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被老师体罚后怎么办?【亲子话题大家谈第四期】

[复制链接]

62

主题

0

好友

3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9:4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四期亲子话题大家谈栏目整理

    时间:2015年6月2日晚  20:00 — 21:00
    地点:呱呱房间  393583  云水心理联盟

  嘉宾老师:王昌利老师
      主持人:书言

  录音提供:宁波无才
  文字记录:芬芳书言

    本期栏目关于亲子问题答疑内容如下
注意嘉宾发表的观点仅代表其个人理念,不代表云水心理联盟的理解和理念。

  来访者: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男孩,刚上一年级。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接儿子放学的时候,他发现儿子腿上有些淤青。他本来以为是跟别的小孩调皮碰上的。后来他问过他孩子之后,孩子说是被他们数学老师给踢了。他就特别生气。后来跟孩子问过之后,他这个老师跟别的家长交流之后,他发现这个老师对别的孩子有体罚。就是也会经常体罚别的孩子。

嘉宾老师:奥。

  来访者:但是孩子比较小吧,只有7岁。也不太在乎。妈妈看了非常生气。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跟老师协调这件事。她跟孩子的爸爸说了这件事后,就是跟孩子爸爸说了这件事后,但是他爸爸也不太支持她,孩子嘛,小时候,被老师打是经常的事。
嘉宾老师:嗯

  来访者:跟他的意见不一致。但是如果这件事不去找老师沟通一下的话,她觉得以后再受到体罚的话。因为都看到腿上都已经青了吗。她是比较心疼的。
嘉宾老师:嗯,对。

  来访者:所以她与别的家长交流之后,有的家长也发现这种情况。所以这个家长就想跟她一起去告校长或者是告教育局。但是她(我这个同事)又觉得好像这样又把事情闹得太大了。孩子以后还要在这个班里面面对老师。担心老师对这个孩子不好。或者不管孩子了,他是有这个顾虑的。我就想请教您一下,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家长在跟老师去交流的时候,或者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候,该怎么办?

  嘉宾老师:嗯,也谈不上请教哦。这件事情有个人的立场不同的方面,可能看法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能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还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体验。可能遇到这件事的时候,看法也不一样。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是成本。我们解决任何一个问题,考虑的都是成本。这件事我们要解决好,首先要考虑化最少的时间代价,最少的人际关系投入。最少的负面影响。这点我也打过孩子,我可以说下我的体会。孩子实在容易影响课堂。老师有时候没办法,可能会杀鸡儆猴。惩罚一个警惕全班,当然有这种可能。当然也有多种可能,待会再说其他可能。一旦发生这种事以后,马上课堂秩序可能,教学秩序会有所影响,会好一些。然后作为老师本人来说,特别是现在的这个社会氛围之下,在我们刚刚出道时候,处罚学生的事是偶尔有之,当然最近几年,没有再发生这些事。没这个胆量了,现在社会风险越来越高。很多事就是忍,然后就是退。退到什么呢?反正就是给你讲,你能听就听,愿意理解就理解。退到那个地步。而我们教师的主流群体基本上已经走到那一步了。

       我说的是一般学校。学校分为三类。

  有一类特别好的教师是精英,学生也都精英的。那类孩子基本上相对问题很少,很容易处理。就不太容易出现我们这个案例中出现的冲突,很少或者说没有。

  绝大多数的学校或者一般的学校会出现一些冲突。老师在处理时候或多或少会体罚,

  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那种,甚至没办法的。一些比较边缘化的学校,一些边缘化的班级。特别是现在暗地里操作的学校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级。非重点班实际上是被学校和老师从精神上,从行为上把他抛弃了。这种呢,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冲突了。实际上就是让,让学生让到什么程度,让到基本上学生基本上不怎么学,老师也基本上不怎么管,当然也就不存在冲突了,这种情况,没有了解更多信息的情况下,我们要大的框架要来理解。如果要了解更多的信息,源于对问题的具体的分析。也就这种情况下,老师能承受了课堂上孩子捣乱或者说教学秩序出现了问题。比如说一个班,只一个孩子没交作业,可能老师用不着这样,不会一般来说不会,

    第二种也有可能上课捣乱课堂。那么这样做,老师处于这样角度的话,老师他要想处于管好这个班的本意,他有这样一个本意。再一个首先他的这种做法是违法纪律,违法法律的。风险成本非常高。一旦是家长找到他,或者媒体报道他,轻就是扣奖金降级等,重爱 所以任何一个老师,他都很清楚背后的风险,所以如果我们家长再跟老师沟通的时候,把这件事一旦说出来了,教师都是会面临一个很紧张的。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就是不要要过高的手段。和老师走另外的沟通,比如说,约老师谈一谈,聊一聊。不说这事老师都知道。

    或者适度的提一下,敲山震虎也就行了,老师也知道了。既给了他面子,也提醒了他这个问题,比方我们可以适当的提到,孩子回来看到他身上有淤青。我也不知道孩子怎么回事,想了解了解,老师会做他自己的无罪辩护。这个家长就顺着说一下,也就行了。当然前提是这个老师没有恶意。然后做个适当的沟通。今后家长也要注意,以前我们在教学当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家长,非常有水平的。孩子不听话,老师打了,家长就找过来了。给老师送了。然后寒暄聊天,先说孩子不对,老师大孩子也是为孩子好,只不过我们也心疼等等。实际上老师这个时候也是非常为难的。一方面面子过不去,一方面也是很愧疚的。

    当然另外一种情况如果老师很恶劣,就是像你先前所说到的,很多的家长反映是这样,真是这样的情况,这个老师是应该得到处理的。任何一个群体,包括教师也好,公务员群体也好,都有优秀的群体,普通的群体,甚至低劣的群体,这种低劣的个体,假如他属于低劣的。对孩子带来的危害更大。给孩子带来的益处更少,那么真的就需要家长们,一个家长也好,多个家长也好,找到学校。要求他做反思,做处理,做调整。

  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有这样一种老师,他依仗着自己这种霸气,也来管理班级,然后把这个班管的很好。有这种老师,同时呢,他的业绩也比较好,这种老师,我们一分为二来看,就说他的这种霸气,他的这种强势的干预,孩子们特别听话,班级也特别好。孩子学习也比较好。但对孩子的身心伤害是比较大的。仅仅从教育来看,他的这种做法不可取。但是从工作的角度来说,可能我们的家长也愿意接受这样的老师,一般来说,重点班级重点学校,强势的老师,骨干教师。基本属于这种类型。骂、打、甚至更严酷的。什么手段多的很。

      所以我们家长,要考虑最低的成本,能够沟通,不投诉,能投诉不起诉。用最低的成本,第二点,如果我们已经决定要转学之类的,那就不一样,怎么操作都无所谓了。只要合理合法怎样操作都行。如果真的要在继续下去,还得维系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这种平衡。

       还有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受了伤之后,肯定心里面很难受很心疼,这是人之常情。这是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已经确定了怎样去面对这件事。究竟和老师简单沟通也好是去投诉也好,只有我们确定了路线以后,我们在对孩子的时候,态度还是得有所改变。要让孩子来一分为二的来看问题。这点是很多家长和老师甚至都忽视的,什么事一分为二,这件事有他的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

      因为你犯了事,老师惩罚了你。这是你的不对。老师这样处理也是老师的不当。这是不好的一面。我们还要说,我们每次摔一次跟头,都要在脚下多看一眼。我们每一次受了伤,都知道怎样避免伤害,我们受到的伤害都将成为我们的聪明财富。所有成长好的人,所有成功的人,包括伟人,都是摔了跟头,吃了苦头,然后才变得更能坚强更能干更有智慧。当然大孩子有大孩子的表述方式,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表述方式。反正我们要把这种一分为二的思维,传达给孩子。孩子了解之后,就会觉得那天是被老师打了,今后就得注意了。他就不会太在意。如果什么事情我们都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我们就会平和一些。对老师也会平和一些,孩子内心也不会有过多的阴影。这个也要看情况,这个孩子对老师的打骂有没有留下阴影呢,也要看情况,老师骂一些孩子,可能对于对于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反应,可能有十种后果,有的孩子被老师骂过之后,很快就忘了。有的孩子可能记恨一辈子都有可能。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这种理念告诉孩子,孩子平时也知道,不仅仅是针对老师的打骂,针对我们平时更多的社会生活都一样。这样看之后,问题也就不大了。这就是我如果对待老师,如何对待孩子,这两个角度,来做为我个人的一点点简单的分析。

     来访者:嗯,好的。谢谢老师的这一番话,我刚开始在听您说的时候,感觉您一直站在老师的角度发言,然后耐心听下来。站在家长角度来说的话,首先家长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件事情,然后才能传递给孩子这种想法。

  嘉宾老师:因为他才七岁嘛,七岁的时候我们现在还不太可能给他讲法制啊,民主啊,权利啊,对吧?这些高大上的理念,至少也要到青春期以后才去传达。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够让他知道,好事当中有坏事,坏事当中有好事,而这一点的话就行了。甚至孩子可能,这事发生以后,孩子可能早就忘了。

     来访者:嗯,对,有的孩子好像很皮的,老师打过之后,他转眼就忘了这件事。但是有的孩子,就像我周围有一些家长的,他的孩子如果是受到这种老师体罚后,有时候不会告诉家长。我记得有位家长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就是孩子挨打后回家告诉父母后,父母找到学校和老师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回家之后孩子哭着不愿意,跟家长哭闹不愿意去学校。

  嘉宾老师:是的,所以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解决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呆在那儿是不好的,一定有一个态度,如何对老师,如何对孩子,包括我们家长如何对自己。必须要有个态度。同时,我们要考虑尽可能用小的矛盾冲突来换取这个问题的结果处理。甚至通过这件不好的事情,把它转变成一种财富,转变成为今后和老师一个更好的沟通,转变为让孩子有更多的理解,转变为,甚至是我们对这件事有一个更成熟的看法。
       我们主张权利也可以啊,但是那得看情况。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把这个事情处理的痛快,让老师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法制思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这样做,从法制思维的角度来讲,是可以的,是正确的。然而,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法制,不仅仅全部围绕着干瘪瘪的法制来讲,比如说,明天孩子上课的时候,老师要给他辅导作业的时候,这个孩子有不会做的时候,老师给他辅导的时候,按照法制思维,老师也可以不给他辅导啊,对吧?所以我们不可能按照法制来讲,这件事我们还得考虑人情、从人情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必须得要缓和。或者说尽量的让矛盾变得更小。所谓合法合情,还有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先前说的讲道理吧。把坏事变成好事。从危机当中看到出口。但是这些都不是根本。最根本的东西还是让这个孩子在这个班级里面如何成长的更好,其他的都只是手段。包括如何处理这件事都只是手段。如果不是一场突发的冲突的话,很可能这个孩子平时就比较捣蛋,老师可能对他有成见,在情绪里面内心里面,对他多少有些不满。可能借助某些事,一下子就爆发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家长还要做的是,平时如何规划孩子的学业,如何辅助孩子让他走的更高一些。在班级里成长,那是更主要的目的。

      假如这里面,还参杂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一般孩子表现不好的孩子,往往家长对学校对老师有意见,内心里面隐藏着一种愤怒。当然成绩特别好的孩子,或者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他的家长多少对老师有些感恩。多少有些好感。这是一种自然分布的。这是一个可能的因素。第二个因素,这个老师可能自身修养,情绪比较大。也有这种可能。我们现在在学校里看到的,容易体罚学生的老师,或多或少压力时比较大的。而一些在生活上比较幸福的,他的情绪一般比较少,做事情相对来说一般来说比较平静。更理性一些。如果是参杂了这两种因素。一个是家长一个是,老师  这个很难处理好,即便是我们跟他说怎么做,他很难听的进去,即便他听进去了,他也很难做的很好,那就很难了。如果把这些情绪抛开,把这些成见都抛开,大家都心平气和的,那这事不难,觉得不是一个什么事,仅仅是一个很小的波澜而已。关键是把这事处理好了,孩子接下来怎样,能在班级里表现更好,这就不错了。
  来访者:嗯,您是从很多角度去考虑这件事,从老师的角度,家长的情绪等,这位同事她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在遵守纪律方面或者其他很多方面还是一个适应的阶段。从去年九月份才入学吧,在所有科目的老师里面,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各科的老师,也就是唯独这位数学老师对孩子有过体罚,打孩子现象。妈妈平时和班主任的交流还是比较多的。

  嘉宾老师:哦,我在工作中也见到过,也有一些老师在上课时候情绪特别大,数学课理科比较多一些,因为很多孩子的思维也跟不上教材的需要。或者跟不上老师的期待,老师也需要大家学好,当然,从好的方面来说,是希望孩子学好。如果说从功利反面来说,老师是希望把任务完成好,于是,才有些高压。当一些孩子跟不上时候,或者秩序上遵守有些困难的时候,老师会有一些粗暴。从教师修养的角度来讲,他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是违法纪律,甚至违法法律的。

  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时候,不是面对面一锤子的买卖。比如说,在商店里买东西买到假货,我去告他,揍他,用社会手段或法律手段去解决。然后转过身后我们一辈子都不会见面。也不再有后续的利益关系。

      但这事不一样,如果不打算转学的话,今天过来后,明天还有利益关系啊。天天还都有利益关系,所以不仅仅是简单的,仅仅是社会手段或者法律手段来解决。假如说告到校长那里会出现什么结果,告到教育局会是什么结果,大体上都差不多。我们以校长为例,校长肯定非常重视,然后校长会马上杀一儆百。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社会不一样,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也加强自身的道德,约束等等。那这位老师呢,会搞得很惨。那其他老师什么态度,其他老师肯定就会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呢,就是很同情他,现在孩子不好管,他呢,是倒霉遇上了。另外一部分会认为他确实很糟糕。也会给他一些舆论上的压力。这种事越抹越黑,最终的结果,这个老师会被抹黑,这个老师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他的情绪会更激动。之前就算没有情绪现在也引发新的情绪,这不利于他的工作。最后决定要开除他,决定要让他滚蛋,那就不用考虑他的情绪了。如果他带着情绪,带着伤痛去工作的话。他的教育工作肯定会大打折扣的,教育质量也会不断的下降。他也会成为教师系统的牺牲品。

       所以这种做法,实际上大快人心,但是不利于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告到教育局也差不多嘛。也有另外一些处理方法,两边抹稀泥吧。校长本身也同情他,也有这种可能,然后也让他做一些交代,做一下处理,也要会处理他的,一方面也会给他做一些安抚工作。实际这有什么意义呢,也没有起到根本性作用。所以最好呢,如果我来做的话,找个机会,跟老师联系一下,我们聊聊,然后谈一谈那个事,提到那个事。然后也表示理解。同时也表达我内心的这种伤感。我也觉得很受伤,同时今后也会带好孩子尽可能的配合老师。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3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6-5 19:45:19 |只看该作者
ps:
  过后因为大家在房间又重提起这个问题 ,
  问:家长如果问如何跟这样的老师沟通怎么办?

   云水.墨作了回答:   

       家长担心孩子出状况,非常着急的想跟老师去沟通,然后我们听他说之后,我们也很着急的思考该怎么跟老师沟通?那我们就变成了家长,复制l了家长的一个状态,移情成了家长。

       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他提出问题来,我们就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解决。

  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这个妈妈应不应该跟这个老师沟通呢?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路?为什么她认为应该跟老师沟通,我们就认为应该跟老师沟通?说明我们心里面,潜意识就认为是应该跟老师沟通的,背后有为孩子担心的潜意识。你看,我们就移情了,我们这时候移情成了一个妈妈。我们的视野就永远那么窄。

  实际上,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他是不是可以好好说话的人?这个老师是不是能够听得进话的人,我们应该很清楚,要改变一个人很困难的。
      
       所以我们帮这个妈妈看一下,如果你个人去找对方沟通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出现意外又该怎么办?

  如果说我们去跟老师沟通了,反而有可能让这个老师更加愤怒,给你的孩子穿小鞋。甚至有可能这个老师为了做好人,有可能变得对其他同学都很好,而对你孩子特别不好。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所以来访者把这个问题固定到跟老师沟通上去,我们就要比她看得远一点,看这老师是不是适合沟通,或者说有没有和这老师沟通之外的更好的方法?

  然后帮家长想一下有什么资源?家长或可以想到,“我们其他的家长可以一起去找校长,”
  那或再想一下,如果去找校长的话,让这老师没工作了是否可以达到我们的诉求?还是要求调换老师?

  或者我们再观察一下,他打孩子这块严重不严重?会不会产生对身心不利的影响?

  然后再考虑一下,与孩子身体伤害跟心理伤害之间权衡一下利弊,那他们这时候就可以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一个答案来。那他们就很愿意的去做,不用我们出主意。

        我们把妈妈可用的资源全列出来,看有哪个地方有什么资源可以用?

  如果我们不是做咨询,如果是朋友讨论的话,可以直接说,目前来看的话这个方法最好:
  【家长看一下,孩子的伤痕,是很轻微的还是很严重的?有没有夸大?有没有问题?如果是真的有问题,那家长们集体找一下校长去解决。要去换老师。这是最好的方法。】

  但是这在咨询中是不能提供的。因为不可能预计到对方的生活中,真的跟我们设想的完全相符的那种可能性,应该是有所误差的,我们应该把他孩子和他妈妈周围的这些资源让她看到,她或许还有更好的方法。那她就会选择一个更好的方法,她就解决问题了。
       当他问问题时候,我们就不要被对方的思路牵着走,变成了一定要回答他那个问题。

       如果我们也着急了,我们像一个家长一样着急。家长一着急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周围的资源,而一个理智的人,他可以很安静的看一下周围有没有可用的资源,我们也着急的话,我们就成了家长,而本应该是帮助他看到周围的世界,帮助他找到一个最适合的方法,这才是我们的任务。

     如果是朋友沟通,没有咨询这个设置,就可以很痛快的分享自己的观点。

  例:你可以看一下,这个方法合适么?这个在咨询中也是可以,但是用的比较少,为什么呢?这样有风险,万一你提供的方法,他用的时候,他的理解能力不够,出了岔子,他会把这个责任推到你身上去的。风险会比较大。

  所以老师应该用柔和的方法,让来访者看一下自己的资源。当来访者决定怎么做的时候,如果有疑问的话,那就会提出来了。但是我们直接给他一个答案,再被他否定的话,很容易卡住。最好的方法就是列出资源来,让来访者发现这条路。过程得慢慢来。

       但是如果我们分享亲子理念,这种情况下怎么做比较合适?我们就可以直接提参考。

  例:我看到有些家长是这么做的,他这么做的时候顾虑很多,所以他就联合了很多家长,去找校长反应这件事情,【注意看这个说话的过程,(是我听到很多妈妈这么做过)】。你看他们这种做法合适不合适呢?

  我们很自然的拿出这些例子看一下。把资源直接摆出来,但是也不是我们直接给的建议。是一种很柔和的给予。采纳不采纳,靠对方去选择。

       这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我们要发自内心的谦虚,我们所有的看法都不应该是指教,是一种态度。当我们有这种态度时候,我们就会把一些本来想给来访者的建议就会自动的转化成一种例子给来访者。很柔和的递过去了。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15-6-6 09:26:25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说,应该帮助妈妈首先弄清楚这块淤青是怎么回事,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合适的事情。,提前估计到老师体罚的合理性是不可取的。
我明白这世界的寂寞,宛若明白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4-6-1 18:52 , Processed in 0.0312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