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子勋聊“家庭成就孩子”(实录)(5)

[复制链接]

62

主题

0

好友

3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10:25: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若愚 于 2015-5-31 10:27 编辑

[tr][/tr]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一定要搞清楚这点,虽然受家庭的影响,主体是社会,表现还是社会,我们的孩子是自恋,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恋,儿童的自恋是夸大的自我,觉得自己很棒,他考全班最后一名,回到家高高兴兴的,很喜悦,觉得自己很特别。现在的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这种自恋感,而不是挫败他,而不是打击他,而是通过跟他的恢复是互动,当孩 子的能力在那儿,家长到那儿。当孩子做一件事情到多少,家长对他认可到多少。慢慢地恢复,孩子的自恋发展到一种成熟的自恋,这种成熟的自恋对自己能力有鉴定,同时也能够欣赏任何人,他可以坚持自己,同时欣赏任何人跟他不同的生活,他会跟他们分享快乐,但是绝不会因为喜欢别人就放弃自己的生活,他们跟我们那一代不同。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方式就想变成他,就变成他,我们就好了。但是你们的孩子不会有这种想法,他们不想变成韩寒,变成郭敬明,他们想变成自己。所以就说去保护他的自恋,保护他的内在的自尊自大,形成良性的互动,慢慢地在一个跟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中,让孩子建立能力,这个时候孩子对未来是健康的,当然了这个观念也是西方的,要提醒妈妈和爸爸们,这是西方的观念。记住一点,孩子是自恋,我们是认同的。  

  
       主持人:您觉得对孩子的这种自恋是有认同感,要保护他,现在有很多人在讨论,说现在的孩子都太自我了,太自私。
       李子勋:自私是爸爸妈妈干出来的,是你们社会定位决定的,我们独生子女造成孩子有过度的保障,这种过度保障的孩子,当他们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他们所建成的社会一定是高福利的,就是工作不工作,大家都生活得差不多,为什么?是小时候不管农村、城市都有玩具,都有电脑,都是在自信中长大的,在自信中长大的孩子,有一天他们在社会,马上把社会变成他们喜欢的方式,不管是怎么培养他,想想现在我们中国是50年代的人作为主体意识的,这50年代经历的一切,在我们社会都能够体现,他们内心现实,包括他们的不安全,包括文化大革命的反权威,影响了我们的城市安全性等等,我们会看到,那代人经历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会弥漫展现出这种情绪来。现在很多富有的人还是感到恐慌,很饥饿,觉得人民币越来越贬值,他们到处藏钱,到处去投资。
  为什么到今天那么富裕的社会,我们主体社会还是充满了焦虑,那是因为那些孩子们长大了,那些孩子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他们长大了,他们带来内在感是需要物质已经饱满,丰富到极致,但是他们内心结构受到早年的影响,他们呈现的社会意识和情绪却是满带着50年代、60年代的痕迹。我们的孩子小时候都是这样长大的,都很富有,等他们到2040年,看看吧,肯定的,他们一定会把中国变成他们小时候所享受的样子,而且那个时候中国一定是像北欧或者是北美这样一个高福利的低竞争的。这是决然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给我们的后代砸下这样一个心理的根子,他们会追求自己喜欢的,小时候他们无忧无虑,他们一定会回到那个时代,尤其是青春时期和青春期,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我们社会怎么对孩子,孩子未来怎么对社会,我们要对孩子关爱、保护他们,爱他们,现在我老呼吁国家应该来承担孩子所有的成长的权利,要拿回权利,不要完全交给家庭。
  

       李子勋:只要这个家庭不能够让孩子生活在城市的中等水平,国家应该给他补贴,应该让家庭住到最好的房间,给孩子很好的空间,让孩子有很好的教育,这是我一直呼吁的事情。其实我们国家可以到这一步,只有国家能够保证儿童的全部生活,没有贫穷的儿童,只有贫穷的大人,没有贫穷的儿童,孩子们长大以后,一定会回馈给社会,安全感、美好和善意。
  主持人:这也是您所提倡的面向未来的教育。
  李子勋:从现在开始,我们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生活在幸福中,我们要来保障他们,如果妈妈做不到,我们给妈妈钱,让她做到,社会的监督机制就会跟进,网站上看到的很多虐待孩子,那就不允许。现在国家没有对孩子的成长承担什么,所以我们不好家庭里指责父母,一旦我们形成这个法,可以让家庭承担什么的时候,你需要国家的帮助,国家仍然需要监督你的教育,这样才能给国家未来得孩子,带来整体的能力、品质、身体健康方面的水准,才会让中国永远在,中国需要人才,现在我们的经济好,我们还是缺少跨世界的人才,我们需要保障这些孩子的成长。
  主持人:也是为了未来?
  李子勋:当然是为了未来,不为了未来,我们不用花这个钱。
  主持人:要保护孩子,现在有很多人说,这些孩子是家庭小霸王,或者说是会乱发脾气,经常看到这样让人崩溃的孩子?
  李子勋:我们回头想想,我记得媒体一直在攻击80后的孩子,认为他们是垮掉的,没有上进心,但是我发现,他们这些孩子在社会中是很优秀的,因为社会在变革,任何变革时期生的孩子,天赋都是很好的,是因为中国从传统到现在发生的变革,他们就在那个环境里面长大,各种信息刺激着他们小时候,他们往往是精英。
  其实这群孩子很苦,来源于没有他们的主体,主体意识绝对不会关注富起来的这些孩子们,包括现在我们还在说,30年才会是80后的。到了90后,中国迈上了康庄大道,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政体、国家、社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好,尤其是90年代以后,我们对危机爆发,或者是非理性的经济进行制裁。这些孩子,真正能够形成一个完美意识是90后的孩子,他们到了2040年的时候,或者在2030年的时候,90年代的那时候他们都30、40岁了,他们会呈现他们的主体感,恰好没有80年代的,因为他们被漏过去了。
  我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对孩子的评价就像对80后的评价是一样的,是不客观的,是建立在我们的内心感受下的,是我们带着早年的痕迹去批评孩子,现在是我们内心的孩子,不是真的孩子,我们看到的一切并不真是孩子的错,除非你不给孩子吃饱穿暖,小时候把他扔来扔去,你不关心他,孩子从小就发展要要,要的更多,哪个家庭都不舍得这样干。整体社会富裕来创造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健康的,不是说是病态的。
  主持人:顺其自然到了这个阶段,是大环境。
  李子勋:接下来谈到,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但是我们谁又听了父母的话。真的把孩子教育好了,孩子实际上是不好的,真的允许孩子去创造全新的生活,很早就离家,孩子却是优秀的。是因为我们就是曾经那样干过,我们从农村到城市闯荡,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娶了太太,留在北京,我们取得成功了。现在我们要求孩子服从了,其实当年我们是不服从父母的。
  教育就把是片断的,只关心当下,没有从广泛的像历史学家,一个历史学家看问题,总是长视觉,不会用局限的东西看,一定要想,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会这样,他在抱怨孩子的时候,就不会抱怨了,原来整体的发展,就是这样的,我不可能螳臂当车,假设从小让他有忧患意识,别人的孩子都自恋,天真可爱,觉得自己了不起,看起来是美德,真的对他来讲,内心会舒服、快乐吗?不知道。
  主持人:您提议每一个爸爸妈妈应该像历史学家一样来看待自己孩子的发展?
  李子勋:来看待自己家的人。未知情景,我们总是在已知的环境里面观察孩子,我们体验过的生活,我们遭受过的焦虑和压力,我们总是这样来判断孩子,这叫已知。
  未知,虽然孩子给我引发了这种感觉,觉得他不求上进,好高骛远,过度自恋,这些感觉是谁的?如果是我的,我不能用这些感觉来评价孩子,如果是孩子的,我怎么鉴定他呢?所有的感觉都是在我的脑海里面发生的。我们总是好奇问孩子,你们同学都这样吗?结果发现大家都这样,你就不那么焦虑了,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这就是未知态度。我是希望家长经常把自己放在一个未知的方式去观察自己的孩子。不要以为一切你都知道,新世纪的孩子最讨厌妈妈说,你尾巴一翘就知道你拉什么屎。其那时候很复杂,他们有很想法,妈妈用非常简单化的语言跟他讲,他是很愤怒的。实际上从小我们就不知道孩子是谁,是因为哲学上你也不知道我们自己是谁。
  主持人:作为心理学者,会接触很多这样的案例,现在不论是学心理学,大家都会有一个思维方式,看他现在什么样,我们推倒他幼年受到什么伤害,或者是幼年是怎么样成长的。您觉得以这种眼光来看孩子的话,孩子现在怎么样,以后会怎么样。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4-6-15 08:26 , Processed in 0.0395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