最初由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在大观楼上;后毁于战乱,又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长联历史之悠久,迄今已约有两个半世纪。当时,一般长联不过二三十字,但孙髯的大观楼长联长达180字,在楹联史上是开历史先河之作,有“古今第一长联”的美誉。 清代诗人吴仰贤,赋诗称赞长联:“铁板铜琶镗鞑声,髯翁才气俱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题留万古名。”当代,元帅兼诗人陈毅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大文豪郭沫若有诗赞道:“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大观楼长联非常喜爱,能一口气背下来,并否定了“冗长”之议。 长联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上联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给人以大自然的美的享受;下联叙事抒怀,勾勒云南历史,给人以历史思想的启迪与深思。长联内涵美质如诗,外溢华彩如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高深美妙,语言朗朗上口,影响巨大深远,长期口碑传诵,为世人所喜爱,堪称对联史上的不朽杰作。像历史的一面镜子,长联形象生动地、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而隐喻了那生生不息的农家炊烟和渔家灯火才是永恒的这一真理。 直到今天,长联的原件,仍通过多种书刊影印出版;介绍长联的电视,向全国播放;关于长联的评介文章亦多见于报刊;长联的英译本亦已出现;长联的书法、篆刻、工艺品为数也不少。 其中,“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指东边的金马山如神奇的骏马在奔腾,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翩翩起舞,北边的蛇山如巨蟒蜿蜒而行,南面的鹤山似白鹤悠然翱翔。“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指汉武帝为打开西南通途,在长安大修昆明池,治楼船,训练水军;大唐皇帝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铁骑革囊,占领云南,灭亡大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