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心理救灾

[复制链接]

65

主题

0

好友

316

积分

名誉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06:56: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心理救灾成当下急务

   

多支心理援助救援队已经奔赴四川灾区,进行一场看不见的救灾

南方周末记者获知,516,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组织的第二批6名专家奔向四川。随后,该所还将组织400名左右心理专家奔赴灾区。

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张侃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估计30%以上受灾群众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他还提到,灾难现场对那些参与救援的年轻士兵、医生以及在灾区进行报道的记者也会有所影响。

我们不仅要把灾民从废墟中救出,还要让他们作为健康的个体回归正常的状态。他说。

张侃是中国的顶级的心理学专家。

张侃估计,死亡群众的家属和受伤的灾民以及其它需要心理援助的灾民应该不下50万,而参与救助的军警部队和医护人员亦不会少于10万人,这样大概有60100万的人员需要直接的心理援助。

此间专家说,重大灾难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

此前的报道说,唐山 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生创伤后应急障碍。专家说,灾难创伤受害者在某一时期内,会处于一种害怕、悲伤、愤怒、无助感、罪恶感等的情绪状态中,做噩梦,失眠。灾难现场那些惨烈的画面在脑海里不停地闪现,身体上会重新体验在地震时的恐惧感觉。

中新社的报道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进行救援的的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组长赵国秋称,通过他对在四川江油人民医院的伤员和孤儿进行心理危机评估,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赵说,严重理障碍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睡眠障碍,有的人整夜不眠,恶梦不断;有的人惊恐,敏感,老是感觉房子要倒了,经常在睡梦中惊叫快逃,快逃…”;有的人情绪十分低落,甚至表现出对身体的严重创伤以及丢失的财产毫无所谓。

成都 市第四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袁茵对媒体称,根据成都四院的统计,目前看到的心理出现异常情绪的,主要是孩子。袁称,大地震过后,很多孩子对楼房、建筑物以及房间内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有的孩子在房间里无法入睡,甚至哭闹不止。

其中一名住在江油人民医院的小男孩从被救出来至今,一直不相信眼前的一切,对现实的一切都持以否定的态度,完全把自己封锁在虚拟的空间。而另一个温家宝总理在绵阳 九洲体育馆看望的12岁羌族孤儿刘小桦在回答赵国秋提问时候泣不成声,并大喊,我说不出来,我不想去想,求你别让我去想了。

相关报道说,研究还发现,地震孤儿容易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比如控制不住回想受打击的经历;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近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过分的惊跳反应;对未来失去憧憬等。

救助者亦会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专家同时提醒说,大量没有受过训练的年轻士兵和医护人员,以及深入灾区报道的新闻记者,暴露在重大危机面前,灾区的惨烈和救助的无奈,可能使得他们的心灵短期内受到极大损害。

此间专家说,救援人员由于大量而艰巨的救援工作,目睹过多的伤亡和惨状,也可能出现一些心理反应,如:过于主动的去承担所有工作而导致心力、体力消耗过大,产生疲乏,为不能及时营救出更多的人而产生的内疚感、无助感,有的人在救援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出现和受害者相似的反应。

灾民在受伤后,可以获得救助,而救助人员本身则要连续不断的暴露在惨烈的场面中,现在我们很多士兵、医护人员和记者都很年轻,甚至有很多是80后,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是很大的伤害。

其中参与救助的十万部队士兵,因为交通困难,有的战士要在那始终坚持下去不能轮换,不仅身体疲惫,而且心灵上受到的冲击程度是最大的。如何对这群人尽早的实施心理救援,也是我们这次工作的重点之一。张侃说。

张侃同时指出,很多记者仓促上阵,我们得到的一些消息,因为没有心理防护的准备,有一些媒体的朋友在当地已经失去战斗能力,完全崩溃。

南方周末记者亦获知,已经有媒体同行在采访之中始终处于悲痛中,情绪焦躁,多日无法睡眠。亦有同行情绪失控,对后方编辑哭闹,执意改变原有采访方向。

专家说,要对救援人员进行快速的基本心理干预技巧培训,一方面使得他们在进行救灾活动时能够对灾民进行基本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避免心理枯竭,提高工作效率并维持工作热情。

                                                             南方周末记者 马昌博

冰寒如刀,焰烈如剑,近之灼人,封之灼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0

好友

316

积分

名誉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08-5-18 08:41:20 |只看该作者

http://health.sohu.com/s2008/bless/

    专家提示:灾后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灾后心理干预又被称为心理重建,顾名思义就是心理状态重新恢复的过程。与经济损失相比,灾难对人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所以不为人注意。实际上,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我国因经济发展原因,对灾后心理干预的投入较少,受灾人群的心理问题未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但是不等于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冰寒如刀,焰烈如剑,近之灼人,封之灼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主题

0

好友

31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板凳
发表于 2008-5-19 12:46:35 |只看该作者

从电视上也看到了这方面的报道。欣慰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性的逐步成熟。         

                                                 
微笑是心里开出的小花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0

好友

214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地板
发表于 2008-5-19 22:07:09 |只看该作者
专家们在行动,许多家庭、许多老师、许多妈妈也在行动。。。  
如果成长为一棵大树,就无惧风雨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3 07:29 , Processed in 0.0486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