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6-14
- 最后登录
- 2022-6-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8525
- 精华
- 17
- 帖子
- 5572
  
|
文章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森森做了大量删节并更换了题目
笔者曾经听美国关岛华裔首席经济学家、李运奇博士半开玩笑地说过: 人们说格林斯潘在美国是仅次于总统的大权在握的人,而他的实际权威,还要超过美国总统。克林顿跺跺脚,打颤的不过是白宫;可这老头一打喷嚏, 全美国就得下雨。
他的职位、他的权柄,势必使得他的每次讲话和决策,会 极大地影响股市,影响投资大众的心态。
尤其那些时常要捣腾天文数字的金额的理财经理们,可以说成天盯着格 林斯潘:留意他的每一个举动,捕捉他的每一个表情,倾听他的每一个玩笑, 从他的字里行间揣摩他的心理活动,从他的一颦一笑抖落出事关紧要、微言 大义的信息。
身为掌管美国货币政策的人,格林斯潘对短期利率的调整—— 哪怕是微调,字字千钧,瞬间就能把股票市场拎到半空,或是摔到地下。
联储会的开放市场委员会每年召开 8 次讨论利率的例会,就应该提升利率还是应该降低利率做出决策。每次会议在举行之前和进行当中,投资人就 屏神敛息,高度紧张,各种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挖消息,更 从各种角度分析和猜测这位被媒体冠以“在国际金融界呼风唤雨”、“主宰 美国经济”的格林斯潘可能的动向,洋洋千言,头头是道。
而这位格老对自 己这种地位和威力又有充分的自知之明,知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于 是分外金口难开:做出决策之前守口如瓶,不露口风,就是记者把问题顶到 面前,他也能“王顾左右而言他”,让你不得要领;而做出决策之后向公众 宣布时,他也字斟句酌,措辞极为严谨慎重。
模糊语言大师
格林斯潘发表讲话,不仅惜墨如金,更以晦涩含糊著称。 不到非说不可的时候,在提高利率还是降低利率这种问题上,你别指望着格林斯潘开口露风说“加”说“减”。据《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格林 斯潘从来不就联储会事务举行新闻发布会,也拒不接受将进行录音的采访——要想解读格林斯潘,甚至更是个难题:你“不可能总是肯定听懂了他所说 的”,他的句法绕去绕来,是相当奇特的。
在一次对国会的讲话中,此老有一段绕口令一般的名言,其内容,其表 述形式,都堪称最典型的“格林斯潘式警句”:
我知道你相信你明白了你认为我所说的,但是我不能肯定你是不是意识到了 你所听到的并不是我的意思。
【喜欢这句话饶舌的逻辑过程,实际上为了这句话转的这篇文字,因为记了好多年---森森】
即便就像美国国会议员这样聪明过人的政客,乍一听这种连环套似的多层复句,也要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吧!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他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 推敲起来,又往往是他所说的话圆滚滚、滑溜溜,让你抓不住,攥不紧,更 剖不开。
这个特点,自然不会被喜欢调侃名人的媒体放过。美国的《读者文摘》 上曾刊登过这样一幅漫画:在餐桌上,一个男人对女朋友说:“你想知道艾 伦·格林斯潘在想什么?嗨,我这人很棒,不过还没棒到那个程度!”
这当然决不是因为格林斯潘年事已高,思维混乱。事实上,这个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掌门人正是因为世事洞明, 人情练达,又深知自己的位置重要,不敢稍有造次,才使他说话比任何人都 更加小心谨慎。
以格林斯潘所具有的自知之明,他肯定心知肚明,人们抱怨自己说话含糊晦涩。1987 年格林斯潘上台不多久,就在一次会上消遣了自己一番:“自 从我就业于中央银行,我学会了语无伦次加含糊其辞。如果我令你觉得过于 明白了,你一定已经误解了我的意思了。”此言一出,听众爆发了一阵哄堂 大笑。
其实,人们除了从他这番话体会到格林斯潘的幽默感,还可以从中体会到,身为联储会主席,格林斯潘不得不练就这种让人闻言如入五里雾中的“模 糊语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梭罗说过,格林斯潘在联储会主席里,并不是第一个说话闪烁其词的。“如果你回过头去看看 威廉·马丁,甚至说话比较没有保留的保罗·沃尔克他们那些人,你就会发 现,他们讲话差不多是一样的:他们都很精通没有含义的用词艺术。他们有 点像乌贼鱼,吐出一阵墨汁之后便逃之夭夭了。”
还有一位熟悉所有这些联储会主席的人说,吸烟斗的伯恩斯和吸雪茄的沃尔克,无一不是“语言上喷云吐雾的能手”。
由于格林斯潘话说得含义不明,华尔街仔仔细细地奋力揣摩,有时也可能会错了意。1996 年 12 月,股市狂热上扬,格林斯潘在华盛顿一次晚会上, 对此做了一番评论,说他觉得投资人是不是表现得热心过头,使股市出现“非 理性的繁荣”了?这个评论实在太简略和太圆滑了,以至过敏的人领会得过 了头,以为联储会主席是觉得市场过热、要泼冷水了,所以利率会提高。第 二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猛跌了 140 多点,结果,利率根本没动。
评论家对格林斯潘这句话引起风波大为不满,有的怒火万丈地抨击,有 的旁敲侧击地说:“联储会主席很少直接评论股市,而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
后来格林斯潘确实对股市缄口不语。但对他的话分析微言大义的仍然大 有人在。7 个月后,格林斯潘对众议院银行委员会讲话时,预计在 1998 年, “将会持续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这一次,华尔街觉得,他的意思是 没有必要提高利率。道·琼斯于是狂升 155 点,冲上 8061.65 点的新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