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江水谣在2008-6-18 8:46:32的发言:人非鱼,不知鱼之乐。己非彼,岂知彼之心。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理解他人的喜,悲,志趣,爱好。我们亦不能凭主观去随意地猜测。 你不是鱼。因此你无法知道鱼的生死聚散,喜怒哀乐,那你又有什么可能仅仅站在高高的桥上看上几眼就断定它是悠游自得呢?人对物有过分自信的推断,那么人对人呢?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最了解他了,他这人是这样的,你不要否认,我知道你是这样想的。。。。。。也许巴金先生说得对:我们很少理解别人。我们常常凭自己一点点不完备的观察,就断定某某人是怎么样的人,某件事情是如何如何。许多人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 这里还有一个快乐的标准问题。庄子见到鱼悠然而得的快乐,决不会是鱼的快乐。 人人都用自己的立场去创造标准。而人又被自己创造的标准框住。人和鱼是两个不同的系列。人感觉到的快乐,鱼就和人一样吗? 摘自《智者的顿悟》 本想写几句,但这一节文字把我想说的都说了,录来一起看下,也算是另一个声音。  首先,这个智者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中得智者,聪明有,智慧却不一定。 庄子怎么会不明白,不是鱼,就无法准确的知道鱼的快乐这个道理呢?有句名词不要忘记了区分,不能准确地知道鱼的快乐,并不代表不能粗略的感受到鱼自由自在和分享鱼的快乐。 就像是一个朴实的农夫,出门看见了喜鹊叫,就说连喜鹊都开心的叫,今天心情真好。 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钻牛角尖的人会出来抬杠,你不是喜鹊,怎么知道他的快乐呢?你怎么可以居高临下的认定别人的心理呢?这样的话只有偏激的人才会说得出来,文化大革命中常见。 至于惠子那些话,估计那不会是偏激,而是含着微笑在调侃庄子,若是惠子也抬杠,则白白就会让庄子看低了,大抵不会交这样的人作朋友罢。 我想不通这个智者,因为这个庄子的故事居然会引申到,居高临下的看鱼的心态? 庄子是自然的,心里绝不会有贵贱之分,只会有悠然之意,否则,也就不会梦成蝶了。 请注意一点,凭借自己的主观去强行猜测别人的心理一定是不正确的,而且会有对别人不尊重之嫌,这点,庄子不会不知,但是不要曲解了庄子、拿着庄子来糟踏,写篇杂文,只是为了赚稿费。因为不可以胡乱猜测别人,但是可以分享快乐,这是两码事,而这个智者偏偏非要借题发挥,不知道他是故意糟踏庄子,还是吸引眼球,一句话他举错了例子,庄子这个故事的本意不会是狭隘,否则不会流传至今。 偏激和随心的最大区别就是: 偏激的人总是用自己的心理贸然断定别人的言行,并加以堂而皇之的批判(在这点上,上面这个智者,很像这种人,很像是他批判的那种人、那个他臆想中的那个狭隘的“庄子”) 随心的人总是发现别人的快乐,并因这些快乐而让自己开心,分享快乐,并传播快乐。 偏激的人固执的认为庄子一定是贸然断定什么,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庄子”。殊不知,他们这种居高临下判定别人的心态,正好验证了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你不是庄子?你怎么就可以贸然认定庄子如你想得那般浅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