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考前心理问题多与家庭氛围有关

[复制链接]

464

主题

2

好友

207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8:58: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微雨黄昏 于 2015-6-2 08:59 编辑

                                                                                                                                                   考前心理问题多与家庭氛围有关
                                                                                                                     2015年05月22日  分类(青春物语)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人(张兰欣)



随着高考倒计时开始,“高考病”也进入扎堆“发作”阶段。心理专家提醒高考生及家长,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更容易发挥出好水平,因此,不要定过高的预期,保持一颗平常心,尽力而为即可。

        “高考病”发作1:快20岁了,要买娃娃


      “高考后给我买一个娃娃吧。”前不久,高三学生小洁忽然向妈妈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令家人感到十分反常,“小时候都没有要过玩具,快20岁了却要买娃娃,这也太奇怪了。”

       在单独交流中,心理医生得知,原来小洁从小就被安排学习了多种乐器,所有节假日都匆忙穿梭于各个兴趣班之间,很少有玩乐的时间。因此,她想在高考之后,做回孩子,体验一次真正的童年。

        “当人们受到挫折,或者面临焦虑应激情况时,会退行到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用一种常人看来比较幼稚的方式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压力,以此降低焦虑感,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小洁的经历值得同情,对于她提出买娃娃的要求,家长是可以满足的。但同时也要注意,不管是高考还是上兴趣班,都该是自己要走的路,如果以娃娃或其他要求作为高考的交换条件,就另当别论了。

      “高考病”发作2:放学回家,大哭一场

       因为心情不好,考生小月每天放学回到家都得大哭一场,“在学校怕别人看见,不敢哭,到了家实在是忍不住,心理憋得太难受。”心理咨询室里,小月的眼睛还是红红的,说到激动处,不时落下泪来。

        小月的爸爸对女儿的期望一直很高,高考前,他曾答应小月,只要能考上规定的大学,就给她一定奖励。这样看似鼓励的方法,在心理医生看来,却不一定能起到正面效果。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用物质奖励容易偏离教育初衷。”这样的奖励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为父母学习,考得好也是“给父母脸上增光”,从而忘记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辛苦时,就特别容易感到委屈,也就导致了小月的‘每日一哭’。

       “高考病”发作3:模考失利后,不肯上学

        很多的考生,很多都有焦虑、茶饭不思、失眠等症状,就连一贯以“好学生”形象示人的小文也开始“彻夜难眠”,并表示不想再上学了。

        小文上高三,上学以来,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是自从前不久一次模考失利后,他就只想待在家里,说什么也不肯去上学了。

       “总担心老师和同学会瞧不起我,也害怕考试时再犯不该犯的错。”于是之后的3天上学时间,他都在家里,每天睡到八九点钟才不情愿地起床,书也看不进,觉也睡不好,甚至产生了“不参加高考了,直接复读一年”的想法。眼看高考在即,原本品学兼优的儿子却“大变样”。

        通过咨询,小文的父母得知,原来儿子患上了“境遇性焦虑”的精神障碍,好在病情不严重,经过医生的心理疏导后,小文又重新鼓起了勇气,重新回到了学校。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2 22:53 , Processed in 0.0550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