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2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型百科】九型人格理论第一阶段(基础概念)【第三版】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08:51: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此贴转自百度吧,作者:惟道183836225

网文仅供参考用,正确性需要大家推敲,大家谨慎看待不要强记。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是一门分析人性的学科,正在由哲学向心理学过渡,从最早追溯有约一百年历史。

其理论建立于葛吉夫的【中心理论】(假说,尚不可证伪,也因此九型无法真正列入现代心理学)之上,经葛吉夫、依查诺、纳兰霍、海伦·帕尔默及唐·理查德·里索、拉斯·汉德森修改、完善并发展至今。

原始的“九型人格(当时并没有这样命名)”理论经过发展、修改分化为了两支现代的正宗的九型人格体系,分别为【海伦·帕尔默】及其建立的【九型国际】的【口传派】和【唐·理查德·里索】、【拉斯·汉德森】的【理论派】。

附:非正宗的中最有名的就是臭名昭著的一切向“钱”看的“商业派”,他们有的打着结合口传派和理论派的旗号,可根本就不知道口传派和理论派在最基础的人的本质上就有着争议,所以之后的许多推导的结果不同(所以一直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根本无法结合;有的打着加入“民族特色”的旗号把阴阳五行加进九型,根本不经逻辑验证(也是他们一直在宣传九型不是科学,不用科学验证,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说白了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方便赚钱,怎么吸引人、怎么能赚到更多的钱怎么来,会造成什么后果他们是不管的。

【中心理论】
葛吉夫在上世纪初提出了中心理论假说,认为每个人都有三个中心,主管着人的全部功能,分别是行动—本能中心、情感中心、思考中心,这后来变为了九型人格理论中的本能中心(行动—本能中心)、情感中心和思维中心,并由此构筑人格理论。中心理论的详细介绍将在第二阶段进行。
【人格】
九型人格理论中人格(狭义)指【核心机制】及其配套的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一共划分出了九种人格,用1—9九个数字来表示,称X号(一个人的型号被称为主型),每种人格的核心机制都不相同,没有优劣之分。我们一般提及的人格(广义)指的是包含了健康程度、侧翼、三种本能的强度甚至是常见的性格等条件的人格(狭义)。至于为何分为9种,这9种核心机制从何而来将在第二阶段介绍。

人格机制是人为了寻求本体的替代物而产生的解决手段,人格机制产生了【自我(self)】来作为本体的替代品,然而自我本质上是一个拙劣的、有缺陷的、仓促赶工的摹仿品,它对本体功能的替代是不足的、脆弱的、极易崩溃的,所以我们在自我上可以看到一种自挖墙脚的倾向,当然一般情况这种情况不会发展的很糟。
【核心机制】
核心机制是指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视角,这影响着人的行为,共有9种,也是进行人格划分的标准,核心机制的形成和【童年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列出9个型号的核心机制:

2:通过他人来印证自我形象。手段是通过给予、满足他人来得到他人认可自己。
3:通过自己和他人来印证自我形象,手段是建立一个让他人认可以使自己也认可的形象。
4:通过自己来印证自我形象,手段是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5:对外界的恐惧反应,手段是获得应对外界的能力。
6:对内在和外界的恐惧反应,手段是得到外在的或内化进自身的支撑。
7:对内在的恐惧反应,手段是避免接触能引起其内心焦虑的事物。

8:对外来体现本能反应——生命力(保持平衡),手段是得到外界的主导权。
9:对内和对外体现本能反应——生命力(保持平衡),手段是保证内心的稳定、平静,为此也避免外界的影响,干预外界。
1:对内体现本能反应——生命力(保持平衡),手段是遵循“真理”。
【性格】
性格是一个极容易和人格混淆的概念,如果将人格比喻为种子,那性格就是其长出的植物,即使是同类种子不会长出完全相同的植物,就好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样,更何况南橘北枳。一个人的人格在个人经历、健康程度、文化背景等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性格,性格又影响行为,当然,上面提到的几个影响因素的改变将会影响性格,这和人格不同,人格(狭义)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只能消失(抛弃人格回归本体)。
【恐惧与欲望】
核心机制的出现标志着人格机制的形成,同时带来了核心机制的问题,产生了恐惧,这个恐惧我们称之为基本恐惧,为了消除这个恐惧,我们产生了欲望,这个由基本恐惧衍生的欲望我们称之为基本欲望,但有趣的是我们又出现了担心不能满足这个基本欲望的恐惧,我们称之为继发恐惧,同样之后又会出现继发欲望,之后又是继发恐惧、继发欲望,反复不停的循环,直到我们因为无法承受而选择自我毁灭或因我们的疯狂行为而被他人消灭。当然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走到这一步,我们会因为某一欲望被满足之后被超越而停下来。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15-5-20 08:57:02 |只看该作者
【健康层级/发展层级】
简称层级,上面提到了恐惧和欲望,我们根据它划分了健康层级,共分为9级,用1—9表示,1最高,9最低,并将其分为了三个层级段,其中1、2、3层级称为健康层级,4、5、6称为一般层级,7、8、9称为不健康层级。下面是各个层级的介绍:

健康层级:

1:解放的层级/堕落的层级。存在基本恐惧的束缚的层级,因为【原初欲望】的不当满足而脱离了本体、产生了基本恐惧到达的状态,这个层级的人处于人格状态的最大自由,可以通过摆脱基本恐惧、合理满足原初欲望而回复到本体状态,达到最大的自由。

2:心理能力的层级/自我出现的层级。由于基本欲望的出现,作为本体替代物人格的主体【自我(self)】得以形成,自我的形成可以说是与本体彻底分离的标志。

3:社会价值的层级。受继发欲望和继发恐惧的影响,人试图通过增加活动来强化第二层级形成的自我,以更好的满足原初欲望,防御机制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这个层级的人给人一种很吸引人的感觉(因为活跃)。

一般层级:

4:失衡的层级。恐惧和欲望驱动着防御机制继续强化自我,导致自我的膨胀,为了继续强化自我不惜饮鸩止渴,屈从了【人格诱惑】(微观体现为【混杂】发生),进入了一般层级,以这种方法强化自我。这一行为需要格外重视,因为它的影响在以后将会在很多地方体现。这个层级的人总体给人的感觉是不错的,甚至很吸引人,可以概括说是有个性的人。

5:人际控制的层级。自我急剧膨胀,通过控制环境尤其是控制他人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防御机制的行为一旦失败就极可能引发人际冲突。负面特质比之前更明显了。并且这个层级是一个很重要的层级,因为在这之后的层级一个人的人格缺陷将会暴露的越来越彻底。

6:过度补偿的层级。第5层级时欲望的补偿失败导致了一个人开始变得极端,过度补偿开始出现,有限的防御机制的功能在被推向极限,焦虑和攻击性都很明显,人际冲突变得常见,这一层级许多人格开始出现神经症的倾向。

不健康层级:

7:侵害的层级。当遇到了重大危机或长期滥用某物后,一个人就有可能会到达不健康层级。已经到达极限的防御机制仍想继续维护并强化自我,以使不会到达更糟的地步,但常常结果是产生了冲动的行为,导致产生了严重的人际冲突。总体来说这一层级是严重失衡的,但还够不上病态,不过离病态已经不远了。

8:妄想和强迫的层级/自我扭曲的层级。长时间的内心冲突和防御机制的自欺导致了内心的扭曲,妄想开始出现,思维、知觉、感觉和行为都被严重扭曲,并且其行为变得具有强迫性,这是彻底的病态状态,这一层级的人必然有神经症。值得注意的的是,从第2层级出现的之后一直膨胀的自我在此层级变成了幻想性的。

9:病态性破坏的层级。因为人已经通过妄想性的行为切断了与外界现实的所有联系,这一层级的人开始试图毁灭自己、他人或二者,以使自己得以摆脱焦虑和痛苦,此时一件小小的危机或侵犯都有可能使他感受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个体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有意识无意识的表现出破坏性。随着情况的继续恶化,最终的结果只有他们终结了自己或使他人必须终结他们。
【本体】
不受任何束缚的“绝对”自由的自己。本体状态的人一直处在“灵魂更新”的状态,以此抵消【原初恐惧】的影响,当本体对此的满足不足或担心满足不足时就会出现【原初欲望】,与本体的分离(【本体堕落】)就开始了,如果做出的抉择错误(对于幼儿几乎是必然的错误),随之作为寻求本体的替代品、试图来满足原初欲望的人格机制就开始形成了。

                     
【自我(self)】
人格的主体,人格机制的产物,在基本欲望出现时得以形成,作为本体的替代物来满足原初欲望,但其不过是一个失败的作品,有着不可修复的漏洞,所以才会有恐惧和欲望的不断出现与健康状态的不断下降,而其也在此过程中不断试图强化自身以满足欲望,结果愈发膨胀,最后有可能会扭曲变形直到选择自毁。

    wjxdbd: 自我,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失败的作品,而是超我和本我冲突的缓冲,自我的强化只会让一个人更为理智,本我才是一个人最原始的状态。本我它只享受着快乐,不遵循现实规则,例如性本能,等等其他需求。而与本我恰相反的是超我,它是我们外面世界的道德观念、律法而成。
    2013-9-11 14:22回复
    惟道183836225: 回复 wjxdbd :你说的是弗洛伊德的自我(ego),这里的自我是self
    2013-9-11 14:24回复
    wjxdbd: 回复 惟道183836225 :抱歉,我只看过 弗洛伊德的。那self 是否可以理解为。 是一个个体,包含了自我,本我,超我,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身体行为?
    2013-9-11 14:32回复
    惟道183836225: 回复 wjxdbd :差不多,自我(self)这个概念我也不知道具体怎么表达好,在荣格的书里有提到(好吧,我又想起看弗洛伊德和荣格半途而废的事了)
    2013-9-11 14:37回复
    wjxdbd: 回复 惟道183836225 :……好吧。
    2013-9-11 14:50回复

    我也说一句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避免或减少心理受到伤害的工具,而其方法是扭曲事实,自我防御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使用可以减少伤害,保护人的健康,不合理的使用则会使人失去对事物的客观理解,变得主观甚至偏执。防御机制的种类很多,比如投射、分离、转移(移置)等等等等,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每种人格有至少有两三个常用的防御机制(当然可能更多)。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15-5-20 08:58:06 |只看该作者
【人格诱惑】
屈从于人格诱惑标志着人从健康层级跌落到一般层级(在微观上是【混杂】的发生),各个人格的人格诱惑不同。

2:认为自己对他人的付出都是无私的、善意的,忽视自己其实只是在通过这种方式转而让他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3: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并一直想办法证明这点,比如提升自身能力、和他人比较、贬低他人等。

4:滥用想象力,沉迷于自己的心智世界所构筑出比现实更美好的幻想中,忽视并脱离了现实。

5:概念化一切,重视概念、理论、想法而忽视实际操作、亲身经验,结果沉迷于理论的心智世界而与现实世界脱离,结果渐渐失去客观和构筑自信的机会。

6:依赖他人或权威(外界支撑)来保护自己,结果自己的自信一点点被侵蚀,越来越依赖他人和权威。

7:总觉得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总想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结果自己的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流于表面,无法体会得到的事物,越来越无法被满足。

8:认为只需要依靠自己,不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却又希望他人依靠自己,以掌握那些人,结果使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关系无法深入。

9:总想保持内心平静和避免外界冲突,而不惜忽视现实,沉迷于内心的理想化,结果往往变成了烂好人,一味的逃避问题,甚至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1:道德使命感,总觉得一切都应该遵守他们的“真理”,然而这真的是真理吗?
【侧翼】

即使是拥有着相同型号的人,我们仍能发现他们之间有些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从外在表现上很难让人想到他们是一类人,但他们却的确有着相同的核心机制。如果我们从微观上来看,就会发现他们的中心关系实际上是不同的(具体的不在此赘述),相应的宏观表现也就自然不同,我们根据这种中心关系将人格型号进行了细分,分为两种,称之为【侧翼亚型】,采用暗喻的方法分别标注为nw(n-1)和nw(n+1),例如5号被分为了5w4和5w6,这两类人就十分不同,一个相对接受自己的情感,一个则抗拒自己的情感;一个更合群却更孤独,一个更不合群却不是很在乎,等等等等(中心关系不在此介绍),总之是如此的不同,具体的每个侧翼亚型的详细介绍碍于篇幅就无法一一介绍。

附:有必要说明一下,侧翼和侧翼型号无关,一个带有X号侧翼的人可能会给人一种X号的感觉,比如重侧翼4w5在情绪影响不明显的情况下外在的一些特点很像5号,尤其是重侧翼的5w4,但这只是因为中心关系相似(这里不进行细讲)而在外在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核心机制是完全不同的,核心机制也不会因为侧翼倾向而改变。
并且侧翼是一个附属变量,它是不能脱离主型而存在的,比如你不能说某人是w(n+1)型人,比如某人是w5型人,而只能说某人是nw(n+1)型人,比如4w5型人,否则4w5和6w5就会因为都带有w5而被划为一类人,这是很荒唐的,因为w(n-1)和w(n+1)只是代号,4w5上标注的w5和6w5上标注的w5表示的是不同的含义,想要的话完全可以用其它的来代替,这是一种暗喻式的命名方法,比如我说“你个木头”,难道你真的是木头?只是因为这种暗喻的标注方式比较方便合理(根据中心关系)、易于记忆(也因此易被误解),所以选择了这种标注方法。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地板
发表于 2015-5-20 08:59:02 |只看该作者
【整合和解离】
人格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表现是不同的,而不是固定的,这是九型人格理论作为动态人格说与荣格或MBTI理论的区别,也是为什么说荣格及MBTI最后分析的对象成了性格而不是人格。

1—4层级的人在心理感到舒适、安全、放松时会表现出整合状态,他们表现的与常态不同,更加的优秀,潜力表现出来,比如5号处于整合状态时表现出充分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产生极大的创造,被誉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4—9层级的人在心理感到压抑、紧张、不安时会表现出解离状态,他们的表现也和常态不同,防御机制的影响更加明显,负面特质显现,并且4—6层级和7—9层级的解离状态也是不同的,比如5号在4—6层解离状态时表现为试图逃避问题,而在7—9层则表现为反恐惧的冲动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话9种人格就会共有除常态(一般状态)外的18类状态,每一个的内容都很多,对于学习和记忆十分不便,所以为了方便记忆设计了一套暗喻:

3→6→9→3
1→7→5→8→2→4→1

从左到右是整合方向,反之为解离方向,比如6号在解离状态时会变得华而不实,通过承担更多的乃至于过多的责任来获得更多的支持,不惜欺骗他人,这和较低层级的3号常态的一些特点有些相似,所以我们用3号来暗喻6号的解离状态;当6号处于整合状态时,他们发现自己不再需要寻求外在的支撑,他们开始有应对恐惧的自信,心态开始变得平和,就像较高层级的9号常态一样,所以我们用9号来暗喻6号的整合状态。其余的可以类推。

附:但是有必要在此强调,整合解离和整合解离的型号无关,这些整合解离的型号只是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忆而人为设计的暗喻,人格型号并不会改变,并且这些暗喻也不是特别准确,所以记住9种人格各自的(真正的)整合态和解离态是有必要的,不要因为有了这个方便的暗喻就做出丢了西瓜捡芝麻这种愚蠢的行为,具体的每个型号的整合态解离态自然不可能在此介绍。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15-5-20 09:00:12 |只看该作者
【安逸态】
当5层级及以下的人处于舒适、安全、放松的状态下时,他们的表现也会发生改变,他们的自我防御部分的卸下,隐藏的一些东西——尤其是负面特质显露出来,我们称这种状态为安逸态,每种人格的安逸态都不同,具体各个人格的表现不在此介绍。

附:注意不要把安逸态和整合状态弄混。
【中心】
葛吉夫认为每个人都有三个中心,管辖着人的全部功能,九型人格的中心理论源于其观点,九型人格中的三个中心分别是思维中心、情感中心、本能中心。

思维中心
主管功能:思考、分析、理解、想像、系统化、平和的内心的指引
失衡的问题:恐惧反应的问题,恐惧与焦虑的问题

情感中心
主管功能:感觉,情绪,情感,认同感、价值感、存在感
失衡的问题:自我形象的问题,认同与敌意的问题

本能中心(亦称行动—本能中心)
主管功能:生命力——保持平衡的能力,行动的欲望和行动力
失衡的问题:紧张和封闭,控制。

这三个中心如果出现问题是会互相影响的,像三个环一样相扣,比如思维中心这环出现问题,首要面临的就是思维中心自己的恐惧和焦虑,之后会引发本能中心的紧张和封闭,然后由情感中心构筑虚假的认同,之后又可能会出现因虚假认同被破坏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一直循环,除非某一环没有出现问题而停止。
【三种本能和本能类型】
本能中心可以被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生存本能】、【性本能】、【社会本能】,核心机制通过这三个本能转化为行为,这三种本能的影响如下:

生存本能:核心机制集中于实际的方面,比如食物、资源、环境等等,比如4号的核心机制通过生存本能的表现就是4号控制外在环境并在环境中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5号的核心机制通过生存本能的表现就是建立一块只属于自己的领地,我们形象的称之为城堡,这个城堡里有着能维持他们基本生存的必需品,比如生存的能力、住房、让他们得以补充能量的空间。

性本能:核心机制集中于一对一对象上。关于一对一对象的含义很多人是有误解的,以为一对一对象就是一个,就是恋人,性本能也只是和繁衍后代有关,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一对一对象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并且不只是一个,而是很多个,只不过每一个的地位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有重合的地位。一对一对象可以简单理解为可以引起人“激情”的人和物,比如恋人、挚友、一本感兴趣的书、爱好等等。人对一对一对象的重视程度是大于其它的。相应的核心机制通过性本能的表现有4号为了拥有一对一对象对可能的竞争者表现出敌意,5号会对一对一对象投入大量的精力,将一对一对象纳入“城堡”之中,会对一对一对象敞开自己的心门。

社会本能:核心机制集中于与群体的关系、在群体中的地位上。关于社会本能很多人都有误解,觉得社会本能强的人就比其它本能强的好,原因是更合群,这其实是对社会本能的理解有误差,社会本能强的人的确更合群,但他们对与群体中的个体有十分深层或说更深层的关系没有兴趣,他们对群体中的个体是有隔阂的,事实上社会本能对群体中的个体是“一视同仁”的,群体中的个体的地位是相同的,而不像性本能那样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核心机制通过社会本能的体现例如4号会在群体中塑造一个独一无二并且很优秀通常比实际更优秀的形象,5会在群体中获得一个可以影响整个集体的地位。

这三个本能共同组成了本能中心,当然每个人每个本能的比例有所不同,而所有的外在行为都要通过本能中心来体现,所以不同本能的强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相同型号的人生存本能很强其它很弱和性本能很强其它很弱的外在表现就非常不同,所以我们根据哪个本能最强进行了分类,称之为【本能类型】(口传派称之为【副型】),生存本能最强的称之为自保型人,性本能最强的称之为一对一型人,社会本能最强的称之为社交型人,如果某两个或三个的强度相似而无法判断哪个最强,则不需要非判断自己的本能类型,因为每一个人本来就都有这三种本能,只是体现在不同方面。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6#
发表于 2015-5-20 09:02:49 |只看该作者
森森 发表于 2015-5-20 08:57
【童年模式】
人格是由先天的限制和后天幼时(3岁之前)的经历形成的潜意识共同决定的,但是不要通过回忆童年来试图判断自己的人格,即使没有忘记记忆也早已被防御机制扭曲过了,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幼儿一开始是无法分辨主体和客体的区别,之后随着幼儿能分开主体和客体,相应的对主体、客体的态度随着本体堕落发生的改变对人格机制的形成构成了影响,详细的内容将在第二阶段与主体客体一同介绍。
【中心三元组】
以主导中心分组

思维组:5、6、7 共同问题是思维中心失衡的恐惧反应
情感组:2、3、4 共同问题是情感中心失衡的自我形象
本能组:8、9、1 共同问题是本能中心失衡的生命力——维持平衡的能力的体现

口传派也称思维组、情感组。本能组为脑区、心区、腹区。
【同调三元组】

理性组:1、3、5 行动时都会克制情感对自己的影响
反应组:4、6、8 都易受到情感的影响(准确的说是更显露负面情感:悲伤、恐惧、愤怒)
乐天组:2、7、9 外在表现都是乐观的(至少是不悲观)
【霍尼三元组】
以卡伦·霍尼的统计学研究成果来分组

进攻组(朝向他人):3、7、8
屈从组/进攻—屈从组(顺从他人):1、2、6 实际是进攻与屈从的混合
退缩组(远离他人):4、5、9
【客体关系三元组】

客体—迷恋组:3、6、9 都迷恋客体,都在和自己有关的人或关系上存在问题

客体—沮丧组:1、4、7 都对客体是一种失望的态度,都觉得似乎永远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很快对得到的东西失去兴趣)

客体—拒绝组/控制组:2、5、8 都害怕外界(客体)会压垮、拒绝自己,所以对外界采取对抗、控制的态度


【主体关系三元组】

主体—迷恋组:3、7、8 十分相信、依赖自己的主体

主体—诅丧组:4、5、9 都对得自己的主体感到怀疑,觉得还不够好

主体—拒绝组/责任组:1、2、6 不相信自己的主体,觉得不能依赖自己的主体,转而依赖从外界内化进自身的标准(内化进超我的标准)

这个主体关系分组是我个人用唐的辩证的方法来推导出的,可以看到和卡伦霍尼的统计学得到的结论不谋而合。


将这二者放在一起就能看到九种人对主体、客体的态度,但在这里不再做介绍,留待第二阶段细讲。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7#
发表于 2015-5-20 09:04:54 |只看该作者
【基本型人格和第二类人格】

基本型人格:3、6、9
第二类人格:1、2、4、5、7、8

基本型人格和第二类的中心关系不同,并且成长方法也不同,基本型人格的成长是顿悟式的,从一开始就会遇到比较大的阻碍,但一旦有所成果就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第二类人格的成长是渐进式的,开始时比较容易,但总体路程比较长,越向后越困难。
【抽离】
抽离是一种临时移用其它中心强化一个中心的行为(不知是否有副作用),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抽离行为,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到较大(实际也不大)程度的抽离行为,4、5、.9三种人格的人更可能接触到抽离行为,所以也称4、5、9为【抽离组】。
【恐惧与反恐惧】

因恐惧而逃避与因反恐惧而消灭恐惧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恐惧的反应在思维中心为主导中心的人身上显现的格外明显,当他们的层级降低时,恐惧也越来越严重,对应恐惧和反恐惧的行为也会增多。

最典型的是将主要体现恐惧的逃避还是反恐惧的消灭恐惧源来将6分为了恐惧症6(正6,P6)和反恐惧症6(反6,CP6),但其实恐惧和反恐惧在一个人身上都有,并且会互相转化,所以非要分正6反6的意义并不大。
【本能组的愤怒】
由于本能组的主导中心本能中心的功能为生命力——保持平衡的能力,所以当平衡被打破时就会愤怒,本能组的3个型号对愤怒的态度是不同的,8是直接对外界发泄出来,9是为了继续维持内心的平静而避免、消灭愤怒,1是压抑的愤怒转化为抱怨表现出来。
【镜像】

在九型图上,一个型号与其对应的两个型号有一些相似的外在特点,我们将他们互称为镜像型号,比如9就有其对角线的4、5的特点,4、5就是9的镜像型号。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相似的中心关系导致了外在表现的相似,具体的中心关系的比较将在第二阶段进行。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4-6-15 01:04 , Processed in 0.0282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