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
作者:[美]E.弗洛姆
《逃避自由》这本书是德国弗罗姆(1900~1980)著,1941年出版。作者在书中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性结构三者相互影响的总体探讨了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 书中作者是这样认为的,人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实现个性化,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环境决定了人的性格结构和特点。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作者指出,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丧失都是消极的逃避方式结果是失去个人的自我。他认为最好的逃避方式是自发的爱和工作,从而使个性得以完善的发展。弗罗姆的人性论观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的虚假,而他提出人人相爱和沉溺于工作的方式以拯救人性的自由在,也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 |
这是我十年前读的第一本心理学书,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抛开“没有绝对的自由”的论断,每个人都是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可是为什么又会逃避自由呢?不妨读来。
下载地址:http://www.zaoxue.com/techdown/softdown/jiaochengxiazai/yixuefalv/2007021416313136.shtml
或许正如 纪伯伦诗篇所描绘的那样
“万物总是互抱着,于你内在运行:欲望与恐惧,厌恶与喜爱,追求与躲避。
它们于你内在运行,恰如光与影成双成对。
当那阴影消失,余光便成为另一光亮的阴影。
如此,当你的自由失去镣铐,它又成为那更大自由的镣铐。”
欢迎光临 云水论坛 (http://www.yunshu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