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生活观
生活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彩笔,一笔一画,全在一己之心。 人生长路上,如何用彩笔来描绘呢?季羡林老先生的小品经常浮现的一些观感,很有价值,可引以为鉴。
首先,对事物的静观默察。季老自述“在花花世界上,一切事物要仔细观察,冷眼旁观,反复揣摩,当可体会到遍地潜伏着蓬勃的生命。”依此门径,即使在落照苍烟之间,清溪水,慢慢流,心情依旧平静悠闲。 其次,积极尽心,一种正面进取的精神。季老说:“世界上做任何事情,必须具有‘衣带渐宽绝不悔’的精神。浅尝辄止,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我深有同感,深思极虑,必有所得。
第三,所得之见,坚持不渝。季老说过“自己胆小怕事,而这是常态”;胆子特别大,是变态。自己还有点价值的话,就是有这个“变态”的时候。 这段话的意涵是指敢言人所不敢言。十年浩劫,季老“昂着头,走过去。”在这过程中,消融正反对立的矛盾之后,得出的见解,他敢于坚持。
第四,专心致志。季老《八十述怀》开头就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季老之所不察如水流的岁月,其必心有所专注。他用另一句话说:“人们吃饭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言简意赅,语重心长。 专注什么?《九十述怀》季老写道:“在学术研究上,我的冲刺点是在八十岁以后。”季老积极进取,并不因一头白发而忧形于色,不因残阳西照而倾首低头。老先生的精神还真可感、可佩。
我的观感,人生长路走过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东风,自然现象;花落,客观因素,确实无可怨尤。明乎此,“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能感悟这个境界,真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