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转帖]由丽江古镇探讨:乡村应往何处去?

[复制链接]

339

主题

0

好友

31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8:53: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由丽江古镇探讨:乡村应往何处去?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在变迁如此之快的当代社会,乡村已经被冲击地支离破碎,甚至在自己的家乡也很难找到乡土情感了,但是,却是在这么一个异乡(丽江古镇)找到这种感觉,为自己感动。看着小孩子们欢快的表情,很容易想到儿时的蓝天白云和伙伴们的欢声笑语时的自然、安静。他们的声音是那么纯真,一个陌生人走上前去,可以得到他们的无邪的笑语,那时一个什么样的感受?而母亲们和爷爷奶奶们的真诚,同样让人感动,轻松。因为感动,想和老爷爷聊天,而这一聊,也同样让人回味。历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安详,道出十年前的地震,却也平静,而面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安宁。已经很难从老人的言语表情中体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有的只是面对生活的宁静。这种宁静,很切合这个纳西族村子给人的印象。
      我很难表达对这里人们生活的那种美好的感受,没有太多的激情,有的只是宁静,没有太多的装饰,有的只是朴实。我总觉得,很难再到别的地方看到这种生活景象,很难再在广大的乡村接触到这种宁静——有生机,却不花哨。对于个人而言,或许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家园不仅是儿时的记忆所塑造的精神理想,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向往田园诗式的生活。
      实际上,乡村之于整个社会而言,在几千年来,都意味着美好生活,意味着精神归宿,换言之,乡村其实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理想。但是,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却在一步步地消灭这些理想,不仅从物质上铲除作为栖息地的乡村,而且,还从精神上解构作为理想的乡村。如此,人们似乎在塑造另外一种生活的理想,消费主义以及物质欲望吞噬了对生活的想象。然后,这种理想并没有确立起来,消费主义让人陷入了精神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所内涵的那种超物质的意象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精神家园,或许不能说是理想,而是奢望了,是某些时候聊以自慰的一种手段而已:当消灭物质上的乡村成为整个社会的目标之时,却要在精神上向往乡村,这是不是一个黑色幽默?
       历史好像有点吊诡,当消灭乡村成为一种目的,但却面临无法消灭的困境时,这时的乡村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另一种理想实现的阻碍?抑或是这一理想破灭的幻象?那么,乡村作为理想,以及作为精神家园的乡村,到底有什么意义?既然我们不得不正视乡村,既然即便我们可以触及另一种理想的时候还离不开精神上的乡村,那么,何苦还要不断地将乡村边缘化,从理想的位置不断地世俗,甚至不断丑化?解构乡村,实际上是在结构我们的精神,也或许在解构我们生命的意义。
       实际上,对于一个有生命感受的人而言,精神上的家园远比现实中的家园来得重要,至少很重要;而实际上,这种精神上的家园可以不破除,也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另一种家园,那么,何乐而不为?为什么要一步步蚕食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什么要解构我们自己的生活意义?
微笑是心里开出的小花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0

好友

214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沙发
发表于 2008-1-13 16:11:13 |只看该作者

在云南,确还可以见到相对保留古朴民风,人心也还淳厚的乡村。这也许就是没把经济发展视为第一的好处。在一些乡村很多老百姓的心里,每天自在开心似乎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观点是:小小的乡村,只是人类群居的方式之一,也许承载不了所谓的“精神家园”——只是文人的一厢情愿和一种想象罢了。

如果真要寻找现实的“精神家园”,与其选择乡村,不如选择“自然”。所有尚未被人破坏太多的自然。

                                                  
如果成长为一棵大树,就无惧风雨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0

好友

18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板凳
发表于 2008-3-4 20:44:00 |只看该作者
  久居于水泥森林中,我逐渐失去了想像,感觉正在麻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5-5-3 17:31 , Processed in 0.0602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