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见鬼吧,莎士比亚!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23:31: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自己说《红楼梦》是世界的、已经被翻译成了N国语言,但是外国人真能通过翻译的文本而体会到《红楼梦》的妙处么?《红楼梦》在国外的影响真有我们所一厢情愿地认为得那么大么?相信谁心里都有个谱,但是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为什么不好意思说呢?说得俗一点,露骨一点,这根本就是种攀比的心态——别管是真懂还是假懂。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的许多文学作品已经被奉为了圭臬,在学界的地位甚至要高于我们自己的古典文学遗产,但是我们背负的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令我们无法像太平洋上的无名小岛上的野蛮人那样愉悦地接受这种现实的人为定位,于是便以阿Q的姿态硬说红学与莎学是比肩的,丝毫不顾红学只是中国的、而莎学却是世界的这个现实。

    说莎学是世界的,其实也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至少在中国,没有多少人对莎士比亚不是持一种不求甚解的态度。

    比方说,王府井大街上走来了一个疯子——在大部分人眼里他都是一个纯粹的疯子,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但是一位斯斯文文的先生忽然很深沉地说:在这个貌似疯子的诗人的身上,有一种来自于哈姆雷特的审美元素和人性光辉,在他的后现代主义、野兽主义的行为艺术的背后,隐藏着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悲剧内核,这种巨大的反差乃是象征着人类的荒谬、宇宙的荒谬。

    路人们虽然大多半懂不懂,但是九年义务教育早已普及,大家都听说过莎士比亚及其笔下的哈姆雷特如雷贯耳的鼎鼎大名,于是便对高谈阔论的那位先生肃然起敬,对蓬头垢面的哈姆雷特顶礼膜拜。

    我们平时读文章,若是有人旁征博引了一大堆唐诗,谁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唐诗谁没读过,谁还不会Ctrl+C、Ctrl+V啊!搞不好还会让人觉得这是在掉书袋、冒酸气。但是若是在行文间忽然插上一句“Tobeornottobe”,我们往往就会被唬得晕头转向,觉得作者真是学贯中西,莫测高深。

    这种心态是大可不必的,就我亲眼所见,不少人是根据自己的的观点去刻意地查西方人的著作的目录(当然啰,是翻译本,不是原文)。他们自己只是想虚张声势,也是不求甚解的,甚至有时会引得驴唇不对马嘴。


    我们过去总是喜欢嘲笑回字有四种写法的酸腐学究,但是事实上现在还能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粗通中国传统文化?倒是西崽(媚欧美者)和东崽(媚日本者)日渐增多,虽然他们自己对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也是不甚了了,大半只是读了一些书目和简介而已。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莎士比亚的伟大。但是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有多少人能够通过艰深难懂的古英文,窥得莎翁作品的精华所在呢?至于翻译本,窃以为只有了解的价值——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全集主要有两个译本,即梁实秋版和朱生豪版。

    梁版莎剧十分严谨,有着详尽的背景资料和注解,但是为了尽量还原原文的面貌,梁实秋把文字弄得诘屈聱牙、艰涩无比,全没有他在《雅舍小品》中的潇洒风致;朱版的莎剧在文字上是很通顺的,也是很通俗的,深受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的好评,但是和极忠于原著的梁版作对比后就可以发现,朱版莎剧对原著的改动较大,这显然不是一种完美的翻译。

    事实上,莎士比亚是不能翻译的,就如同《红楼梦》也是不能翻译的一样。我们读《红楼梦》时,很容易想到其中那些妙处是无法用英文来表达的,那么同样的,莎士比亚的妙处就可以完全移植到汉语中么?除非把英文学到特别精通,否则大可不必整天把莎士比亚挂在嘴上,否则实在有假洋鬼子之嫌。

    我们自己祖传的好东西都快要失传了,还整天不务正业拿别人家的东西说事,这明显就是一种败家子的行为。接纳必须要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加以选择才能融会贯通,否则便成了马褂外面套西服,猪八戒戴上紧箍咒,芙蓉姐姐当选三八红旗手,周杰伦荣获超女总冠军,不伦不类,无聊之极。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3 04:28 , Processed in 0.0466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