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is a new school of psychologydeveloped from the late 1960s',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y. Due to the existence ofmisunderstanding,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it.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苏蒂奇(Anthony J. Sutich,1907-1976)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当年人本心理学兴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为第二势力,自称人本主义为第三势力。随着人本心理学被主流心理学所承认,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学的领袖人物,包括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和苏蒂奇等人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他们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种关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自称这种心理学为第四势力心理学,或超个人心理学。
[1] Sutich,A.J. Transpersonal psychotherapy: History anddefinition[ A ] . In Boorstein, S. ( Ed. ) . Transpersonal psychotherapy[C].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Press,Albany,1996.
[2] Sutich,A.J.Transpersonal psychology:An emerging force[J].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1968,8(1).
[3] Cortright, B.Psychotherapy and spirit[M].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Albany,1997.
[4] Ferrucci,P.高峰经验[M].黄美基译. 台北:光启出版社,1997.
[5] Rowan, J. The Transpersonal: Psychotherapy andcounselling[M].London:Routledge,1993.
[6] 李安德.超个人心理学.若水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 7] Scotton, B. W. Introduction and definition oftranspersonal psychiatry[A].In Scotton,B.W.et al. ( Ed. ).Textbook of transpersonal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C ].BasicBooks:A subsidiary of Perseus Books,L.L.C.1996.
[8] Boucouvalas, M.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A workingoutline of the field[J].Journal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1980,12(1). 作者: 森森 时间: 2016-9-2 22:46
张宝蕊
格罗夫(Grof)则在他的未来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Future)一书中谈到超个人心理学,他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是将人类“精神”(Spirituality)视为宇宙的发展机制及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人们必须要重视此“精神”层面的发展以便更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超个人心理学要研究人类所有的经验,包括了出现在非日常意识(Non- consciousness)层次的心灵体会与反应:冥想实践的观察、各种宗教信仰操练修持,神秘体验的喜悦、精神应急状态,治幻疗法,催眠疗法、经验性心理治疗及濒死的各种情况。这许多的超个人的经验包括了心理上死亡与重生的经历,宇宙意识的感应,与其它人、物、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合一的神秘体验;亦有些人感受到上帝或上天的光照,不同超感觉的发生,与原型(archetype)存在物的相遇,以及许许多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体验。
B. 人类的相异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但是仅仅强调相异点就只能将人带到“分裂”的局面。况且人与人之间也不仅是“不同”人与人之间其实是有许多的相同点(commonality)或相似点(similarity)。人与人只有在强调相异的同时也提出彼此之间的相似点,整个人类才会达到互补与整合的地步。求同存异是使这世界多元化的一个最好的方式。
B.上面一点谈的是求助者或“病人”的成长。另一个角度来看此成长过程是针对辅导者及治疗者。许多辅导治疗书籍谈到做此行业的心理医生、心理专家都强调他们的 “健康、成熟与积极”,似乎暗示着只有到达健康、成熟与积极的人才能真正帮助人。而一般人也有一观念认为心理医生、心理专家都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有许多心理医生、心理专家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都不太能接受,也不能放下身段去找别人做辅导。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与误导。超个人心理辅导与治疗强调辅导与治疗者本身非完善的人,也随时面对压力、挫折的困扰,有时也有沮丧的时候。这些都是正常而可以接受的,不仅是接纳而且视其为一个成长的机会。每个人都有盲点,都有执着的地方,只有借着问题、困难的产生才能看到盲点及执着点的价值而加以改进,加以成长。在美国,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书库你都能看到一本畅销书《奇迹的路》(The course of miracle),据说其作者就是一个有边缘人格的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