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97标准的规格 采用双芯片的PC声音解决方案; 两种标准的封装方式:48针和64针; 数字/模拟信号分离,全面改善信噪比(>90db); 16位立体声全双工codec、固定48K采样频率; 4种模拟立体声输入,分别来自LINE、CD、VIDEO、AUX; 两种模拟单声道输入,分别来自麦克风和PC喇叭; 可从两个外接音源交换的单声道麦克风进行输入; 高品质的CD输入; 立体声线性输出; 电话单声道输出; 支持电源管理; 可选音调控制; 可选高音控制; 可选3D立体声增强; 可选立体声耳机输出; 可选18或20位DAC及ADC分辩; 可选MODEM线性codec(ADC和DAC); 可为麦克风选择第三个ADC输入通道。 由上述不难看出,AC97标准对于电路的要求更加严格。根据AC97标准的规定,由于IC电路集成度较高,将DAC、ADC及其它相关的数字电路集成成为 芯片形式后,不仅能够减少整个系统的设计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更有效的声音效果。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其信噪比至少要求90db可以看出。此外,由于采 用了双芯片的设计形式,厂商们在设计方面也可以更加灵活,更易于在整个系统中的集成。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AC97标准也为另外一个重要课题,即百分之 百数字音效PC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那么,新的概念又来了,什么是百分之百数字音效PC呢?顾名思义,即在一部PC中,所有的声音来源或输出都是采 用数字方式来处理的,即使是在电脑内部,所有声音也都将以数字的方式来传输。利用这种方式,用户们想来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声音效果,避免了数字线路与模拟线 路转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量噪声。以前,受成本、保持向下兼容以及无法有效利用PC资源系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CPU、RAM、总线),百分之百数字音 效PC一直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AC97标准正是妥善考虑到了这一点,提出了“与总线无关”的声音输出概念。在这个方案中,声音信号仍然可以通过 传统的总线方式传输,如ISA或PCI。但现在它也能重新导向至USB或IEEE 1394总线,所以无论模拟输出(DAC做在PC内部,声音输出到标准立体声音箱)还是数字输出(DAC做在PC外部,声音输出到USB或IEEEE 1394连接器,即所谓的USB音箱等)均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左右。 AC97的硬件加速机制 传统的音效硬件加速方式:IN-LINE 以下就以播放DVD为例,先来简单说明一下传统的音效处理加速方式。 众所周知,一部电脑在播放DVD-ROM时,CPU处理器肯定是先把编码过的杜比AC-3声音从MPEG-2影片中分离出来,并将其放置在DRAM缓冲区 内,再通过AC-3硬件解压缩设备从DRAM的缓冲区内将音效数据提出、解码,最后与5.1声道混合成为双声道输出, 最终达成IN-LINE音效硬件加速的目的。 明白了这一点,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来对比看一看AC97标准的音效硬件加速方式:multi-trip 符合AC97标准规格的芯片组 与传统的音效输出方式不同,此时的音效数据可以改向传至USB或IEEE 1394。其具体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先由AC-3硬件加速装置从DRAM中提取出CPU处理器事先已经分离出的数据;第二步由AC-3执行解 压缩与混音操作,把合成后的数据重新送入DRAM中的另一块缓存区。这时会产生一个中断信号,以此来告诉操作系统,合成声音数据已经准备完毕;第三步操作 系统会协同CPU处理器将已经处理好的声音数据转移到新的缓冲区,然后将数据送入USB管道,等待输出;最后一步是USB控制器取得相关的声音数据后将其 送至相对应的数字扬声器。 如何在系统中实现AC97的标准 为了让厂商真正将符合AC97标准的芯片组顺利移植到主板上,INTEL公司建议设计者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将控制器和声音解码芯片全部都整合在主板上,让这二者通过AC-LINK加以沟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芯片组与主板之间的整合度可以达到最佳; 二是,将控制器做在主板上,而将声音解码芯片做在接口卡上,让二者仍然通过AC-LINK进行沟通。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比较灵活地选择解码芯片。另外,在接口卡上也可以选择性地添加modem语音部分的传输功能。 三是,将控制器和解码芯片全部都做在卡上,通过32或64位PCI总线与其它外设进行沟通。当然,采用IEEE 1394或USB与主板通信也是可行的,只要控制器能够支持IEEE 1394或USB接口便可以了。当然,除此之外还要搭配一条SIDEBAND HEADER的信号线,完成控制器与主板的连接。应该说,采用这种方式的设计难度最小,主板设计厂商们只要在自己的主板上预留出SIDEBAND HEADER的信号线插座及相关的电路便一切OK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