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8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斗智慧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7:06: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写历史的人既可以打扮她,也可以丑化她,但更多的是强奸她。

 

伏锲克说过:“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出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做的事。”

 

后主刘禅不仅分析问题有头脑,而且处理问题也很果断,有人情味。刘琰的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刘炎的猜疑,导致了恶性事件。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对于姜维等人把蜀国衰落责任推给宦官黄皓时,后主并没有委过与人,只是说:“区区一个太监,不过是一个听喝的。”魏延叛乱被杀,后主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夏侯霸的父亲为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后人认为:“后主能作此语,亦非非常。”在待人接物等方面,刘禅的胸襟比他父亲刘备要大气的多,不失于第二代领导人的风范和气质。

莎士比亚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

 

刘备生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像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政治家,与“打肿脸冲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语。

 

http://culture.163.com/edit/010618/010618_51366.html

 

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充分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但后期越发听信谗言,干涉诸葛亮的军政方针,使得诸葛亮一次次北伐无功而返。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

 

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好友

46

积分

云水居民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10-1-29 20:56:14 |只看该作者

亡国之君得善终者能有几人,一句“乐不思蜀”化解多少杀机,大智慧啊。“捧不起的阿斗”当属后人演义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

好友

340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板凳
发表于 2010-1-30 23:19:16 |只看该作者

阿斗如果真是大智慧之人 ,也不至于让诸葛亮如此放心不下  。《出师表》好像很明显的透露出这一点 。

李煜的亡国固然可悲,但其留下的“梦里不是身是客,一晌贪欢.....”是如此的凄然,真切。

阿斗一句乐不思蜀,留下的只能是笑柄,能保全身家性命的都算是智慧的话,这智慧的含义似乎太宽泛了。

他自己不以为耻,后人又何必给他找遮羞布呢?

 

一粒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0

好友

214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地板
发表于 2010-2-1 22:07:13 |只看该作者

对历史,我倒真是越来越不敢轻易地相信。

因为历史的真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难,甚至根本就无法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地揭开。

当然,很多时候也没那样的必要。

可能我是个不求甚解的人吧。

我更关注透过历史看到的那些道理,也许对现世的人们(当然包括我自己)有所启示的东西。

这篇文章从另外的角度来评说阿斗,对我来说是“闻所未闻”。

至少让我们看到,原来对阿斗、原来对历史,还可能有另一种眼光,甚至另一种事实。

至少做为我们认识事物,尤其认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一种参考,还是可贵的。

             ——欢迎大家讨论,甚至批判。

                                                                                 

如果成长为一棵大树,就无惧风雨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好友

46

积分

云水居民

Rank: 1

5#
发表于 2010-2-2 00:18:17 |只看该作者

对于刘禅其人,《三国志》是这样评论的: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南朝史学家裴松之的评价是:“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我个人认为上面的评论还是比较公正的,《三国演义》小说尔,不足为信。

 

不想讨论其作为皇帝合不合格,只想说说其做为一个王者,能看到芸芸众生的生死疾苦,不能不称之曰:贤。
《三国志》记载:景耀六年夏,魏谴征西将军邓艾伐蜀,破卫将军诸葛瞻于绵竹。后主即降,降书中有曰:“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帑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其中不难看出刘禅是知其不能战而降,不忍蜀中军民继续遭受战火涂炭的仁者之心。


我也绝对不相信能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大战略的人,是个被后人肆意耻笑的傻大个。
我以为的“乐不思蜀”的故事,其实是这样的:司马昭一直担心刘禅是否是真心臣服,以至蜀地的统治不稳,于是设宴招待刘禅。问之曰:“想不想蜀地呀?”刘禅心道:“这老小子动了杀机了,得,咱也装回傻”,于是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曰:蜀地无忧矣。以上的一问一答其实类似我们现在的“智力大冲浪”节目,奖品是项上的人头和天下的安定,刘禅幸亏答对了。

 

宁为玉碎的死节往往让后人激赏,但又有多少人看到在其背后无数个普通生灵的寂灭。如果我是个三国时期蜀地的百姓,听到刘禅的“乐不思蜀”,我得把他当神仙供起来,一句话活了多少条人命啊。

 

史料都是后人写的,出于各种目的,往往把很多真实的历史篡改得面目全非。看看清人编的《明史》就很说明问题了(因为时间不久远,考证起来方便)。大家就见仁见智吧,上面也只是我的一面之词,只是看到刘禅太憋屈了,胡说几句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

好友

340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6#
发表于 2010-2-14 00:57:04 |只看该作者

给初见倒茶。

问候你,祝你新年快乐。

我很少读史书,但不管怎么说,总改不掉对阿斗最初的印象。

一粒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7#
发表于 2010-3-8 01:14:18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刘禅又被现代的人吃了一回,出新出奇才有文,有文才能卖钱。

 

现在的文人为了码字换钱,煮完了三国水浒,吃完了古人吃今人,就不一一说明了。

 

刘备生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试问,哪一个臣子或者普通人见了朋友的孩子不会夸奖几句呢?诸葛亮总不能说:刘备君,你家的宝宝是个250挖。

 

刘禅是真聪明也罢,假糊涂也罢,现在的文人能把这样的套话用来作为刘禅聪明的证据么?说白了,要么就是自己的分析能力很弱智,要么就是其心可诛,故意混淆视听这么写来赚稿费,所谓强奸历史的人正是他自己。

 

诸葛亮当时想必是,对着刘备说:你家公子好好聪明挖。。。

 

魏延叛乱被杀,后主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魏延死的本来就不明不白,就因脑后反骨就杀了?杀了就杀了,好歹好好的埋一下,免得太说不过去,刘禅为好人的脾气暴露无疑,这也算智慧的证据?i 服了 。

 

 

对于姜维等人把蜀国衰落责任推给宦官黄皓时,后主并没有委过与人,只是说:“区区一个太监,不过是一个听喝的。”

 

这也算智慧,还不如说是宦官为害,皇帝包庇的比较好。

 

 

。”《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姑且不论李密写这篇的动机如何,本意如何。就凭我,我也会说刘禅作为国君,【可能会】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

 

为什么呢?我是期望他傻,再傻一点,成了傻子,这样诸葛亮就可以大权在握不受牵制,千秋霸业可成,可惜,刘禅太聪明了,小聪明太多,到处添乱,所以六出祁山,诸葛亮出师未捷死而后已了。而齐桓公那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夏侯霸的父亲为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后人认为:“后主能作此语,亦非非常。”在待人接物等方面,刘禅的胸襟比他父亲刘备要大气的多,不失于第二代领导人的风范和气质。

 

更可笑了,先把自己撇清,前总统克林顿打了伊拉克,估计后总统奥巴马总不至于无耻的说那不是我先人打的。

 

另外,见谁都套近乎的事傻瓜也经常做,但是,但是,能把类似的言行用来说明某人胸襟比他父亲刘备要大气的多??

 

 

后主即降,降书中有曰:“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帑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其中不难看出刘禅是知其不能战而降,不忍蜀中军民继续遭受战火涂炭的仁者之心。

 

 似乎是有些道理,但是不客气的说一下,历史上的贪生怕死投降者汉奸之流,在投降后都是这么找借口说的冠冕堂皇,而且他们说的比刘禅更好听。刘禅的话都像是抄袭了好几遍的投降辩白开脱理由八股文。

 

另外,刘禅又怎知魏国灭了蜀国后会杀戮?我要是魏国国君,那时候大势已定,首先要做的是安民,建立亲魏临时政府来稳定下,一定是气氛好的不得了,又怎么会战火涂炭的?就跟美国打完伊拉克扶持伊拉克临时政府一样,用得着刘禅说:请保护我们的子民么??萨达姆一定不会这么说套话。

 

一句话,想想抗战时期那些汉奸推销的大东亚共荣圈,还仁爱之心。汪精卫都可以立牌坊了,文天祥等都可以成罪人了。

 

无知者无畏,历史就是被糟蹋的小姑娘,就是被无知者连点分析能力都没有的人糟蹋的,动机只是为了赚人眼球。

 

如同芙蓉姐姐,就算你你恶心她,也中计了,她也赚了,赚到了注意力,要的就是这个。

 

但是,居然没忍住回应了这类文章,所以开始恶心自己了,感觉像一不小心看了芙蓉姐姐花枝招展的自恋后又批评一番,还中了计,替她制造了个热点。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好友

46

积分

云水居民

Rank: 1

8#
发表于 2010-3-8 18:54:28 |只看该作者

新年依始,10年的第一次登陆论坛本来想跟大家问声好的,突然发现自己成了“芙蓉”。呵呵,只能既“惭愧”又“无畏”地承认那个“无知”的人是我。

 

惊讶于坛主的“犀利”之言,本不想再“无知”什么,因为云水一直遵循“平和”,不纠缠不漫骂不争执(好象是坛主自己订的规定)。但如此“犀利”的评论,如我不发一言“逃之夭夭”,岂不成了盖棺论定。

 

原贴应该是转载的,我的跟贴里本来就说是“一家之言,大家见仁见智”,原意也只是想换个角度,从一个芸芸众生的角度去看历史的血腥。既然坛主不小心恶心了自己,我就不妨再恶心你一次。

 

坛主很“理性”的臆断道:刘禅又怎知魏国灭了蜀国后会杀戮?

那我只能再无知的引用《三国志》里的记载:“明年春正月,艾见收。钟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钟会何人,魏国灭蜀大将。蜀降的第二年他反魏都打得死丧狼籍,我也自然可以臆断魏国伐蜀如遭遇反抗,屠城大有可能了。

 

坛主很义愤的说:历史上的投降者汉奸之流,在投降后都是这么找借口说的冠冕堂皇,而且他们说的比刘禅更好听。刘禅的话都像是抄袭了好几遍的投降辩白开脱理由八股文。

拜托,如论正统,魏处中原,蜀乃蛮夷之地。即使蜀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也是汉人内部争斗,哪来的汉奸之说。比之汪精卫,我也能感叹一声:无知者无畏了!

 

其他的也不一一引文争论了,想来无任何意义。只是奉劝坛主,要争论就理性点,骂人无知的时候自己旁边也要放几本书,不要都是诸如:要是我怎么怎么(你能和李密比?),魏延脑有反骨就被杀(烧绝栈道的是谁啊)这类的臆断之言。

 

在云水发贴如果是为了赚人眼球,那我不如放弃了吧,云水从来只有风花雪月才能成为热点,偏就一篇历史的戏说讨论就引起坛主如此的激愤,实在大出意料,还是洗洗散了吧。

 

哎,云水,原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9#
发表于 2010-3-8 22:55:41 |只看该作者

 

我是反感历史被炒作太多的现象。并没有针对你,没有说你是芙蓉。仅仅是针对哗众取宠恶搞文字现象。

 

转帖仅供参考,回帖回应内容只针对原作者而已,与一楼无干。太敏感了会很累。

 

所以你不需要继续“恶心”我,因为我并没有说你的意思,你只是转帖者。

 

如果别人说我无知,我会先反省下是不是自己有所疏漏,而不会觉得是骂人。【无知】其实是个中性词,主观加客观的用自己的思维评论一件事而已。

 

原文中说了别人强奸历史,应该涵盖了罗贯中等人对历史的强奸,侮辱古人在先,更不要说人家罗贯中都写明白了,【三国演义】演义的意思就是看着玩玩,不要当真,不是正史,小说而已,人家写小说也可以被说成强奸么?他可以一相情愿的骂别人强奸,我则有理有据的替古人反击一下,反驳的话粗糙一点,又有什么呢?

 

何况,在我自己很弱智的时候,看了这些诸如此类的大作,自己也曾经跟风过,也曾激动过。我说自己是弱智,想必你不会觉得这是骂人,但是,如是我说别人弱智,你一定会觉得那是骂人。而弱智这个词也是个客观的表述了我的一个状态,我也是从白痴走过来。如此而已。

 

要是有人指出说:森森你这里弱智了,12345,我应该惭愧,感激胜于脸红和面子,告诉我道理比让我继续糊涂着强。

 

 

何况,芸芸众生看了这些小报街头文字,仿佛恍然大悟开了窍,觉得被启了蒙,才激动之余,怒发冲冠借此骂罗贯中,骂历史的人很多,我很理解。但是我也有理由表示愤怒

 

 何况潘金莲都被演绎成追求婚姻幸福的一代楷模,成了某些大学生的正面人物,还有啥好说的?其实很好反击,追求自由没有错,杀人就不对了。

 

凡事无绝对,当然有可能会屠城,拿某些投降派来说,怕南京被屠就投降了吧。但是,那还抗战做什么?当亡国奴罢了

 

一个道理。。绝对不能以投降后的苟安来认定投降就是对了,有时候牺牲是必须的。

现在抬高自己、曲解历史、贬低别人作秀的文字很多,我对此一向超级反感,这次恰好发在云水,就忍不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所以 对事不对人,只是针对这种现象,非对你,除非你是作者。

 

也是汉人内部争斗,哪来的汉奸之说。比之汪精卫,我也能感叹一声:无知者无畏了!

那是举的一个例子,就是拿某些投降派的汉奸来打比方比喻苟安投降的意思,并不是说刘禅是汉奸。要是你觉得那例子实在不妥,会让你心生歧义,你可以把那个汪精卫换成吴三桂啥的,这样可好?

 

坛主很“理性”的臆断道:刘禅又怎知魏国灭了蜀国后会杀戮?

 

他确实不知,没人可以预测未来,不知道的事情就不能作为证据来自己投降的借口,一切皆有可能,而那些翻案的很【臆断】说,一定会杀戮,所以,刘禅是对的。。。

 

针对他们的先臆断然后推崇刘禅的做法,我无法苟同,因此特意举个例子说还有另一种可能存在,没有任何错误。并没有【臆断】的说一定就不会杀戮,请注意我的例子:我要是...就首先...会怎样..不等于别人会怎么样子做. 

 

所以,【臆断】2字送给那些只凭猜测就推崇刘禅的人吧。

 

 

云水从来只有风花雪月才能成为热点,偏就一篇历史的戏说讨论就引起坛主如此的激愤,实在大出意料,还是洗洗散了吧。

 

我觉得那不是戏说,是在说别人强奸。就像现在的许多学者,弄些无厘头的东西来给历史翻案,把古人骂的体无完肤,也就趁人死了没法还嘴,他要是骂个活人看看?我替古人跟他急一下

 

云水论坛.  直白、剑正,原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一定如此。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6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10#
发表于 2010-3-9 09:46:06 |只看该作者
一斗智慧?好重耶!!估计得用两头毛驴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4-6-15 06:18 , Processed in 0.0442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