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话题大家谈】第十二期

[复制链接]

62

主题

0

好友

3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3:56: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活动方式:每周二晚上20点-21点

         
时间:2015728
         地点:呱呱房间  393583  云水心理联盟
  嘉宾老师:   云水老师
      主持人:  书言
  录音提供:   宁波无才
  文字整理:  书言

关于亲子内容整理:

来访者:
  老师你好,想跟老师探讨一下有关亲子方面的话题,从地藏菩萨有句话说起吧,他说地狱不空,是不成佛,我觉得如果地狱空了没有地狱的话可能也就没有天堂了。
  然后我觉得许多家长的做法是什么,他们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然后怕孩子犯这犯那错误,然后就直接就教孩子怎么怎么做,应该做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我觉得教孩子这些,用处不是很大。
  反而让孩子放弃了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存在,应该说活着是一个挺重要的目标吧?他们告诉孩子,什么好什么坏,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这么做的时候首先是否认了孩子,他们不相信孩子可以有一个,正确是认识事物的能力还有选择正确道路的能力?而他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他没经历的话就告诉他的话那不是他的生活,他始终没有体验过。
  而我觉得有些家长做的就挺好,他会告诉他哪些是错的,但是真正怎么做,家长会鼓励支持孩子,去体验,去做他能自己想做的事情。

嘉宾老师:
  明白,我觉得你提这个问题很好,让我感觉到,你小时候做自己快乐的事情比较少……我对你提出来的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就是说呢,因为父母的爱,认为孩子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最后呢,反而不如父母只是去告诉孩子一些道理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做、去成长好一点。

   来访者:对,给他提很多思路摆在他面前,可以怎样思考怎样去做,但是绝对不是要求他去怎么做。我觉得家长,做的一件很好的事情,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她不会要求他。但是孩子他也学会了,家长也没要求那孩子说你怎么学会说话,叫爸爸怎么叫妈妈孩子也会了,我觉得对于那么大点的婴儿的话,这两个难度都挺高的。
  反而在孩子长大以后,各种事情都要教的特别细,怎么迈腿等,让孩子觉得:“我做的什么事情都不对,比如说学习比如说工作,比如说谈恋爱,比如说怎么活着,我都不是我自己做的。”

嘉宾老师:
  我觉得家长做好并不难,一个词就可以了:陪伴。家长做到陪伴相对更重要一点,而不是家长要求孩子如何如何去做,我们陪着她看着她去怎么做,让他去体验。

    来访者:所以我就觉着的当菩萨这句话,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觉得那个叫执念什么?贪嗔痴,有人痴迷钱财有人痴迷爱。

嘉宾老师:
  我说一下我的感觉,你把地藏王菩萨当成当成一个管教孩子的父母了么?意思是我非把他弄得很好,否则就不算完,有没有这种想法,我怎么感觉你是这种意思?

    来访者:我觉得有些人进地狱了,可能他出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真正在地狱里出来之后,他可能就成佛了,如果一个人没进过地狱的话,没经历过那些事情的话,他很肤浅。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选择我生活道路的权利,地藏王菩萨好像在说,你们不能这样你们要怎么怎么样?首先他没有尊重人权,我不管怎么选择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我自己的权利。地藏菩萨好像在说,你们这样不好,你们要那样。

嘉宾老师:
  明白了,首先呢,我很明白你的意思,我也不喜欢那些非常强势的家长,因为说老想管着孩子不能这样子不能那样,结果孩子童年、甚至青少年期,比较痛苦。孩子也不会成长他独立的能力。另外还有一点,我说的那个陪伴,很多家长,因为他没有时间陪伴,或者呢,并不想付出精力去做陪伴。因此才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去取代,用一种指教或者管教,去替换这个,所以孩子会感觉不舒服的。这个我明白理解你的感受,这个话题很值得讨论。

  然后你说的地藏菩萨,我跟你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地藏菩萨不是你想的那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指的是想从地狱出来的那些人,却没有能力出来,他才去帮他。他并不是去强势的帮那些不想出来的人。
  所以,地藏菩萨他不会那么强势的,因为你想出来、你很苦,想有人救你,所以地藏王来救你,你们不出来我就不成佛。但是如果有一些人,例如愿意呆在地狱里,地藏菩萨是不管的,会非常尊重他们的意愿。

  来访者:哦,我发现我在这个地方我看问题的视角是很窄的。

  嘉宾老师:不过我觉得很不错呀,有问题就提出来。你看你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才会有一些交流。如果你不提出来,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一个讨论,也不知道你心里有这样一个疑惑。

  地藏王菩萨,也是佛学中的一个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佛度有缘人,你想一下,到了菩萨这个级别,不会不懂得随缘的道理,毕竟到了那个级别了。

  来访者:那他这样说,想出来的人我去帮他。这个地狱在我看来好像就是一个比喻,家长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将来怎么样,其实学习不好他可能有别的天赋,并也不一定说是非得学习。当然学习不好,将来生存就有困难,这个想法对于家长来说,是个地狱。所以他怕孩子掉进他自己的地狱里,结果把孩子真的弄到地狱里面了,然后孩子就会想哎呀我学习不好将来会怎么样,这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嘉宾老师;让孩子体验一些痛苦和挫折是必备的,因为很少有一个像地狱那样的错误等着我们。我知道你这个是比喻。也明白让孩子有时候受点挫折会有好处,可以让孩子获得一个体验,这个体验也是生存必备的免疫力。

   来访者:从小就学会了我要为我自己的事情选择,我是可以为我自己的生活做选择的。我发现好多孩子或者别人,这件事情你要这么做,父母说要那样做,我明白了这次不能这么做。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她不按教的那么做。让先他去试试,然后你再告诉他。我发现在现实中这样得事情很多,我也经历过,我也这样说过别人,别人也这样说过我。然后等到你教育到101次时候,甚至200次时候,201次是你没让他这么走,他还会向他原始的那个方向走。

嘉宾老师:这个我解释下,我想说的是未必,有一种是这样的。还有一部分更悲惨的,什么情况下我都听别人说了我再做,我就照他说的做,还有这样的孩子,也是比较难受的。

    来访者:他就一直为别人活着,然后依赖比较强。我觉得一个人即便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他有主见,早晚他有一天会成长。一个人他可能一辈子没犯过错误,往往会摔个大跟头。最大的跟头是,这辈子活着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嘴里的好与不好。

嘉宾老师:所以有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受点伤做点错事啊,就了不得。所以就非常想要孩子完美一点,希望不要犯错,那么这个尺度怎么把握呢?我的意见呢,如果出错的风险不是很高,付出代价也不会很高。有些小错误可以让孩子去犯了之后呢,过后再提醒一下。但是有些大的问题,不能说不去提示。在小的事情让孩子积极去做,去做培养他的一个,他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事情,也没有失败的体验。

   来访者:他会觉得爬起来这个真是家长的,而不是他的,摔倒的后果也是家长的,而且很多家长她不敢让孩子犯错误,不是说怕孩子承受不了是她承受不了,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心里面也会这么想,你怎么这么麻烦整天给我惹麻烦。是她承受不了哪怕孩子犯一个小小的错误的后果,所以他不敢放手她承受不了,他要时时刻刻的掌控者,结果呢长大了之后,他掌控不了。这孩子也掌控不了自己。

嘉宾老师:我看下面有人说,有鸡汤依赖症,有时候我们给孩子太多的鸡汤,喂的后果就是孩子一见鸡汤就吐,就很厌烦这些说教类的东西。相反你让孩子一个孩子去爬山,然后告诉她什么地方应该走,什么地方不应该走,这时候她再看一些东西会比较好点,那是自己得来的。如果假如说他没有体验过,你抢先给他讲这个道理,他根本就不懂,那就肯定是无法接受的,也很不舒服。

来访者:我前两天看了一个视频外国人拍的双胞胎,三四岁的样子然后他要爬到一个柜子上,柜子离床有一米多大圆,柜子有一人多高,那小孩站在柜子上,快够到天花板了,接着往床上跳,然后这个孩子跳完另外一个孩子跳,大人就在旁边拍视频,我就觉得中国的父母,吓死他也不会这么做。我发现中国的父母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相信孩子自己本身的能力,不管是哪方便的能力,骨子是不相信孩子能够自己成长好的,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

嘉宾老师:这个可能有阶段的原因吧,因为我们现在,千军万马度过独木桥,比如说考大学等等。以前的时候我们压力比较大嘛,小时候都说你不好好学就去讨饭,没有工作,总之充满了忧患意识,担心将来过的不好。外国的相对经济比较好一些,对孩子要求不那么严,好好的玩一下,心里面也不会担心孩子做的不好,好像与这个有关系。 我估计过几年,西方的经济被我们赶上去后呢,中国过的比较宽松的时候,西方都像希腊那样都频临破产的时候,他们可能也会要求对孩子比较凶一点,玩笑话。

   来访者:我觉得各方面的东西他都有个度,比如说现在有很流行的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来说,其实他的生存就全是竞争,没有合作没有共赢,没有朋友。没有说我的这个圈子,所有的圈子,反正所有的出来就在竞争,刚出生就不要试着在起跑线上,然后大一些周围的同学朋友都要竞争,这种好像有些过了。
     现在有个笑话在说,学习好一点的老师要对她好一点,学习不好的那些老师你要对他更好一些,因为学习好的将来有可能有一定的成就,比如,研究员教授啊。但后面的那些人,将来没准你的孩子要给他打工。

嘉宾老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概念,我一直觉得这个有个硬伤,还必须先有个语境,大家想一想你不可能不输在起跑线上。你生出来的时候人家是局长的孩子,省长的孩子,百万富翁的孩子,人家上学的时候开着宝马,而你呢,骑着自行车,起跑线上的优势和劣势,已经很明显了。这个命题有些像伪命题的感觉。只能说,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的功课不能拉下来了,这样说好一些。起跑线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开着宝马去前进,有的人是骑自行车去前进,人际关系在没有长大之前都已经建立的很好了,所以这个概念有些伪命题。

  来访者:对的,我觉得说这个起跑线输在起跑线上的,就已经输了,以为你出去就是对抗,就是比输赢,已经输了。就像老师在前面讲课的时候那样说的,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似得,当来访者攻击你的时候,要想到怎么防御自己怎么想,来访者怎么想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当家长把学习看到,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候,让这个孩子的视野特别特别窄,认人生只不过就是学习,只有学习。只学习好他才能生活下去,但是学习好的动力什么呢,是我们要好好的生活,活出自己来,这是家长要教给孩子的,让孩子自己选择好好学习。时候的动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感觉不相信这个,他要把这个东西,告诉孩子是最重要的。

嘉宾老师:他为什么把这个看成最重要的呢?因为小时候吃过这个亏啊,但是他没整理好,比如说一个父母,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失败了,然后自己有孩子的时候就拼命想告诉孩子要好好上学,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因为这个家长他不是心理咨询师,他没有能力去分析,因为细细分析就明白了,那你小时候为什么没学好呢,是因为你父母不爱你,你心里不安定,很缺爱,所以你的心就不在学习上,你学习就不好。这些他没整理出来。他只能整理出来说,你看我小时候学习不好,然后告诉孩子你不能成绩不好,成绩不好来找不来好工作,就传递错误了。

  来访者:我觉得跟孩子说这些话就像说,你不要吸烟啊你不要喝酒啊你不要玩女人啊,你也不要杀人放火啊,结果这孩子就会成为那样。

嘉宾老师:说这些都不太管用,最近我特别体会到,你想让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你真的不如干嘛呢,领着孩子去饭店里吃顿饭,不用花很多钱,你跟他去吃个肯的肯德基啊什么的,不用特意,你就领着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般家庭,就赶紧做饭,浪费了心情,一做不好,不如这时候领着孩子去吃顿饭,然后你看孩子的表情,那下次你再让孩子去做点什么,都是很愿。意听你的,因为他知道你爱他,他知道,家里可以获得快乐,而不是说你应该如何如何,那就没效果了,所以说,有时候让孩子感觉到爱比那些说教要强。

    来访者:对,当孩子感觉到被爱的时候他有动力去,过她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  有这个动力之后,这个动力就特别强, 之后他各方面都很有动力的,比说说对这也好奇啊对那也好奇,也想去学习。家长对孩子说学习是最重要的,就是画蛇添足,然后孩子原始的动力,玩不能玩。

嘉宾老师:所以小时候让孩子玩的比较充分一些,不要让他产生一个欠缺的感觉,他才有精力放到学习上去,所以有些多动症大家可以思考下,他不是爱动么, 他哪地方需要什么他有什么愿望,他想玩什么?把这些给他满足了,他可能就不多动了,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动小时候都喜欢玩。

来访者:它本身这个动,这种玩就是一种很强的学习能力,我觉得人活到现在好像学傻了,看动物世界的时候特别有感触,有一些鸟,搭一些特别漂亮的窝来吸引雌性,繁衍后代。我觉的人学习就像那个鸟搭那个房子一样,能把学习看的特别重要。把原始的那个需要给去掉了,就像那个鸟只是为了搭窝而不是为了追求雌性,然后变脸成了这个鸟的家长然后对鸟的孩子说,你要好好搭窝呀,搭好了你才能幸福。然后捉虫子,吃饱了玩啊,追求异性啊,有自己的生活这都不重要。结果搭房子有动力嘛,好像活反了,把根本最有动力的那部分去掉了,然后为了搭漂亮那个房子去活着。

嘉宾老师:把快乐丢在一边先去背书,其实这里面有个尺度的问题,既不能说光顾去玩,也不能光去学习
都会出后果的,一个好的父母应该是各方面都要给到。
  
   来访者:其实我刚才说的这个玩呢,是包括制游戏,社交,沟通、锻炼身体灵活能力,唱歌跳舞,甚至包括打架,在有些孩子看来演讲也是玩,书法也是吧,甚至学武术也是吧,甚至学武术也是玩,所有的都是玩,有些甚至他学习物理也是玩,包括他研究数学化学,都是玩。

嘉宾老师:你的想法非常好,有时候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姜文有一次看到孩子玩怎么这样子,不对头呀,他赶紧把工作放到一边,领着孩子到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去。去干嘛呢像过一个野蛮人的生活,背着小弓箭,住在很艰苦的环境里 过了一段日子,家里人都很心疼孩子这怎么可以呢,结果这孩子过了一段集中营似的,军队式的生活,孩子正常了,即会玩又会跑又会跳,经历了很多挫折,脸也晒黑了,但是呢非常棒。但是我们得关注一下,我们如果非常期望自己的父母,是一个与教于乐的一个人,那个是需要能力的,不是每个家长、父母都可以达到那个能力,所以有时候有些父母她做不到家,他只会教不会寓教于乐,这个有难度,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先接纳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没有那个能力,能力还不到,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教育教育教育,但是作为我们是家长的话也要考虑一下孩子的需要,不能做一个只教而不寓的,不能做一个只会说而不会领着孩子去实践的一个家长。
-----------------------------------------------------------------------------------------------------
嘉宾老师:你好。
来访者:你好老师,你的孩子会跟你顶嘴吗?
嘉宾老师:会,她很爱顶嘴
来访者:有时候顶嘴让我很伤心的,
嘉宾老师:我是这么看,到这个阶段都爱顶嘴的
来访者:有时候感觉是对母亲的不尊重,那样的。感觉到我自己不知道被他放到什么位置上去了,可以随意的向我顶嘴。有时候,他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买菜回来,他会说,妈妈你买这么多菜回来干什么?买这么多能吃完吗?他是很凶的那样问。
嘉宾老师:你怎么回答呢?
来访者:我已经炒好菜了,他说你做这么多菜干什么?能吃完吗?我觉得很气闷的感觉,觉得他不尊重我。
我没有回答。
嘉宾老师:你很气闷,也没有回答?
来访者:没有啊
嘉宾老师:怪不得你会很闷呢。
来访者:其实他就说学他爸爸,他爸爸也是这样,每次吃饭都会说一下,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不高兴的。他就说学他爸爸,我知道这个模式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不出声,因为我知道不是孩子的原因,我不接纳孩子的话,等于不接纳他父亲。觉得很负责,内心里面就积压着很愤怒的感觉、
嘉宾老师:我们认为不接纳好像就不太对,所以要接纳。
来访者:嗯
嘉宾老师:我也认为应该接纳,但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接纳之后,我们是否只有不吭声一种方法应对呢?这倒是个问题。
来访者:我在孩子面前没有说他,但我会说老公,下次在我炒完菜后,不准他评价。
嘉宾老师:那孩子说的时候你怎么办?
来访者:孩子说的时候,就不说什么吧,因为我知道他是学他的爸爸啊,他现在的年龄是向同性靠近、认同,会模仿他的父亲嘛、
嘉宾老师:那么,他跟爸爸顶嘴吗?还是只跟你顶嘴。
来访者:他跟爸爸顶嘴比较少,跟我顶嘴比较多。
嘉宾老师:跟你顶嘴比较多,觉得你好欺负。
来访者:不是这样吧?
嘉宾老师:我觉得是这样,如果碰到一个妈妈,我在说她,怎么说她她都不说话。好欺负!爸爸不好欺负,我冲爸爸发火吧,他也会冲我发火、
来访者: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认为是夫妻关系间引起这样的模式。
嘉宾老师:你认为夫妻关系影响到了孩子?
来访者:嗯,就是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会传延给孩子。
嘉宾老师:然后你看到孩子这样子,你就冒火,都是你这个爸爸传染给孩子的。
来访者:是啊,我都是冲我老公冒火。然后冒火以后就会好一点点,下次就再犯。
嘉宾老师:嗯
来访者:没办法,因为我老公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我婆婆在做了饭之后,公公一定要嫌弃她一下,这不好那不好以后,才开始吃饭。
嘉宾老师:哦,原来公公也是这样的?
来访者:嗯,是啊
嘉宾老师:你公公年龄多大了啊?
来访者:七十岁那样、
嘉宾老师:七十岁,我们想象一下,你公公七十岁,假设是二十五岁结婚,我很惊讶的发现他和你婆婆吵了有四十五年,然后,你婆婆是怎么做的呢?
来访者:嗯,应该有那么久,我婆婆就是不说话。
嘉宾老师:婆婆用不说话的方式,结果你公公又一点都没改变的说了她四十五年。
来访者:嗯
嘉宾老师:然后你决定用什么方法去改变一下呢?
来访者:我就是骂我老公,我忍不住的时候我就骂他,我就说,你再这样说,我就把炒的菜都倒掉,不给你吃。他就不说话了,赶快把嘴闭上。
嘉宾老师: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我觉得。但是我想问你这样发火有多久了?经常的还是偶然的。
来访者:偶尔的,很少!好像还是发现孩子也有这个问题时候,我才向老公发火,以前没有。
嘉宾老师:那就是说,如果不是儿子出现这个问题,你就不会冲你老公发火。你就会跟你婆婆一样。
来访者:嗯,是的
嘉宾老师:这个很微妙的感觉,我感觉就是说呢,你看,这怎么得了,有一个老公这么说我就罢了,连孩子都跟着造反了,这太欺负人了。
来访者:是、
嘉宾老师:所以老公太不体谅我了。看上去是好事,孩子促使你觉醒了。不应该再这样下去。
来访者:不知道还能不能改变?
嘉宾老师:你看,不知道还能不能改变?就说,是儿子提醒了你,这样不行。然后你觉得不再是沉默了,不管好还是不好,但是你说一下,老公就不说话了。但是你的儿子呢?我们考虑一下我们的孩子啊,原来,我一发火的时候,我一说妈妈的时候,她就不说话了,你猜他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呢?他怎么对他老婆啊?
来访者:他对他老婆也是这样,也会是这样的。
嘉宾老师:对啊,那么他老婆也是沉默。直到他老婆又养了一个孩子。这孩子有跟他一模一样的时候,她跟老公急……你有没有感觉是宿命啊?
来访者:是啊。
嘉宾老师:那么我们就意识到了,你看啊,原来老公说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了,原来沉默不管用啊。有时候得发点火,那么,也就意味着,如果你不想儿子长大也是这样训他的老婆的话,可能沉默,不一定是一个好办法,可能会有其他办法,不一定是依靠发火来解决问题。也许有更好的方法。当孩子很容易顶嘴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比较重要。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主题

2

好友

207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5-8-9 19:59:40 |只看该作者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主题

62

好友

852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15-8-9 22:14:10 |只看该作者
有些累   我空了再回看整理一下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论坛其他名字 【云水.墨】 【淡墨瀑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云水网 ( 鲁ICP备09069806号 )

GMT+8, 2024-6-1 22:27 , Processed in 0.029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