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2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庄子逍遥游

[复制链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11:29: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庄子逍遥游
   自古迄今,谈到道家,许多人自然而然便想到老子与庄子。总认为二者的道,是同一之道,并不作更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事实上,二者的道之方式与后果,都大有不同,一个是智者,一个是诗人;一个是欲济天下,一个是游心天地;一个欲建立小国寡民的乌托邦,一个却是寻注姑射仙人的自由天地。老子反儒家之道而行之,欲济天下于无为又无不为;而庄子却只关心自己,不为世俗的一切所干扰。许多人认为道家就是无为而独善其身,这是不太准确的,老子还是心怀天下而跃跃欲试,庄子却不屑一顾而纵浪荒野。
   老子讲“上”“下”之别和“民”“圣人”之别,从中亦可窥其深心曲致在“天下”,而庄子的文字里,讲至人,讲鄙人,全是关注于个人独立在世的方式,所以,老子关注的是社会性的道,而庄子关注的是个人性的道,天下不可或忘,他却只求“忘天下于天下,以天下忘天下”,寻求无碍个性的境界。

   庄子哲学是一种自然人生哲学,此一哲学体系有三大人格境界一是与道在的理想人格境界,又称真人境界;二是隐士境界;三是士大夫境界。
   真人境界:“圣人”“神人”“真人”“至人”。他们了超越世俗,超越了是非,超越了时空,超越了生死,超越了物我界限,与天地精神融为一体,“无名、无功、无待”,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隐士境界:顺天而不顺人。天人合一,心灵平静,树立起超凡脱俗的独立人格;
   士大夫境界:“顺人而不失已”或“内直而外曲”。
   庄子逍遥游的四大境界:待风、乘风、背风、弃风。

   逍遥游的三种做法
   要想逍遥游,就要无所依赖。做到无已、无功、无名,才能到达无穷之境。
   庄子说:“若顺着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游于无穷的境域,还有什么依待呢!所以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就是去掉主观的自我,恢复自然的本性。只有无我,才能够随物变化,一旦有我,就会执著。一旦执著,“我”就从世界中孤立了出来,站到了世界的对立面,从而就受“我”的对立面的约束,也就不自由了。人们之间的一切冲突都由于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我”、“己”,就会追求自我的利益和名声,从而就会引来祸患和烦恼。因此忘却自我,是摆脱人生困苦的根本途径。
   无功:就是不要去人为地建功立业。历史上没有好下场的人大多是那些建功立业的人。要建功立业,就要与人争头,就要壮举智壮举勇。其结果只有两种,要么伤害了别人,要么被别人伤害,这两种结果都是不可取的。被人所伤自然是悲剧,或遭受许多痛苦,或不能终其天年;而伤害了别人的人日子也不好过。胜利者虽然看起来强大,但却时时受到暂时还不强大的对立一方的威胁,所谓树大招风也。胜利者正因强大而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他生活于不安和恐惧之中。而一个不去建功立业的人就可以逍遥于这双方的争斗之外,过一种安宁的生活。建功立业的实质无非是追逐名利,而追逐名利必致伤身。比如战国七雄终被秦所统一,而秦只二世而亡。

   无名:就是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同样也是有害的。庄子举了许多以名伤身的例子,关龙逢因尽忠进谏而被夏舛所杀,比干也因此而被商纣王挖心。他们都是以名害生的例子,是为“忠臣”这个名称所累。既然国君已经昏庸,忠谏又有什么意义呢?既不能改变昏君,也不能改变国家,只是白白反搭上自己的性命而已。而商朝末年至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也同样是为名所累。周朝的粮食与商朝的粮食有什么区别呢?商朝的可以吃,周朝的就不能吃?不就是换民一个名称吗?粮食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事实上,作为一个老百姓来说,做谁的臣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紧要的,他永远是被统治的对象.对于臣民而言,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能有什么意义呢?

   "无己"、"无功"和“无名”实际上指出了阻碍实现自由的绊脚石就是自己、功利和名誉。以自我为中心就会掉入狭隘和自私的窠臼,从而失去辨别真实的能力;以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就会泯灭人性,丧失情感,甚至成为别人利益的牺牲品;过分追求名誉,甚至把名誉看成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就会举步维艰,画地为牢。

   总之,“己”“功”“名”,这些东西都妨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对人生是有害的。一个人如果达到了这样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进入了独立与自由的状态了。

   为什么只有“游乎穷者”才能达到绝对的自由呢?因为只要我们还处在有限的境域之中,就难免去比较大小多少,难免有你我之分,于是就去追求大和多,追求自我的利益。这样就永远被那些更大、更多的利益所牵制。自由也就谈不上了。人们世世代代总是争来斗去,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处于这种相对的处境中,由于有了大小、你我之分。

   逍遥虽然只是庄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它却给了我们思考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当我们陷于失败之中而不能自拔,或者为一件事情迷惑不解时,不妨把它们推向极端,当混沌思想的烘炉加热到沸腾时,它就会变得清澈直白。

   而当我们从无究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无究是超乎一切大小和你我之分的,它是一种绝对的、终极的境界。以这终极的眼光去看世界,大小、你我之分就消失了。我们日常所追求的功名利禄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最终都要归还给无穷。人们之间争斗的根本原因和人们所牵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而当我们放弃它们的时候,也就从斗争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就无所牵挂了。无所牵挂了也就有了自由,而只有“游无穷者”才能够无所牵挂。

   有穷之境和无穷之境
        在有限的境域之中,有大小、多少、你我之分,永远被那些更大、更多的利益所牵制,失去自由。无穷之境中,大小、你我之分就消失了,我们日常所追求的功名利禄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最终归还给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主题

0

好友

31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沙发
发表于 2009-1-20 12:47:06 |只看该作者

万物相通,大道一也。

古之圣贤的思想始终如不灭的星辰,照耀人类精神世界的天空。

本文对庄子思想的解读简练、精到,让人一看即明,一明即有所悟。

                                  
微笑是心里开出的小花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297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09-8-23 10:25:37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嘻嘻经常是第一个回复?莫非又是同一个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0

好友

214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地板
发表于 2009-8-23 14:29:29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成长为一棵大树,就无惧风雨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主题

0

好友

31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5#
发表于 2009-8-24 11:57:37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知见在2009-8-23 10:25:37的发言:
为什么嘻嘻经常是第一个回复?莫非又是同一个人?  :)

知见、知见,早已知,而人难见;

知见、知见,既已知,又何必见?!

 

                                                            

微笑是心里开出的小花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09-8-25 15:22:37 |只看该作者

嘿嘿 嘻嘻是我的贵宾,沙发特地为她留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7#
发表于 2009-8-25 17:56:20 |只看该作者

以下引用:

 

无名:就是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同样也是有害的。庄子举了许多以名伤身的例子,关龙逢因尽忠进谏而被夏舛所杀,比干也因此而被商纣王挖心。他们都是以名害生的例子,是为“忠臣”这个名称所累。既然国君已经昏庸,忠谏又有什么意义呢?既不能改变昏君,也不能改变国家,只是白白反搭上自己的性命而已。而商朝末年至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也同样是为名所累。周朝的粮食与商朝的粮食有什么区别呢?商朝的可以吃,周朝的就不能吃?不就是换民一个名称吗?粮食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事实上,作为一个老百姓来说,做谁的臣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紧要的,他永远是被统治的对象.对于臣民而言,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能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我挺喜欢庄子,但是对他的某些做法却不很赞同。

 

比如:【既然国君已经昏庸,忠谏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句,分明就是庄子站着说话不腰疼,忠臣不到最后哪能知道这昏君无可救药了呢?总得尽最后的努力的。要是都有庄子这想法,假如国家反正已经腐败,我们也就不用提意见了??刻意的不参与社会也是不好,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自私,不负责任的逍遥。

 

至于【而商朝末年至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也同样是为名所累】这句,并不是他们厌恶【粟】,说这是商粟那是周粟。

而是在骨子里,觉得国家没了,已经不想活了,找个理由死而已。不管是哪里的粟,吃的再好,但是精神上的信仰没了,也就不快乐,吃的再好也取代不了信仰。

 

所以也大可不必说他们虚伪,这需要理解他们的随心。

 

忽然觉得庄子也多少有些愤青的感觉。细想一下,原来人无完人,圣人也是如此,于是俺一下子自己心里也平衡了。

 

圣人不在高高在上,一切平等。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09-8-25 20:20:35 |只看该作者

嗯嗯 细读庄子,感觉他是处在惭修的路上,许多的问题他看到了,却找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他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原因。人无完人,人的时时都需要自我完善,甚至生生世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4

积分

云水居民

Rank: 1

9#
发表于 2009-9-1 20:42:09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的就是庄子的“无己”思想,但做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0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10#
发表于 2009-10-27 08:20:48 |只看该作者
在宇宙观方面,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4-6-15 17:20 , Processed in 0.0377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