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3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达摩与南京浦口定山寺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4:10: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曹中建 纪华传 黄夏年

    菩提达摩,简称达摩,是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种姓,或言是香至国王第三子,出家后志存大乘,禅定功深。宋代以后的禅宗史书中多作菩提达磨、达磨,他被中国禅宗奉为印度的最后一代祖师,即第二十八祖师,中国祖师中的初祖。达摩1500年前不辞艰难险阻,渡海泛舟来到中国。达摩从广州登陆以后,受梁武帝的迎请来到南京讲说佛法。因两人对佛法的理解不同,达摩渡江北上,驻锡定山寺,面壁修行,留下达摩岩宴坐石卓锡泉一苇渡江碑等重要历史遗迹。由于浦口定山寺为达摩一苇渡江后驻锡之地,在历史上一直为禅宗的重要寺院,其法脉传承清晰可辨。北宋著名文学家贺铸(1052-1125年)称誉定山寺为“达磨(摩)第一道场”,被认为是禅宗中的祖庭之一。当时禅门五宗中的法眼宗惟素禅师、临济宗方禅师、云门宗文彦禅师相继住持该寺,明清时期定山寺的禅宗传承则多为临济宗僧人,如寺内发现的“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定山寺真明公禅师塔”,说明达摩驻锡的定山寺在中国佛教中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菩提达摩东来中土,揭开了中国佛教最为辉煌灿烂的一幕。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最具有中国化特色的宗派就是禅宗,其源头则推来自印度的菩提达摩。菩提达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事迹在唐以前的早期史书中已经有记载,绝非如有的学者所怀疑的“无是公乌有先生一流的人”。然而由于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扑朔迷离的人物,作为历史人物的“菩提达摩”随着时代的变迁,迨至宋代以后增加了许多动人的传说,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一、“圣谛第一义”公案与“一苇渡江”典故

 

达摩与梁武帝问答的禅门第一公案“圣谛第一义”与“一苇渡江”的典故,是定山寺的特色,关于其历史的真实性还有不少争论,值得深入地研究和辨析,其在禅宗史上的意义也值得深入挖掘。

关于达摩祖师来华时间和示寂年代等,古来异说纷纭。而且后世禅宗踵事增华,以种种神话附会于他,“九年面壁”、“祖师西来意”、“断臂求法”、“只履西归”等众多说法都是将历史与传说交织在一起,增加了他的神秘色彩。然而达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作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是广为接受的事实。禅宗北宗神秀一系与南宗慧能一系都奉达摩为中土禅宗的初祖,继承和发展了达摩的禅法。梁武帝萧衍(464-549年)笃信佛教,被称为佛心天子、“皇帝菩萨”,一生广建佛寺、大造佛像、舍身佛寺、制断酒肉诏、重视经论的研究,在他的提倡下,梁代佛教之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达摩与梁武帝见面,留下了禅宗中著名的“圣谛第一义”公案,后世禅宗尊之为禅门第一公案。然而胡适则认为“达摩与梁武帝问答的话全是后人伪造出来的”,随着禅宗史籍和考古的新发现以及学术界对达摩研究的深化,这一论断实际上是难以成立的。关于达摩与梁武帝相见一事,在佛教史书、灯录及其他史籍中多有记载,如:《历代法宝记》载:“大师至梁,武帝出城躬迎,升殿问曰:‘和尚从彼国将何教法来化众生?’达摩大师答:‘不将一字来。’帝问:‘朕造寺度人,写经铸像,有何功德?’大师答:‘并无功德,此有为之善,非真功德。’武帝凡情不晓。乃出国。”《传法记》载:“武帝迎(达摩)就殿内,问云:‘朕广造寺度人,写经铸像,有何功德?’达摩大师答云:‘无功德’。武帝问曰:‘以何无功德?’达摩大师云:‘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功德。’不称帝情,遂发遣劳过。大师杖锡,行至嵩山。”《柳宗元大鉴禅师碑》云:“梁氏好作有为,师达摩讥之,空术益显。”《旧唐书·神秀传》也说:达摩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问以有为之事,达摩不说,及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晚唐著名诗僧齐己《短歌寄鼓山长老》中记载“宁同梁武遇达磨,过后弹指空伤悲。”(《全唐诗》卷八四七)宋代以后,达摩见梁武帝一事已经成为佛教界普遍接受的事实。

达摩与梁武帝问答的公案,后世禅师在说法中经常引用。北宋云门宗禅僧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中的第一则就记载这个公案,称之为“圣谛第一义”:“梁武问达摩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达摩遂渡江至魏。帝后举问志公。志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云:不识。志公云: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帝悔,遂遣使去请,志公云:莫道陛下发使去取,阖国人去,他亦不回。”后来临济宗圆悟克勤在《碧岩录》中对此加上垂示著语评唱,从而使这一公案流传更广。达摩见梁武帝而引出的“圣谛第一义”禅宗第一公案,精辟地概括出禅宗空寂无相、无所执着的根本宗旨,成为后来禅宗中参勘话头的重要公案。

达摩渡江北上,来到定山面壁修行,定山寺因此作为“达摩第一道场”而载入中国禅宗的史册,成为中国禅宗初创的重要遗迹。如何看待达摩“一苇渡江”的说法?到底是历史的真实,还是虚构的传说?我们认为达摩渡江的事实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后世禅宗也附会了神话色彩。后世多将“苇”结实为“芦苇”,即说达摩脚踩一根芦苇过江,无疑增加了神话和传奇色彩。如《神僧传》卷三“达磨传”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明代以后有关达摩的碑刻、绘画中,多将“一苇渡江”绘成达摩站在江水之中,脚下踩着一根芦苇。实际上这是对“一苇”的错误理解,或者说是附会于真实历史上的神话色彩。实际上一苇是小舟的意思。以一苇来比喻小舟,出自《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原意是说,卫与宋两地河相望,河并不宽,可乘小舟渡过。唐道宣律师《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序》中也说:“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唯法是务,跨关河如一苇。周游晋魏,披阅累于初闻;愿步江淮,缘构彰于道听。”道宣作为一位严谨的律宗大师和佛教史学家,他这里所说的“一苇”即指小舟。达摩在南京渡江北上,史书多有记载。如《续传灯录》卷十二记载云门宗僧雪窦下二世汀州开元宗祐禅师的语录:“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扁舟冲云浪。’‘云未审意旨如何?’师曰:‘一苇渡金陵。’”《续传灯录》卷三五《上方朴翁铦禅师》:“赞达磨像曰:‘一言已出驷难追,赖得君王放过伊。扬子江心航折苇,浪头何似问头危。’”同卷《径山淮海肇禅师》:“赞达磨偈曰:‘踏翻地轴与天关,合国人追不再还。去去一身轻似叶,长江千古浪如山。’”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更明确地说:“玉麟丙辰发建康,丁巳泊长芦,幞被宿寺中,此为菩提达磨一苇浮渡处。”根据在定山已发现的众多历史遗迹可知,达摩渡江北上之后,即居住于定山寺中面壁修行。

 

我明白这世界的寂寞,宛若明白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08-12-5 14:11:07 |只看该作者
二、定山寺的历史与达摩遗迹

 

浦口位于南京长江北面,自古就有金陵天然屏障之称。浦口历史悠久,隋开皇三年时此处称六合镇,属扬州江都郡六合县,隋时改为晋王城。元时改名浦子市,亦称浦子口、浦口,隶属河南行省扬州府的六合县。从此,浦口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定山,古名六合山,因大顶山巅有寒山、狮子、石人、双鸡、芙蓉、妙高六峰环合、互相拱抱而得名,亦称“六峰山”。《江南通志》卷十一载:六合山,在六合县南六十里,即江浦定山也。有寒山、狮子、石人、双鸡、芙蓉、妙髙六峰,对峙环合,县以此名。《江浦埤乘》记载:《隋书•地理志》云,江都郡下有六合山,始置六合县,盖县以山名也。”“晋安帝隆安元年侨置秦郡并尉氏县于六合山。宋孝武帝大明七年登六合山,如尉氏观温泉。”“南宋后军统制崔皋败金主亮兵于六合山。宋开禧三年叶适创建定山堡,屏蔽靖安。明邑人庄文节昶筑亭读书皆在此。”“山中有卓锡、珍珠、一人、虎跑、白鼍、琥珀诸泉,诸多名胜。”“山高二百六十丈有奇,周十有八里,自龙洞、西华、马鞍迤逦而来,苍秀壮丽为一邑之胜。

定山寺位于定山狮子峰下,背山面水,左有青龙岗,右有白虎丘,景色优美、环境幽静。《江南通志》卷四十三载:“定山寺,在江浦县东北三十里狮子峰下,有泉出殿中,亦名定山泉。”《明一统志》卷六载:“定山,在江浦县北二十五里,上有狮子峰,下有达磨祖师宴坐岩及塔二处。”相传南朝梁天监元年(503年),梁武帝为戒行精严、锡周南北的高僧法定敕建精舍于六合山狮子峰下,取名定山寺。梁代文学家沈约在《早发定山》一诗中写道:夙龄慕远壑,晚莅见奇山;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园;归水流漫漫,出浦水溅溅。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老归属兰杜,怀缘寄芳荃。春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宋代时定山寺极为兴盛,当时寺院名为“定山真如寺”。北宋时著名的词人贺铸(1052-1125年)在元祐四年(1089年)十二月在登临定山时赋诗两首,称颂此寺为“达磨(摩)第一道场”。第一首《游六合定山真如寺达磨第一道场(己巳十二月赋)》:“只履西归远,何年此布金。地寒苍桧老,岁晏白云阴。烧隔溪冰断,樵穿径雪深。祖心无处问,俗驾晚骎骎。”(《庆湖遗老诗集》卷五)第二首《题定山寺法远上人壁(己巳十二月赋)》:“支郎风味喜相亲,乗兴来寻雪后春。夹径竹阴疑碍马,隔江山色似招人。岂无暇日容髙卧,如有闲田愿卜邻。预约东城二三子,岁时相过莫辞频。”(《庆湖遗老诗集》卷七)贺铸的这两首诗,对定山的宜人景色予以高度评价,同时明确肯定了定山寺作为达摩驻锡之地的事实,将此寺誉为“达磨(摩)第一道场”。

南宋时期定山寺内有“一苇堂”,供奉达摩造像。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吴船录》卷上记载此事:“玉麟丙辰发建康,丁巳泊长芦,幞被宿寺中,此为菩提达磨一苇浮渡处。寺在沙洲之上,甚雄杰,江波淙啮,行且及门。寺前旧有居人,今皆荡去。岸下不可泊舟,移在五里所一港中。寺有一苇堂,以祠达磨。”

明代时定山因江浦县孝义乡(浦口区东门镇)的庄昶(1437-1499年)隐居于此而名闻天下。庄昶字孔旸,号木斋,晚号活水翁,时称定先生。明成化七年(1471年)因父母亡故回乡丁忧,守孝结束后他不愿再为官,隐居定山20余年,建有定山草堂,在草堂左右以石堆垒假山,植以青竹数千竿。庄昶著有《定山集》收录在《四库全书》中。他曾写道:予在定山种竹,天峰阁左右各千余竿,有若屏然。每大雪,竹更苍翠,予坐其间,意甚适也。草堂旁有天峰阁、半云亭、霁月溪等,还建有春风亭、溪云亭、活水亭、鸢飞鱼跃亭、回海亭、天地一我亭、东顾亭七亭。因在珍珠卓锡二泉合流处建双泉桥活水亭。明代奉父命从师庄昶的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徵明多次到定山草堂拜访庄昶,曾写下《谒先生留宿定山草堂》诗:十亩青松四面山,草堂宛转乱流间。若非清福安能到,百访高贤暂得闲。竹圃氓云秋濯濯,水舂供枕夜潺潺。就中何事独堪羡,国事人非不可关。《江浦埤乘》记载明代的定山寺情况:定山寺,旧在定山狮子峰下。……四围山绕,南辟如门,与雉堞楼橹掩映相望,苍松夹道,岫岭参差,诚天然图画也。寺凡屋三层,门外古银杏三、古桧二,皆数百年物。

清代施闰章(1618-1683)《学余堂诗集》卷三八《定山寺(相传达磨渡江卓锡处,庄定山旧有讲堂)》一诗中载:“灵山不远浦城边,客到先寻卓锡泉。裂石阴岩斜枕寺,当门古树独支天。禅宫云残僧在,讲席人传故老贤。好挹长江入怀抱,看余飞策碧峰巅。”《江浦埤栾》中还载有邑人庄昶《游定山》、吴岱观《登定山》等诗篇,皆记述了定山的自然风光。康熙年间编纂的《御选唐诗》卷三十薛逢《定山寺》云:“定山,在江南应天府江浦县东北十五里。浦口城隅上有狮子峰,下有达磨宴坐岩及塔二处。《舆地纪胜》:‘定山寺山门之右有卓锡泉,旧传达磨宴坐石岩,思西域水,以锡杖卓石遂得泉,长流至定山下。合珍珠泉,由浦子口入江。’”

定山寺现存有两处重要遗迹,一为“达摩折荻渡江画象碑”,二为卓锡泉。达摩造像碑现位于寺后山林东侧,现在此碑外罩玻璃以防风化和人为破坏。该碑是明弘治四年(1491年)立。达摩络腮园眼,拱手立于渡江芦苇之上,图像清晰,栩栩如生。画像下有文字记载“达摩折荻渡江画象碑”。卓锡泉位于定山寺内观音岩下,《江南通志》卷三十载:“卓锡泉,在江浦县东北二十里定山寺内,梁时僧达摩宴坐石岩,思西域水,以锡卓石遂得泉。”《江浦埤乘》载:泉出寺内观奇阁下,上覆以板,暗流入阁前石池。池上嵌横石,有卓锡泉三字,为临淮侯李言恭书。池内游鱼潜泳,冬则藏阁内穴中。泉从石池右出,灌溉近田无旱岁。下流合珍珠泉,径花桥入玉带河。清代冯浩的《卓锡泉》诗中说:天竺东西意未知,世传卓锡此山锤;九年面壁缘空幻,一苇横江也自奇。梵宇至今留法象,清泉自古说波斯,乘间有约来登眺,莫遣钟声一皱眉

由上所述,定山寺的历史悠久,法事兴盛,留下了众多与达摩有关的遗迹,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诗词文章,文化积淀深厚,影响深远,属于佛教禅宗祖庭之一。

我明白这世界的寂寞,宛若明白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08-12-5 14:11:27 |只看该作者
三、“达摩第一道场”定山寺的禅宗法脉传承

 

达摩在禅宗中被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的禅宗法脉传承在印度依次为:摩诃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波提多迦弥遮迦婆须蜜佛陀难提伏驮蜜多胁尊者富那夜奢马鸣大士迦毘摩罗龙树尊者迦那提婆罗喉罗多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阇夜多婆修盘头鹤勒那师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菩提达摩。此法脉传承因时间久远其真实性已难以稽考,但是达摩所创立的禅宗在中国的传承毫无紊乱,定山寺作为禅宗祖庭之一,其法系传承亦清晰可辨。

达摩之后,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四代祖师衣钵相传,到六祖慧能时得到了迅速发展,到唐末五代时期,“一花五叶”,从中产生临济、曹洞、云门、沩仰、法眼5个流派,即从六祖慧能弟子南岳怀让的法系形成临济宗,沩仰宗;从慧能另一弟子青原行思的法系形成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此即禅门五宗,或称禅门五家,此后禅宗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定山寺在历史上传承的禅宗法脉主要有法眼宗、临济宗和云门宗,兹分述如下。

第一,法眼宗“真州定山惟素禅师”。法眼宗是由法眼文益开创,由于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赐以“大法眼禅师”的称号,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法眼宗是五宗里最后成立的宗派,传承的时间仅有数百年,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从达摩到文益的法脉传承是: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天皇道悟-龙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玄沙师备-罗汉桂琛-法眼文益。文益之后,天台德韶、永明延寿嫡嫡相传,在宋初极其隆盛,后即逐渐衰微,到宋代的中叶,法脉即告中断。

宋初时法眼宗惟素禅师住持定山寺,其法脉传承为:法眼文益—百丈道恒—栖贤澄湜—惟素。关于他的语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一、《五灯会元》卷十,《五灯严统》卷十,《五灯全书》卷二十等禅宗史书中均有收录《续传灯录》中称他为“惟素山主”,其中载语录数则,如僧问:“达磨心印师已晓,试举家风对众看。”惟素答曰:“门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又有僧问:“如何是定山路?”师曰:“峭。”曰:“履践者如何?”师曰:“崄。”问答体现出法眼宗理事圆融,即事见理的禅法特点。惟素禅师之后,法眼宗在定山寺的传承不明,估计在宋中期以后随着该宗的衰落而为他宗所代替。

第二,临济宗“真州方禅师”及后世临济宗传承。临济宗创始人为义玄禅师,唐末五代时此宗尚衰微不振,至宋初风穴延沼的弟子首山省念开始复苏,经汾阳善昭、石霜楚圆,开始在南方奠定了基础。石霜楚圆门下出黄龙慧南、杨岐方会,临济宗逐渐达到了鼎盛时期,宋代以后成为禅宗中影响最的一派。从达摩到义玄的法脉传承是: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南岳怀让—马祖道—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临济义玄。

惟素之后,临济宗僧人“真州定山方禅师”住持定山,从临济宗创始人义玄以来的法脉传承为: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宝应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琅琊慧觉—定山方。《建中靖国续灯录》称方禅师“道望传播诸方”,可见他在禅宗丛林中有极高的声望。他在上堂时说:“今日与众评章,共立丛林保社。入门须辨主宾,起坐常存高下。寮舍语笑低声,佗家笔砚莫把。点茶吃了添汤,田地污须扫洒。万事一切寻常,不用强生苟且。吾门无种不有,切莫传归俗舍。是非长短谁无,信士闻以为差。如来大藏教言,好向人前说打。待伊欢喜上心,万种千般肯舍。得了修造供僧,福利全归施者。辄莫别作闲缘,果报牵拽把。三涂地狱辛酸,莫待临时惧怕。此乃略说大纲,看者莫生惊讶。不信但看古伽蓝,堂堂粉壁分明。”由此可见他的禅风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百丈怀海所建立的丛林清规,强调要真修实学,不尚虚谈。明清时期以来,定山寺的禅宗传承则多为临济宗僧人,如寺内发现的“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定山寺真明公禅师塔”可资证明。

第三,云门宗“定山文彦禅师”。云门宗创始人为云门文偃,与曹洞宗、法眼宗同属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广东乳源县)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云门宗从五代文偃(864949)创宗,到宋初,极为兴盛,出现了很多独步当时的著名禅师,如大觉怀琏、明教契嵩、雪窦重显等。从达摩到文偃的法脉传承是: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天皇道悟-龙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云门文

关于定山寺文彦禅师的语录,可见《续传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等史书,但记载均很简略。如前者收有他的一则上堂语录:“真州文彦禅师上堂曰:堤边柳绿默演真空,岭上猿吟明谈法要。若向这里荐得,头头圆觉,步步道场。其或未然,且待别时,分明说破。珍重!”文偃以来的法脉传承为:云门文偃—香林澄远—智门光祚—雪窦重显—天衣义怀—长芦应夫—文彦。

以上可以看出,定山寺至少从宋初至清代以前,一直为重要的禅宗寺院,在禅宗法脉五宗之中,的“三叶”在这里留有传人,而且传承清晰,属于祖师型的人物,在禅门影响较大,表明了这里一直是佛教禅宗后人重视的道场,不可忽视。

我明白这世界的寂寞,宛若明白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地板
发表于 2008-12-5 14:11:45 |只看该作者
四、定山寺的人文资源与商业价值

 

当前,南京浦口区要恢复定山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也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举措之一,符合党和政府提出的发扬地方文化优势,推动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根据全国已有的恢复寺院或新建景点的经验教训,我们特地提出,定山寺的恢复建设一定要在高标准和高起点上进行,不管是寺院的研究、宣传、设计和建设,以及人才的引进,寺院的管理,都应在高水平上运作,高起点必有高回报,也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其中要充分注意发挥专家的作用和高僧大德的威望,如此才能保证它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的局面。

第一,定山寺所在的珍珠泉风景区山青水秀,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上即以景色秀丽著称,明清时期更以“江北第一游观之所”而闻名天下。除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外,其地域优势亦十分明显,地理位置优越、置身于大城市中间,又与江南各大城市交接,交通便利。其客源也丰富,依托着南京旅游的品牌,通过一些宣传手段,将游客吸引过江,特别是把江南的一些本地人吸引过来,则更具魅力,所以在旅游市场上应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它的竞争力在于不仅能够给游人与香客一个祀佛的场所,而且还提供一个优良的休闲环境,这是江南市区所不及之处。

第二,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定山寺作为“达摩第一道场”,在中国佛教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历史资源,对于提高珍珠泉风景区的旅游档次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中国的著名旅游景区,多数均与佛教寺院有密切的关系,佛教不仅仅是作为人文旅游文化资源,而且成为一个品牌,在整个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浦口区的珍珠泉风景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度旅游资源挖掘与开发,主要旅游项目有:野生动物生态园、长城、秦始皇蜡像馆、长城索道、滑道、水上竹筏、碰碰车、海盗船、摩天飞车、体能乐园、神奇洞、漂流探险、百兽盛会、野营烧烤等,这些项目参与性强,动手能力高,但是文化含量不高,多是一些感官刺激的活动,缺少精神理念与人文思想的提升,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恢复和重建定山寺主要是从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乃至包括文明的传承等方面,给珍珠泉这一地区打上一个深刻的历史烙印,极为紧迫,是提升珍珠泉风景区的旅游品位,是十分重要的举措。从发展的意义上讲,珍珠泉如果要在竞争激烈的南京旅游业中占据一席地位,其人文历史与文化品位是最具竞争力了一个要素,只有站在这个制高点,才能取得一席的地位。因此浦口区一定要努力挖掘与打造,包括历代文人歌咏定山寺,特别是庄昶隐居定山,以及达摩在佛教史上的地位等,将这些十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成永久的品牌。

第三,以定山寺为中心的人文历史资源的开发,将会在推动旅游发展、提高旅游品位的同时,将必然加速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开发和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无锡灵山祥符禅寺和苏州工业园区重元寺为例,随着寺院的建设,周边的商业活动和房地产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地价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对酒店、餐饮、会议、商务活动、娱乐业等也大密度地出现,极大的推动地方财政的收入。所以它的影响是全面而广泛的。

    第四,当地政府对定山寺的恢复重建工作极为重视和支持,这是定山寺佛教文化发展以及发展旅游和商业开发的千载难逢的机缘。从现在已经取得成功的项目与地区,如海南南山、江苏无锡等地,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深度参与,南京浦口区政府极具远见,开发恢复重建定山寺,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积极意义。

我明白这世界的寂寞,宛若明白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08-12-5 14:12:12 |只看该作者
 五、定山寺恢复重建的初步设想

 

达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来到中国后传播了印度的大乘禅法。由于他对中国佛教作出的贡献,故被后来的佛教界尊崇,追认为禅宗初祖。达摩驻锡的定山寺,是禅宗的祖庭之一,如果没有达摩在金陵的停留,中国佛教中就没有后来的少林面壁,所以定山寺对达摩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应该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达摩的研究,是近百年来中外学术界一直在做的工作,已经出了不少成果,召开过学术讨论会,出版了研究专集,但是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尚有不少悬而未解的问题。定山寺与达摩的关系,现在尚处于学术研究空白的阶段,重新恢复定山寺,首先需要在资料方面进行整理,然后再进一步做学术研究,最后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给恢复定山寺找出有利与合理的证据,以及为正在恢复的定山寺找出历史上的最有价值和可利用的亮点,也为宣传定山寺找到最好的突破口。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尚有以下几项工作现在可以开始做起。

1、资料的收集。将目前所见到的佛教史书、禅宗灯录,地方志书,如《江浦埤乘》、《江北定山志》(《江南通志》卷191载),历代文集,如庄昶《定山集》等尽可能收集到,建立一个图书馆,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定山寺没有建成之前,图书馆可以暂时借用其它地方,但是一定要注意保存好已经收到的资料,千万不要让它们散失。

2、研究工作。现阶段为了恢复寺院的需要,可以对与寺院工作有关的,特别是与达摩和定山寺的研究有关的问题,作一些深入的研究,设想的选题应有:达摩禅法的研究、达摩历史的研究、达摩生平的研究、南朝佛教研究、梁武帝研究、禅宗法脉研究、定山寺历史、文化的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上招标,或者委托科研机关进行,总之实行多条腿走路,争取尽早地拿出研究成果。也可以组织达摩研究会或定山文化研究会的组织,或由浦口文化部门。或由某一组织机关统一部署后进行研究活动。

3、人才的培养。搞研究工作与寺院管理,都需要有专业人才。现在定山寺研究的人才尚未培养出来,因此研究与宣传工作走不上日程。所以培养有关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有鉴于此,建议或在社会科学院和有关大学定点培养专用人才,主要是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其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必须是定山寺或达摩研究的论文,将来毕业之后,到浦口有关研究部门工作,为浦口的学术文化提供储备人才,如此才能保持一个可持续与发展的研究态势。同时也注意佛教界人才的搜集与招聘,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佛教人士,如定山寺的智光法师已经在这方面具备了优势,应该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同时也要给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佛教界内的地位,让他能安心住寺,全心建寺,为定山寺的恢复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4、宣传达摩与定山寺的关系。这是为了提高定山寺的知名度与发展定山寺文化事业的必然措施。宣传的途径除了利用现有的各种纸质、网络与电视媒体之处,还可以考虑制作电视剧、电影和专题片或风光片等等不同的手段,同时也可以资助学者与文化人撰写与达摩和定山寺有关的著述和剧本,用文学的手法将达摩与定山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将来可以考虑将华林寺、少林寺、空相寺等历代著名禅师、儒者士大夫赞颂达摩的诗偈、碑刻造像收集起来,把它们刻在寺院墙壁上,或建达摩颂碑林,恢复“一苇堂”,建立中国最大的祖师殿,供奉禅宗历代祖师。提高寺院的历史文化品位。

5、为了更加稳妥地进行定山寺的恢复工作,首先要取得专家的支持,要利用他们的权威性,为定山寺的地位定调,为真实的达摩之人定位。建议先请国内有关专家召开一个小型的座谈会,由浦口开发区出面邀请专家前来定山寺实地考察,然后开会畅谈感想,最后形成一个有力的会议纪要,完成历史上第一次定位。在召开专家的座谈会之后,再利用影响举办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或达摩论坛,邀请世界有影响的佛学专家,在南京或浦口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会议论文集,将所有的研究成果固化,成为可以利用的有利的历史文献。

6、关于定山寺的定位问题。由于当代中国佛教主要是禅宗为其特色,故定山寺的定位放在禅宗。应充分发挥定山寺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宣传禅宗第一公案、达摩第一道场等亮点,确定这是以禅宗文化为核心的禅宗祖庭道场,并且将其树为江南禅宗第一道场和祖庭的地位。围绕这一禅宗祖庭的性质,定山寺除了深度挖掘与达摩有关的资源以外,其旅游产品也定位在禅宗与达摩方面,通过这种手段,将定山寺的特点给宣传出去,使之有着更大的影响,并在中国佛教界内确立自己的地位。定山寺本身与达摩的问题,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应无问题,定山寺的历史记载是真实可靠的,源流与宗派的脉络是清晰的。但是由于历史上已经形成了达摩西来之地的华林寺和达摩面壁的少林寺,以及达摩只履西归的空相寺,所以要把这几个寺院和定山寺全部串起来,使定山寺成为达摩在中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或者是连接点,这就需要认真地考虑与精心地策划,如此才能将定山寺完全打造成功。现在定山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知名度没有,而且禅门第一公案的宣传难度和影响也不易形成,人们对这方面理解也有障碍,所以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才能进入实质的宣传阶段。而这个问题的研究,最好的模式是与其它寺院相互联系和沟通,和谐共荣,共同发展,取得多赢的局面。

7、充分利用佛教界的力量,特别是注意到高僧的作用,特别是要利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禅门高僧,用他们的威望聚拢人气,给定山寺造势。可以考虑迎请全国范围有影响的禅宗高僧前来选址、取名、挂僧职、举办法会,使定山寺的影响超越江苏,推至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8、未来的定山寺商业化的开发,应该遵循与休闲旅游和宗教文化相结合的方针,在环境方面,充分打珍珠泉旅游区与休闲区的高品位文化特色,以优雅的山水一体的环境和充满文化氛围的符号,给来这里的人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使他们能够在这里得到身心的放松。在宗教方面,以寺庙的清净和纯正的信仰,乃至禅定修行,为来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让来人在这里得到心灵的洗礼。环境与宗教两方面要相互结合紧密,同时又各显示出自己的不同特色。

我明白这世界的寂寞,宛若明白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0

好友

214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6#
发表于 2008-12-5 14:44:17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成长为一棵大树,就无惧风雨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4 06:22 , Processed in 0.0647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