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独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在自性中,莫向心外求

[复制链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09-12-8 06:45:29 |只看该作者
入楞伽经卷第七、五法门品第十二中有经文:
 (轮回的原因)佛告大慧:“一切凡夫执著名、相,随顺生法;随顺生法已,见种种相,堕我、我所邪见心中,执著具足一切法相;执著已,入于无明黑闇障处;入障处已,起于贪心;起贪心已,而能造作贪瞋痴业;造业行已,不能自止,如蚕作茧,以分别心而自缠身,堕在六道大海险难,如辘轳回转不自觉知。以无智故,不知一切诸法如幻,不知无我、我所、诸法非实,从于妄想分别而生;而不知离可见能见,而不知离生住灭相,不知自心虚妄而生,谓知随顺自在天、时、微尘、我生。
  “大慧,何者为名?谓眼识见前色等法相,如声相、耳相、鼻相、舌相、身相。大慧,如是等相,我说名为名、相。
  “大慧,何者分别?以依何等法说名取相,了别此法如是如是毕竟不异,谓象、马、车、步、人民等分别种种相,是名分别。
  “大慧,何者正智?以观察名、相,观察已不见实法,以彼迭共因生故见。迭共生者,诸识不复起,分别识相不断不常,是故不堕一切外道、声闻、辟支佛地。大慧,是名正智。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依正智,不取名、相法以为有,不取不见相以为无。何以故?以离有无邪见故,以不见名、相,是正智义,是故我说名为真如。
  (修行的方法):“大慧,(1)菩萨住真如法者,得入无相寂静境界;入已,得入菩萨摩诃萨初欢喜地。(2)菩萨得初欢喜地时,证百金刚三昧明门,舍离二十五有一切果业,过诸声闻、辟支佛地,住如来家真如境界;(3)如实修行知五法相如幻如梦,如实观察一切诸法,起自内身证圣智修行,如是展转远离虚妄世间觉观所乐之地,次第乃至法云地;(4)入法云地已,次入三昧力自在神通诸华庄严如来之地;(5)入如来地已,为教化众生,现种种光明应庄严身如水中月,依无尽句善缚所缚,随众生信者而为说法,离心意意识身故。大慧,菩萨入真如已,得佛地中如是如是无量无边法。”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著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七识由彼虚妄因生,不能如实分别诸法,观于高下长短形相故,执著名相故,能令自心见色相故,能得苦乐故,能离解脱因故,因名相生随烦恼贪故,依彼念因诸根灭尽故,不次第生故,余自意分别不生苦乐受故。是故入少想定灭尽定,入三摩跋提四禅、实谛解脱,而修行者生解脱相,以不知转灭虚妄相故。
  “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何以故?彼七种识依诸境界念观而生。此七识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外道修行者不能觉知,不如实知人无我故,以取同相别相法故,以见阴界入法等故。大慧,如来藏如实见五法、体相、法无我故不生,如实知诸地次第展转和合故,余外道不正见不能观察。

  “大慧,菩萨住不动地,尔时得十种三昧门等为上首,得无量无边三昧,依三昧佛住持,观察不可思议诸佛法及自本愿力故,遮护三昧门实际境界,遮已自内身圣智证法真实境界,不同声闻、辟支佛、外道修行所观境界。尔时过彼十种圣道,入于如来意生身智身,离诸功用三昧心故。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09-12-8 06:46:11 |只看该作者
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中有经文:
 “若复有沙门、婆罗门,见诸法离自性故,如云、火轮、揵闼婆城不生不灭故,如幻、阳焰、水中月故,如梦内外心依无始世来虚妄分别戏论而现故,离自心虚妄分别可见因缘故,离灭尽妄想说所说法故,离身资生持用法故,离阿梨耶识取境界相应故,入寂静境界故,离生住灭法故,如是思惟观察自心以为生故。大慧,如是菩萨不久当得世间、涅槃平等之心。大慧,汝巧方便、开发方便,观察一切诸众生界,皆悉如幻,如镜中像故,无因缘起远离内境故,自心见外境界故,次第随入无相处故,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故,信三界自心幻故。大慧,如是修行者当得如幻三昧故,自心寂静境界故,到彼岸境界故,离作者生法故,得金刚三昧故,入如来身故,入如来化身故,入诸力通自在大慈大悲庄严身故,入一切佛国土故,入一切众生所乐故,离心意意识境界故,转身得妙身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者,必得如来无上妙身。
  
  大慧,诸声闻、辟支佛,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世间、涅槃无差别故,分别一切法与非法而灭诸根,不取未来境界,妄取以为涅槃;不知内身证修行法故,不知阿梨耶识转故。大慧,是故彼愚痴人说有三乘法,而不能知唯心想寂灭得寂灭法。是故彼无智愚人,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来应正遍知,自心见境界故,执著外心境界故。是故,大慧,彼愚痴人,于世间生死轮中常转不住。”
  
  入楞伽经卷第六、法身品第七中有经文:如来说法依自声说,不见诸字是有无故,不著名字。大慧,若人执著名字说者,彼人不名善说法者。何以故?法无名字故。大慧,是故我经中说:诸佛如来乃至不说一字,不示一名。何以故?诸法无字,依义无说,依分别说故。大慧,若不说法者,诸佛如来fa lun断灭fa lun灭者,亦无声闻、缘觉、菩萨;无声闻、缘觉、菩萨者,为何等人、何等法、何事说?大慧,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应著于言说名字。大慧,名字章句非定法故,依众生心说。诸佛如来随众生信而说诸法,为令远离心意意识故(不动心)。
  不得执著文字音声,以一切法无文字故。大慧,譬如有人为示人物,以指指示,而彼愚人即执著指,不取因指所示之物。”

 《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以定伏心,系念专心一处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净行品第十一中有经文:“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
,究竟无余。”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中有经文:“
(1)诸菩萨修习一切助道法时,起无量散善波浪,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不能坏;如来以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宝光明触彼菩萨,令舍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于三昧;(2)又以除一切法爱大智慧宝光明触彼菩萨,令舍离三昧味著,起广大神通;(3)又以慧光普照大智慧宝光明触彼菩萨,令舍所起广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4)又以与如来平等无边无功用大智慧宝光明触彼菩萨,令舍所起大明功用行,乃至得如来平等地,息一切功用,令无有余。佛子!若无如来此四智宝大光照触,乃至有一菩萨得如来地,无有是处。”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中有经文:“无量众生应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乱其心,是故不得。善男子。复有众生多喜教化。其心匆务,不能得定。是故不得现在涅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七中有经文: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

  禅秘要法经卷上中有经文:“尔时佛告迦絺罗难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汝于今日。快问如来灭乱心贼。甘露正法。三世诸佛。治烦恼药。关闭一切诸放逸门。普为人天。开八正道,汝好谛观。莫令心乱。佛说此语时。众中有五十摩诃罗比丘。亦白阿难。世尊今者欲说除放逸法。我等随顺欲学此事。唯愿尊者。为我白佛说此语时。佛告诸比丘。非但为汝。亦为未来诸放逸者。我今于此迦兰竹园。为迦絺罗难陀比丘。说系念法。佛告迦絺罗难陀。汝受我语。慎莫忘失。汝从今日。修沙门法。沙门法者。应当静处敷尼师坛。结跏趺坐。齐整衣服。正身端坐。偏袒右肩。左手著右手上。闭目以舌拄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先当系念著左脚大指上。谛观指半节。作泡起想。谛观极使明了。然后作泡溃想。见指半节极令白净。如有白光。见此事已。次观一节。令肉劈去。见指一节。极令明了。如有白光。佛告迦絺罗难陀。如是名系念法。迦絺罗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观一节已。次观二节。观二节已。次观三节。观三节已。心渐广大。当观五节。见脚五节。如有白光。白骨分明。如是系心。谛观五节。不令驰散。心若驰散摄令使还。如前念半节。念想成时。举身暖熅心下热。得此想时。名系心住。心既住已。复当起想。令足趺肉两向披。见足趺骨。极令了了。见足趺骨。白如珂雪。此想成已。次观踝骨。使肉两向披。亦见踝骨。极令皎白。次观胫骨。使肉褫落。自见胫骨。皎然大白。次观膝骨。亦使皎然分明。次观臗骨。亦使极白。次观胁骨。想肉从一一胁间两向褫落。但见胁骨。白如珂雪。乃至见于脊骨。极令分明。次观肩骨。想肩肉如以刀割。从肩至肘。从肘至腕。从腕至掌。从掌至指端。皆令肉两向披。见半身白骨。见半身白骨已。次观头皮。见头皮已。次观薄皮。观薄皮已。次观膜。观膜已。次观脑。观脑已。次观肪。观肪已。次观咽喉。观咽喉已。次观肺腧。观肺腧已。见心肺肝大肠小肠脾肾生藏熟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09-12-8 06:46:47 |只看该作者
欲求无为道者。应当系念专心一处。若使此心驰骋六根。犹如猿猴。无有惭愧。当知此人。是旃陀罗非贤圣种。心不调顺。阿鼻狱卒。常使此人。如是恶人。于多劫中。无由得度。此乱心贼。生三界种。依因此心。堕三恶道。
  此不净想观。是大甘露。灭贪淫欲。能除众生结使心病。汝好受持。慎勿忘失。若佛灭度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此甘露灌顶圣法。能摄诸根。至心系念。谛观身分。心不分散。敛心使住。经须臾间。此人命终。得生天上。若复有人。随顺佛教。系念谛观一爪一指。令心安住。当知此人。终不堕落三恶道中。若复有人。系念谛观。见举身白骨。此人命终。生兜率陀天。值遇一生补处菩萨。号曰弥勒。见彼天已。随从受乐。弥勒成佛。最初闻法。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若复有人。观此不净。得具足者。于此身上。见佛真影。闻佛说法。得尽诸苦。
  尔时槃直迦比丘。闻佛说此语。一一谛观。心不分散。了了分明。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自念宿命。所习三藏。了了分明。亦无错谬。尔时世尊。因此愚痴贡高槃直迦比丘。制此清净观白骨法。佛告迦栴延。此槃直迦
愚痴比丘。尚以系念。成阿罗汉。何况智者而不修禅。尔时世尊。见此事已。为说偈言
 
  禅为甘露法 定心灭诸恶 慧杀诸愚痴 永不受后有 愚痴槃直迦 尚以定心得 何况诸智者 不勤修系念”。


  净空法师在讲解《华严经》中有开示:“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修禅定的方法,一切法门无不是修定。念佛法门就是修念佛禅定。”

  坐禅三昧经卷上中有经文:若思觉偏多。当习阿那般那三昧法门。有三种学人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若初习行当教言。一心念数入息出息。若长若短数一至十。若已习行当教言。数一至十随息入出。念与息俱止心一处。若久习行当教言。数随止观转观清净。阿那般那三昧六种门十六分。云何为数一心念入息。入息至竟数一。出息至竟数二。若未竟而数为非数。若数二至九而误更从一数起。......譬如守门人门边住。观人入出。止心亦尔。知息出时。从脐心胸咽至口鼻。息入时从口鼻咽胸心至脐。如是系心一处。是名为。复次心止法中住观。入息时五阴生灭异。出息时五阴生灭异。如是心乱便除却。一心思惟令观增长。是名为观法。......心作摄时亦念息入出。设心不定强伏令定。如经中说。心定是道,心散非道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中有经文:如来、应、正等觉金翅鸟王亦复如是,住无碍行,以净佛眼观察法界诸宫殿中一切众生,若曾种善根已成熟者,如来奋勇猛十力,以止观两翅鼓扬生死大爱水海,使其两辟而撮取之,置佛法中,令断一切妄想戏论,安住如来无分别无碍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中有经文:菩萨摩诃萨善调诸根,如理修行,恒住止观,心意寂静,一切动念皆悉不生

  坐禅三昧经卷上中有经文:“若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若多嗔恚人慈心法门治。若多愚痴人思惟观因缘法门治。若多思觉人念息法门治。若多等分人念佛法门治。诸如是等种种病。种种法门治

 《禅秘要法经》中还有经文:佛告阿难。贪淫多者。虽得如此观佛三昧。于事无益。不能获得贤圣道果。次当更教自观己身。令如前法。还作骨人。使皎然大白。犹如雪山。复当系念住意在脐中。或在腰中。随息出入。一数二随。或二数三随。或三数四随。或四数五随。或五数六随。或六数七随。或七数八随。或八数九随。或九数十随。终而复始。随息往反至十复舍数而止......佛告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贪淫多者。先教观佛。令离诸罪。然后方当更教系念。令心不散。心不散者。所谓数息。此数息法。是贪淫药。无上fa wang之所行处。汝好受持。慎勿忘失。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中佛说:“我昔住于波罗[木*柰]国时。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观白骨。一令数息。经历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善持所受戒故。我于尔时见是比丘生此邪心。唤舍利弗而呵责之:汝不善教。云何乃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一是金师。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以汝错教,令是二人生于恶邪。我于尔时为是二人如应说法。二人闻已,得阿罗汉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4#
发表于 2009-12-8 06:51:57 |只看该作者
6. 因戒得定,因定发慧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寿命品第一之三中佛告迦叶:
 譬如长者多有诸牛,色虽种种,同共一群。付放牧人令(牛)逐水草。但为醍醐,不求乳酪。彼牧牛者构已自食。长者命终,所有诸牛悉为群贼之所抄掠。贼得牛已,无有妇女。即自构捋得已而食。尔时群贼各相谓言:彼大长者畜养此牛,不期乳酪,但为醍醐。我等今者当设何方而得之耶?夫醍醐者。名为世间第一上味。我等无器。设使得乳,无安置处。复共相谓:唯有皮囊可以盛之。虽有盛处,不知攒摇。浆犹难得,况复生酥。尔时诸贼以醍醐故,加之以水。以水多故,乳酪醍醐一切俱失。凡夫亦尔。虽有善法,皆是如来正法之余。何以故。如来世尊入涅槃后。盗窃如来遗余善法,若戒定慧。如彼诸贼劫掠群牛。诸凡夫人,虽复得是戒定智慧。无有方便不能解说。以是义故,不能获得常戒、常定、常慧解脱

  坐禅三昧经卷下有经文:佛法中戒定慧三法合行能入涅槃。譬如人立平地持好弓箭能射杀怨贼。三法合行亦如是。戒为平地。禅定为快弓。智慧为利箭。三事备足能杀烦恼贼以是故外道辈不得涅槃。

  楞严经卷六中有经文: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一 戒淫)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二 戒杀)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覆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三 戒欺世偷)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法师法。兹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戎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四 戒大妄语)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 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 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法师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fa wang,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中有经文: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是诸善根之导首也。如彼商主,导众商人。戒是一切善法胜幢。如天帝释所立胜幢。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能疗恶病,犹如药树。戒是生死险道资粮。戒是摧结破贼铠仗。戒是灭结毒蛇良咒。戒是度恶业行桥梁。若有不能如是观者。名不修戒。

  我们学佛修行,如果不能严持戒律,那么必造恶业,未来修行路上,也必多阻挠,怨亲讨债、干扰;如果戒律严谨,成佛之路则少险碍,道路平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0

好友

12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15#
发表于 2009-12-8 06:52:57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中有经文:
 如来戒者无有因缘。是故得名为究竟戒。以是义故。菩萨虽为诸恶众生之所伤害,不生恚碍。是故如来得名成就毕竟持戒、究竟持戒。善男子。我昔一时与舍利弗及五百弟子。俱共止住摩伽陀国瞻婆大城。时有猎师追逐一鸽。是鸽惶怖,至舍利弗影。犹故战栗,如芭蕉树。至我影中,身心安隐,恐怖得除。是故当知,如来世尊毕竟持戒。乃至身影犹有是力。善男子。不究竟戒尚不能得声闻、缘觉。何况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种:一为利养。二为正法。为利养故,受持禁戒,当知是戒不见佛性及以如来。虽闻佛性及如来名。犹不得名为闻见也。若为正法受持禁戒。当知是戒能见佛性及以如来。是名眼见。亦名闻见。复有二种:一者根深难拔。二者根浅易动。若能修习空、无相、愿。是名根深难拔。若不修习是三三昧。虽复修习为二十五有。是名根浅易动。复有二种:一为自身。二为众生。为众生者能见佛性及以如来。持戒之人复有二种:一者性自能持。二者须他教敕。若受戒已,经无量世初不漏失。或值恶国、遇恶知识、恶时、恶世。闻邪恶法、邪见同止。尔时虽无受戒之法。修持如本,无所毁犯。是名性自能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中有经文:烦恼三种: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智者应当观是三漏所有罪过。所以者何?知罪过已则能远离。譬如医师先诊病脉。知病所在,然后授药。善男子。如人将盲至蕀林中,舍之而还。盲人于后,甚难得出。设得出者,身体坏尽。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不能知见三漏过患,则随逐行。如其见者,则能远离。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中有经文:师子吼言:世尊。如经中说。若毗婆舍那(慧)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定)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云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烦恼?善男子。譬如明时无闇,闇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闇。无有是处。善男子。谁有智慧?谁有烦恼?而言智慧能破烦恼。如其无者,则无所破。善男子。若言智慧能破烦恼。为到故破?不到故破?若不到破者。凡夫众生则应能破。若到故破者。初念应破。若初念不破,后亦不破。若初到便破,是则不到。云何说言智慧能破?若言到与不到,而能破者。是义不然。复次毗婆舍那破烦恼者。为独能破。为伴故破。若独能破,菩萨何故修八正道?若伴故破。当知独则不能破也。若独不能,伴亦不能。如一盲人不能见色。虽伴众盲,亦不能见。毗婆舍那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地坚性、火热性、水湿性、风动性。而地坚性乃至风动性。非因缘作。其性自尔。如四大性烦恼亦尔。性自是断。若是断者。云何而言智慧能断?以是义故。毗婆舍那()决定不能破诸烦恼。善男子。如盐性醎,令异物醎。蜜本性甘,令异物甘。水本性湿,令异物湿。智慧性灭,令法灭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法无灭。云何智慧强能令灭?若言盐醎,令异物醎。慧灭亦尔。能令异法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智慧之性念念灭故。若念念灭。云何而言能灭他法。以是义故。智慧之性不破烦恼。善男子。一切诸法有二种灭:一者性灭。二者毕竟灭。若性灭者。云何而言智慧能灭?若言智慧能烧烦恼,如火烧物。是义不然。何以故?如火烧物,则有遗烬。智慧若尔应有余烬。如斧伐树,斫处可见。智慧若尔有何可见?慧若能令烦恼离者。如是烦恼应余处现。如诸外道离六大城,拘尸那现。若是烦恼不余处现。则知智慧不能令离。善男子。一切诸法性若自空,谁能令生?谁能令灭?异生异灭,无造作者。善男子。若修习定,则得如是正知正见。以是义故。我经中说。若有比丘修习定者。能见五阴生灭之相。善男子。若不修定。世间之事尚不能了。况于出世?若无定者。平处颠坠。心缘异法。口宣异言。耳闻异语。心解异义。欲造异字,手书异文。欲行异路,身涉异径。若有修习三昧定者。则大利益。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能大利益:一者定。二者智(慧)。善男子。如刈菅草,执急则断。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善男子。如浣垢衣,先以灰汁,后以清水,衣则鲜洁。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先读诵,后则解义。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勇人,先以铠仗,牢自庄严。然后御阵,能坏怨贼。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巧匠钳鐹盛金,自在随意挠搅融消。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明镜照了面像。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先平地,然后下种。先从师受,后思惟义。菩萨定慧亦复如是。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能大利益。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调摄五根,堪忍众苦。所谓饥渴、寒热、打掷、骂辱。恶兽所啮、蚊虻所螫。常摄其心,不令放逸。不为利养行于非法。客尘烦恼所不能污。不为诸邪异见所惑。常能远离诸恶觉观。不久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成就利众生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四倒暴风不能吹动。如须弥山虽为四风之所吹鼓,不能令动。不为外道邪师所拔。如帝释幢,不可移转。众邪异术不能诳惑。常受微妙第一安乐。能解如来深秘密义。受乐不欣,逢苦不戚。诸天世人恭敬赞叹。明见生死及非生死。善能了知法界法性。身有常乐我净之法。是则名为大涅槃乐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及知非时,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菩提道。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因于受乐生大憍慢。或因说法而生憍慢。或因精勤而生憍慢。或因解义善问答时而生憍慢。或因亲近恶知识故而生憍慢。或因布施所重之物而生憍慢。或因世间善法功德而生憍慢。或因世间豪贵之人所恭敬故而生憍慢。当知尔时不宜修智,宜应修定。是名菩萨知时非时。若有菩萨勤修精进。未得利益涅槃之乐。以不得故,生于悔心。以钝根故,不能调伏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盛故。自疑戒律有羸损故。当知尔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等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二法若等则宜修之。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定慧起烦恼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宜应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4-6-15 01:29 , Processed in 0.0460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