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九型人格3:九种独特的层级

[复制链接]

464

主题

2

好友

207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6:57: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们挖开人格的外层结构,进入真实本性的核心品质,因此这项工作必须一层一层来进行。当我们坚持几年,我们在恢复自我的过程中将会认同九种独特的层级。这九种层级既不对应九种人格,也不对应每种类型中的九个发展层级。要把他们视为不同的“世界”,你在越来越深入探索精神本性核心方面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它们——就像一个洋葱的九层。

第一层:我们习惯性的自我形象
如果我们错认了自己的类型(比如,我们实际上是类型九而非自己所相信的类型五),我们就会自动地在习惯性的自我形象的范围内活动,几乎不可能利用九型人格学说来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转变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说正确认识我们的人格类型以及明确理解其内在的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第二层:我们实际的行为

第三层:我们内在的态度和动机

第四层:我们潜在的情绪和紧张

第五层:我们的愤怒、羞愧、恐惧和性能量

第六层:我们的悲伤、悔恨和自我缺陷

第七层:空白和虚空

第八层:真正的个人存在

第九层:非个人化的、普遍的存在

——————————分割线————————————
意识的连续体
       回顾这九个层级,我们看到它们是如何形成一个连续体,从与现实毫无联系的想象领域,到纯粹心理的领域,再到精神的领域。层级一到层级三主要是心理上的。层级四到层级六包括那些心理上(特别是深层心理)的因素,也包括我们通常更多的放在精神范畴的那些因素。它们是“心理-精神”方面的;我们在这些层面前行,要求一种整体性的方法,它即利用心理,也利用精神。而层级七到层级九主要是涉及精神领域。
九型人格学说主要是在层级一到层级五中有用,在早期的层级(一到三)中最有效果。层级一到层级三帮助我们进入发展层级的健康范围。层级四到层级六帮助我们巩固健康的人格,并开启将我们的认同感从人格转向本性的过程。层级七到层级九涉及本性自我的实现和成熟,处理的是发展层级中的第一层级及其之上的问题。


第一层:我们习惯性的自我形象
第一层是由有关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如何自动地看待自己的观念和形象所构成的。它通常包括某种程度的夸大和幻觉。比如,我们也许会认为我们永远不会撒谎,或是我们约会时永远不会迟到,或者我们总是首先考虑他人,等等。我们也许对自己还会持有一些习惯性的负面看法:比如认为我们没有吸引力或是不聪明,或是缺乏运动才能。处于人格的恍惚状态之中,我们很少会质疑这些极为坚定的有关自己的看法,当其他人质疑或者未能支持我们对于自己的(虚幻的)看法时,我们很容易就会反应强烈。
处在第一层的人介于一般和不健康的状态(处在发展层级的第四级或更低)。除非获得了某些觉醒的手段(它们通常来自于他们自身之外),否则他们毫无改变的希望,由于严重陷入人格认同的恍惚状态之中,以至于他们自身无法清醒过来。如果我们错认了自己的类型(比如,我们实际上是类型九而非自己所相信的类型五),我们就会自动地在习惯性的自我形象的范围内活动,  几乎不可能利用九型人格学说来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转变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说 正确认识我们的人格类型 以及 明确理解其内在的活动 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第二层:我们实际的行为
如果我们踏上了内在修炼之路,并保持自我观察的过程,我们会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许多行为与习惯性的自我形象是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使得我们进入到第二层级,得以开始“看到我们展开行动”。我们的自我形象也许是这样的,即我们总是在说真话,可是我们也会注意到自己经常说些苍白的谎言,以避免对抗或者为了取悦他人。
幸运的是,我们全都有在不经意之间清醒过来的时候,会认识到所处境地的真相以及更大的可能性。不过为了扩大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便寻找变得更为清醒的办法。这就意味着寻找对内在修炼的支持--借助书籍、练习、朋友或诸如治疗师、教师这样更为正规的指导。要停留在这个层级,而较少进到更深入的层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培养直面当下的能力。我们越深入,就越需要直面当下。

第三层:我们内在的态度和动机
如果我们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行进,我们将会开始注意到隐藏在自己行为背后的那些态度和动机。是什么导致我们去做我们做的事?我们是为了引起关注而去做的吗?或者是因为我们对母亲感到恼怒?或者是因为我们想要排解自身的痛苦或羞愧?心理分析和大多数的治疗形式都旨在让自我的这个层级进入到意识之中,以便我们的行为不再自动地受到无意识冲动的控制。我们越深入地探究这些问题,答案就会变得越含糊,因为通常我们不可能准确地说出促成某个特定行为的“原因”。
在这个层级,我们也能看到习得的行为和习惯的深度,它们中的多少可以追溯到我们家族和文化的几代以前。人格类型的动机核心(包括尤其是我们的基本恐惧和基本欲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使得我们得以保持自发性的人格习惯和反应。在理解动机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瞥见了灵魂的真正渴望是什么。动机显露了我们认为自己所缺乏,因此也始终以各种形式来寻找的东西。

第四层:我们潜在的情绪和紧张
当我们越发深刻地意识到处于当下的自我,我们就开始发现此刻所感受到的体验是什么。比如,在第二层,我们也许发现自己假装对一场聚会中的某场谈话感兴趣。在第三层,我们也许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想要离开聚会,而在第四层,我们也许开始意识到自己腹内那种不停的焦虑感,或者肩膀和颈部的那种紧张感。
如果我们能够发展自己充分观察自我的能力,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身体内肌肉紧张状态的微妙层次,以及身体上哪些部位的能量遭到阻滞或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放松和呼吸变得更加重要了。与前几层相比,第四层要求更多直面身体当下感觉的能力。

第五层:我们的羞愧、恐惧和性能量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在第四层所揭示的那些过程,当我们继续深入时,我们将会遇到更原始--以及更可能令人不安--的情感状态。它们包括自我的三种“主要情绪”:【气愤】、【羞愧】和【恐惧】,分别控制着本能、情感和思维三元组。
也正是这个层级,我们遇到了原初形式的原始本能型能量(本能型变体的基础)--自我保存的驱动,与我们的同类进行社交的驱动,以及性驱动。在此也可以看到依恋、挫折和拒绝的主要影响。这个层级通常让我们感觉极不舒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练习放松的技巧,最重要的,需要在解决我们所发现的那些问题时,不带偏见地看待我们自身发现的原因。而传统的心理治疗往往在这个层次终止。

第六层:我们的悲伤、悔恨和自我缺陷
这一层无关我们在日常生活所体验到的罪恶感或者悲伤和失落等感受。相反,我们在此所遇到的令人心碎的悲伤和正常的悔恨来自于一个明确的认识,即认识到我们是多么深刻和彻底地与我们的本性分离了。
因此,这个层级承担了大量“有意识的痛苦”,为了进步和真理的缘故,寻求者会接受这些痛苦。在这个层级所体验的痛苦在最纯粹的意义上“具有净化效果”,它消除了自我的最后残留的幻觉,在本性和真理的照耀下,这些幻觉一览无余。既然无所谓好人和坏人,那么也无需因某人的状态而去抱怨他。当一切都已说完和做完,这个层级带来的体验就是对人类境遇的深刻悲哀,感觉像是一种强烈的灼烧感,尤其是在内心。就精神传统而言,这个层级与灵魂的黑夜是相连的。

第七层:空白和虚空
许多东方宗教都对这个层级进行过描述,特别是在佛教当中。在这个阶段,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格只是一个暂时的虚构,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自己讲述的一个故事。不过,摆脱自我认同的那种熟悉感就像是进入了虚空,就像是从世界的边缘掉下去。因此,需要某种信仰来抗击通常被视为这个层级之标志的恐惧和绝望。
人格把这个层级体验为终结和死亡。不过,如果我们获得了足够的支持和信仰,从而坚持下去并实现飞跃,那么我们的发现将完全超乎预期。我们不会体验到人格所期待的痛苦,而被人格视为“虚无”的东西将会表现为一切,由此产生万物的那种“闪耀的虚空”(禅宗称其为【空】)。我们所知存在的一切都来自于这个虚空;它完全是虚无的,但又充满潜能。它是自由和生活的源泉。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不再有区别:体验和体验者成为一体。

第八层:真正的个人存在
矛盾的是,在虚空的状态,我们仍旧感觉到自己的个体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有效地活动,不过我们的认同集中在本性,我们的行为受到神圣意识而非人格的投射和成见的指引。个体感、个体意识仍然存在,个人之爱、感激、敬畏以及因为灵魂接近存在及其无限表现而产生的欣喜之情在大量涌动。在这个层级,我们充分体现了个人的本性的存在,这在某些神圣传统中被认作“我在”这种状态。在苏菲教中,它表现为与个人的精华(亦即本性的自我)所建立的一种认同,是神意的一种个体表现。在基督教中,这个层级标志着开始获得真福直观(Beatific Vision),在这个过程中单个自我体会到对神意的一种欣喜若狂的认识。

第九层:非个人化的、普遍的存在
关于这种状态几乎无话可说,因为它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所有的现象,无论多么微妙或崇高,都是由此产生的。如果探求者足够幸福,坚持自己对神性的向往,他的灵魂最终将会在与上帝(或者是某些传统所称的【至高无上者】或【绝对之物】)的神秘融合中寻找到自己的归宿。它是指获得彻底的非双重意识,个体意识完全与上帝融为一体,这样就只存在“上帝-意识”。单个的自我和神性是一体的。这种意识状态超越了任何个体存在的感受,表现为非个人化的本性意识以及无限的存在,明确的宇宙从这种存在中长成。
这就是伟大的神秘传统所许诺的,不过要以任何持久的方式获得这种意识状态,还是极其少见的。只有某些非凡的神秘主义者和历史上的圣人真正以这种丰富的意识状态经历了其生活。不过,我们大多数人能对它有所体会,往往就足矣。哪怕只尝了一次味道,我们的生活也将发生非常深刻的改变。一旦我们知道这种存在的统一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我们将永远不会再次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他人、自己或者生活的馈赠。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4-6-15 15:01 , Processed in 0.0435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