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0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转帖]每个人都害怕寂寞

[复制链接]

65

主题

0

好友

316

积分

名誉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11:16: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爱是玩笑?

  人际关系是开玩笑?

  谁也不会吃亏?

  这是一种试图从群体获取力量的脆弱表征?

  孤单问题就像汹涌的浪涛,处处有人遭受折磨。在此背景下,上述几段文字一定会被看做是极其空洞而虚伪的话语。然而,即使有那么多负面的医学数据,那些文字反映出的态度在美国社会却十分普遍——忽视人际交往,贬低群体的重要性,对朋友和伴侣的需要被人奚落为心灵脆弱。但就在孤独问题被忽视的同时,它带来的健康恶果却在人群中蔓延。这是一场真切的人祸,在美国,过早死亡者的数字令人震惊。

  请看一则惊人的事实:美国的离婚、单身和丧偶人群里,不分性别种族,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比率正在节节攀升。无婚姻关系人群的死亡率正持续升高,甚至高达同年龄段已婚人群的10倍。与此同时,求学失败等早年经历,已成为当今美国人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求学失败不仅引发过早死亡,还将使人一生陷入人际放逐之中。

  然而,现代美国社会还是普遍把爱看做毫无意义的字眼,以为心不在焉地说,心不在焉地听并不会给身心健康造成什么恶果。沟通型疾病在急速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对此熟视无睹。寂静的声音将所谓不具形体的对话不断扩散,变成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病。这是一种无法感受的对话,语言已从我们的身体和内心剥落分离。

  如今,可以电话对话,也可以通过电视和计算机对话人体却不在现场。这里是数字和影像的天地,在人际对话里,人的身体和血肉已不再是必要角色。在这种情境里,人们必须相信对话在精神上合乎个性,是从虚无之地向虚无之人讲话!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电子化的交往时常造成严重的问题,心理学家对此已有充分论述,病理学家也持类似判断。

  于是,心灵受伤者同样地从自己身体、感情和内心之外学习说话。长期以来,医疗专家便认为这些都是反社会、偏执和自我陶醉的病态标志,是社交能力全面失败在心理层面出现的严重后果。

  电子媒介固然神奇,但对它们的依赖却产生出新的社会难题,并使其扩散。表面上看,电子时代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交往机会,人们却很少想到,这种互动方式已经大幅度地改变了对话的本质。的确,它们帮助不少寂寞的人彼此沟通,使地球村为之改观。通过电子商务将整个世界联合成一体,从而降低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危险性。但是,人们却很少想到它们的先天不足之处。

  将对话从人类身体中抽离,即从人的内心直接淬取并加以提炼——使人际对话乍看之下不需要身体参与。跟祖辈父辈不同的是,人类实体面对面地谈话,已不再被视为人际沟通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种特定情况下,人类医疗的核心问题——人类的始祖亚当在伊甸园里首次面对自己的孤单——再次出现。同伴的声音和话语从数字化的盒子里发出,人受声音哄骗,被麻痹和安慰,《 圣经》里那句警告——“那人独居不好,它的含义彷佛被我们混淆了。

  现代电子传媒并不需要通过人类血肉之躯传递信息,数字化的说话影像开始和面对面谈话的肉体混杂,产生一种我认为是全新的孤单形态,这种寂寞是拥有感受的肉体存在无法分享的。如今,虚拟存在和真实存在越发纠缠不清!真实和虚拟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

  这是最让人心寒的孤单形式。看着这些电视画面:孤单、寂寞、在社会游离边缘的孩子,拿着自动步枪跑到学校,滥杀无辜,让我们胆战心惊。这些人无法与他人沟通,无法通过话语与他人分享感情,或者表达寂寞和愤慨。他们似乎也分辨不出,电视游戏中的杀人场面和真的杀死自己同学之间有何差别。

  例如,1998年,华盛顿州春田市色斯顿中学的15岁男孩基普·金格杀害父母后,开车来到学校,枪杀两名同班同学,同时造成25名同学受伤。美国公共广播网的新闻最前线节目播放了一段纪录片,试图解释这桩惨剧时指出,基普·金格念一年级的时候,因为识字困难问题从未被人发现,成绩一直敬陪末座。当他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达到父母对他课业成绩的期待时,他就遁入自己的个人世界里头,对计算机、枪支和爆炸物发生了强烈兴趣。

    由于社交陷入孤立,除了自己无法和别人沟通,基普·金格在日记中写道:我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这里,不知道自己是谁。我想成为自己永远无法做到的头号人物。我每天都这样努力,但到了最后,我却痛恨自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医学科学在不断强化一个文化假定:人的身体本质上是种机械结构,而人类感情并无实体存在。医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心脏是个泵,身体只不过是个单一而孤立的生物机器。这种医学观通常只是暗示而非明示,却让人们理解人类对话的本质时备感困难。

  有许多人,特别是新时代成长的孩童,都被诱导着相信,可以在私密的网络聊天室里,用数字电子的方式单独和他人交往。有些人甚至相信他们可以在孤单寂寞的网络空间里,与不知名的数字人物发生性关系,而不会有任何健康上的不良影响。虚拟的性爱和真实性爱相比,在诱惑力上似乎丝毫不差。虚拟宠物和虚拟的自然景观,也似乎和真材实料的东西同样吸引人。

  甚至许多教育界人士也开始认为,儿童在计算机辅助下可以学得更好,原先教师提供重要的人际接触和潜移默化的话语,也渐渐由数字化信息和计算机的影像取代。现在,政界人物把教室里的计算机称作是伟大的教育均衡器,要把这种科技灌输给都市里的儿童。说来真是讽刺,那些孩子处境最为危险,最需要人际接触和交谈。

  这个俨然超脱、独立、自负、不可冒犯的一代,都跟前面提到的那位钢铁工人有同样的想法——在现今人际关系里,没有人必须吃苦头,你可以跟某个人亲密一下,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不会有任何意外发生。而且有同样多的人同意凡吐拉市的市长所说的,只有心灵脆弱的人才需要亲友做伴。基于这个原因,对这种冷酷无情的话语和相互利用的沟通之道,我的一位当过护士的病人把它形容为美式的亲密关系

  我问一位当律师的女性患者,为什么寂寞和疾病的关联会被社会如此强烈地否认。她答道:就好像一个人与死亡共舞。每个人都害怕自己寂寞,否认是人之常情。接着,她平静地补充说:我们知道人总会死去,也知道自己孤单。为了应付这个问题,我们全心全意赚钱,持续忙碌着,否认寂寞存在。我们用声响、噪音和疯狂的活动填满生命的空虚,至少在表面上——至少在一时之间,寂寞似乎消失了。

 

                        转自《我的哭声无人听见》

冰寒如刀,焰烈如剑,近之灼人,封之灼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好友

48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08-5-11 14:45:39 |只看该作者
实实在在的生活,久不久看看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0

好友

214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板凳
发表于 2008-5-17 20:33:26 |只看该作者
其实很多时候,人孤单而并不寂寞。。。        
如果成长为一棵大树,就无惧风雨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0

好友

51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地板
发表于 2008-6-8 08:22:45 |只看该作者
情怀空念远,寂寞入轩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0

好友

316

积分

名誉版主

5#
发表于 2008-6-30 14:13:48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很寂寞,每个人都很害怕寂寞,寂寞如蛊,终生无解.

     不能完全消除的寂寞,只能学会与它一起共舞.但是不要用饮鸩止渴的方式去抵消寂寞.

     不喜欢什么享受寂寞之类的言词,太矫情.也可能我没学会 ,亦或终其一生也学不会.我只是承认我很寂寞,也承认我很害怕寂寞.可是寂寞之于生命,仍然是要遵从活着.

      很久了,一直没上传关于心理的文章和书摘,自己也很少看,在这一面湖水中,偶尔自己如同记忆掠影,匆匆而过,唯见寂寞.要慢慢地走,慢慢地体悟.于我,来去,并非自如的事,但是不成为自己刻意的负担就好.

冰寒如刀,焰烈如剑,近之灼人,封之灼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主题

0

好友

31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6#
发表于 2008-7-20 15:53:39 |只看该作者

感“我的哭声无人听见”——

人,毕竟生而孤单,必须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哭与笑。

对环境与他人不能期望太多。

如果偶尔有人听到自己的哭声,甚至还能与己同悲,那是很大的幸福。

如果没有,也没必要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不过人生常态。

相信“只有人才能给人幸福”,但前提是:每一个人,都尽量有一个自足的世界。

没有谁可能一直、永远是谁谁谁的温暖,必须相互取暖。 

                                               
微笑是心里开出的小花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4 09:49 , Processed in 0.0574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