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诗。格律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21:22: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诗 格律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绝句来源于汉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源于南朝。在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 QlNE  
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使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d9t{E_X{  
iEJ|@!  
一、五绝格律: F+W,e#}#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 _2ilL!.  
J? iaR&0<  
⊙平平仄仄, q 7IsajJ<=  
⊙仄仄平平。(韵) jJ^fN+F  
⊙仄平平仄, rj\b)f+/  
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平平仄平) >4PrZif7  
#QOs`ph;J  
fXfxOYk  
例: 8^~HR|j! x  
`z<;@G  
听筝 CEhh #   
{Do~=+PD  
李端 x A't/  
zW9 wf\3/+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9@J8\{s  
%A%I Moz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c\-:EIfR  
)snMAz&Yv  
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平平仄平) Yi.vI. @  
⊙仄仄平平。(韵) s8{ 0c+TM"  
⊙仄平平仄, BY2;<_P  
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平平仄平) 7-=~ $^*  
z6 ByXnq  
q$o W&  
例: &drWP(  
3\Zw#)  
戏酬卢秘书 _&n>yvP]f[  
N% G1MCg  
王建 Nc X;tu5'  
$s|!Op\  
芸香阁里人,采摘御园春。取此和仙药,犹治老病身。  |oef  
`;;a &: 9>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xXJV90D:  
t3^* ?:,  
⊙仄平平仄, )mb5_J '3T  
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平平仄平) 2G][}>V  
⊙平平仄仄, 'LHa38  
⊙仄仄平平。(韵) TT8NjY Hd)  
L\^$$tIE  
YE K@2$T  
例: !c&xIZ&~v$  
EPy`0/m"  
登鹳雀楼 3|TMO` :~  
A!,V zr|h  
王之涣 =DBtZ|~4f@  
[~h!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S%o|HU  
8b|MN~g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K28rS{$u^R  
{uhxNv  
⊙仄仄平平,(韵) 1{ J);qR  
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平平仄平) [ wu,  
⊙平平仄仄, H Sk3w}v&  
⊙仄仄平平。(韵) 'Myw.vc /  
'r7,e$/M  
*ms-`5qOL  
例: 2&U]f)k  
B~ rr.M!  
行宫 rK|tD 9\i  
.])1n9eiIk  
元稹 \z[yZg,  
2#~4|8uoV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xq)T,gp\n  
N\b0ed  
二、七绝格律: ;cXpio9p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Mt`EFns  
|keYWR*^{  
⊙平⊙仄平平仄, ;{L4f1g^v  
⊙仄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仄平平仄平) +?qXVJ !KG  
⊙仄⊙平平仄仄, _sF G]h'  
⊙平⊙仄仄平平。(韵) L%Tm:`  
@Tq6]'L^R  
xUa[r#w  
例: fEDbu];&Zt  
F |6XF*o  
南游感兴 !l~~x)\ )  
窦巩 n~_F,I_Ew>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YasQ"J.?d^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AWw"%}XJ(  
+H[Mze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 A^A_8+p  
y 89  
⊙平⊙仄仄平平,(韵) P dOyu @$  
⊙仄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仄平平仄平) !k{\ML#  
⊙仄⊙平平仄仄, Q<S]aVzW 1  
⊙平⊙仄仄平平。(韵) N|/ ug(`n  
+~/J]nK  
^emD]7M  
例: UsMi=,7  
F6kVy x#  
出 塞 T m@"  
王昌龄 ZNPtQ/$9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xv5M:q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YJ#==3V$=&  
~hn|-zV&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jN04W1`  
kjU~Oy;7  
⊙仄⊙平平仄仄, YOgM JM  
⊙平⊙仄仄平平。(韵) "K3 VR%iW  
⊙平⊙仄平平仄, NlAr<M9}.  
⊙仄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仄平平仄平) _/uf}'j=  
4: 5J:  
+ Eh:$L!!)  
例: $SS3X#FW1  
Y,aWUf~|Q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r >du|&p  
王维 R -$0%2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Yi;-&X/h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7K (Fi7  
9xXX}C  
W]38,#1 R8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Zn!!>] Mm  
)]UL66 %$Q  
⊙仄平平仄仄平,(韵) T" 6]G<\  
⊙平⊙仄仄平平。(韵) o@dE }  
⊙平⊙仄平平仄, d#5G'Fyk  
⊙仄平平仄仄平。(韵)(变格:⊙仄仄平平仄平) lpBqf~.v_  
Myq/]rsa  
]z0s9=  
例: =p*?WWv  
HDU?]F1A~  
从军行 |zjVlW0< 8  
王昌龄 Uf{/.tM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EA UY^Y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08-6-10 21:23:12 |只看该作者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HP z_p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其次对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排律则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对偶。第四便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 ^"ujY  
  以常用的五律、七律为例,首先是押韵,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也有押仄声韵的,有人认为押仄韵的应属古体。其次是声调。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诗歌声律以平声字为一类,以上去入三声字为一类,称“仄声”。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yK6h20f5  
          五律仄起式 Pkt!r5+h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Nx7|!_a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V+cVPwp3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DjNTr1pO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0jA+\\  
          五律平起式 . Y>lC@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P[<" ^;5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t&`3:b2r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we#U,lK5~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mO|^+6  
          七律仄起式 "9] {(y9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s'rmxo lC9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pY:p)o(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3ryo;XH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bQ\G1@;  
          七律平起式 tsR.@fO2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w(=wz[D$0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eUb\KE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zGUO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a.OW\+&  
  加圈的字表示可平可仄。五律首句如押韵,仄起式改为“□仄仄□平”,平起式改为“平平仄仄平”;七律首句如不押韵,仄起式改为“□仄□平平仄仄”,平起式改为“□平□仄平平仄”,其余不变。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一致,称为“粘对”,否则叫“失粘”;广义的失粘兼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 <T\l.QqCN  
  关于律诗的声律,旧传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即谓七言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分明;五言句可推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七言第一字可以不论。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在多数场合下也可不论,但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用仄声,则全句除韵脚平声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诗律上称作犯“孤平”,是必须避忌的。五言“平平平仄仄”句、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后三字有时可换成“仄平仄”,但有一个条件,即此类五言句第一字和七言句第三字不能换仄声,否则也会犯“孤平”。五言句第三字和七言句第五字则不可不论。上述五七律的声韵格律要求,同样适用于排律和小律。 MZ}=v,E+'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在定型化过程中,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崔颢《黄鹤楼》即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近体成熟后,也有作者有意识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两联都拗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称“拗律”。七律中有所谓“吴体”,也是一种拗律。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所仿效。还有所谓“拗救”如上句有应平而用仄,则下句中应仄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音节;也有本句中自救或拗而不救的。 ggvj6hf  
  此外,由于唐代绝句实质上是截取律诗的一部分而成的,其格律要求也与律诗相同。因而唐代也有称绝句为律诗的,或“谓之小律诗”(清代钱良择《唐音审体》)。  JL67He  
                  (顾易生)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08-6-10 21:23:36 |只看该作者
七律平起式 J0(Fs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LV'Ywsx\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pUfo:h%*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zEZ=nYn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m2dnD  
口字里的平仄应添上,虽然这些地方可平可仄,但也不能乱添,不然会出现孤平的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2 20:31 , Processed in 0.0531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