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标题: [讨论]写出你读书和写作的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陌上飘雪 时间: 2007-10-29 22:29
标题: [讨论]写出你读书和写作的感悟
我们都是喜欢文字的人,我们都是在这条路上笨拙而又快乐前行的孩童,在这里,我们希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因此,提议大家写下自己读书或者写作时的独特感受和瞬间感悟,可长可短,只要是自己感觉有收获或者深有体会的地方都可以写出来,相信读的人也可以因此而受益.
我先开个头,记得从前读书都是囫囵吞枣,看过很多书,大多泛泛而过,却不曾留下过多印象.最近读书突然有种感觉,当我看到哪篇文章好的时候,就回头再去仔细阅读,自己分析一下它究竟好在哪里,是感人的?是哲理的?是知识趣味的?是发人深思的?是赏心悦目的?是启迪励志的?如此等等,还分析一下作者的写作结构,感觉这样做很有收获.
作者: taroyu 时间: 2007-10-29 23:39
我是个慵懒善感的人,喜欢看各类的书,可是每次看得多忘得更多,每次随文中人物事或喜或悲,或感慨万千,或浮想翩翩.
生活中许多的事往往在文字理的行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印证,所以有时读书看到类似的情节,会在生活中反思,也会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自觉的在文字间流露,,,呵呵,不过有时也随心,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翻阅和感悟都有着少许的不同,,所以有时分不清是书在读我还是我在读书,很失败的一位读者哦,,

作者: 月影抚琴 时间: 2007-10-30 18:29
飘雪,很享受这种和你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感觉~
呵呵~

作者: 簪花归去 时间: 2007-10-30 23:52
喜欢看书.乱看的时候居多.偏又爱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也许不叫做读书.只能说是看了.前些日子,常看的是红楼.
喜欢写字.乱写的时候也多.在小小的纸上,用铅笔密密的写着.写了又涂.有时会想,若是这生活也能这样写了涂,涂了又写的.不知会是什么样子的.呵.
作者: 陌上飘雪 时间: 2007-11-3 20:28
突然发现自己记忆力在减退,那些想要记住的内容都很轻易就遗忘,看过的书也一样,留下深刻印象并不很多.
所以决定以后要记笔记,把自己当时最深刻的体会和好的句子摘录下来,相信日积月累,一定可以让自己收益菲浅.
(欢迎大家也写出自己的心得,不断反思才会不断进步.)
作者: 嘻嘻 时间: 2007-11-3 21:54
从小到大,不断地在变化,但看书大概还是有阶段的,一个时期会主要对某一方面或领域特别感兴趣,有时会集中地“啃”一些。象金庸的14部,我几乎就是在两三年内集中啃完的。
现在看长篇少了,主要是精力(最怕眼睛受不住),时间也少。但前不久还是看了点儿。有安妮宝贝的《莲花》等几篇,有毕淑敏的《女心理医生》。
最近买了几个女作家的散文集,尚未开看。
作者: 陌上飘雪 时间: 2007-11-17 23:34
读了张爱玲的<多少恨>,心里一直喜欢那样的女子,爱也爱的纯粹,当那爱会带来伤害和不安时,舍也舍得决绝,所有的苦与痛自己去承受,家茵就是这样的女子.
作者: 小憩 时间: 2007-11-18 11:25
买书与买衣,道理很相似的。以前特别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很容易心血来潮甚至跟风。现在依然相信直觉,也适当关注流行,但会在心里多方面地掂量掂量了:是不是真的喜欢,会不会放置不看(用)?适不适合?值不值?买还是不买?心里咕噜几下想清楚了,就会很果断地买。所以最后真正买下来的,一定都是自己真正喜欢也很用得上的了。不浪费,就是最大的节约。
对想看、喜欢看、要看的书,因为时间与精力的有限,能真正“沉浸”的已不可能太多。就会注重挑选,并多了一份从容与宁静的心态,不再只是突痛快、“过瘾儿”,而喜欢“慢品”。所以,现在会认真看的,一定也是真心喜欢、愿意“投入”、感觉投缘相悦的书。
年轻时主要做“加法”,现在已开始做“减法”。
作者: 暖煦 时间: 2007-12-2 11:43
q我下载了亦舒全集
喜欢她的文字,一针见血的洞察人间所有悲欢离合
我看到女人的爱恨情仇,希望和绝望。
她笔下的所有女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红尘的强者
这点,我很欣赏欣慰
好多年前,也看安妮宝贝。
人在不同的人生时段,看不同作者的书
然后,有所得。
就这样
作者: 陌上飘雪 时间: 2008-1-26 19:54
忙碌的时候,总是想着闲下来把那些买了未读的书都读完,可是闲下来了,突然好象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原来,读书,需要让心安定下来,心静才能读书.
李开复说: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把人生的每一天当作自己的最后一天来度过.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作者: 陌上尘 时间: 2008-6-12 19:49
书读得不多,且蜻蜓点水,不求甚解。
即使如此,还是能体会到一点读书的妙处。人生迷茫,谁来解疑,唯有书也。在与先贤智者的交流中,平静琐碎的心事,淡化多余的欲望,寄托遥遥无期的情感。
从今天开始,向你们学习,好好读书。

作者: 行者 时间: 2008-9-14 22:34
读书读的是心情和感动~
其他的却是都已忘记~~
作者: 月月 时间: 2008-9-25 22:31
看书忘书,唯有那份阅读时的情感铭记。
淡淡的,却是回味的。
流水账似的阅览方式,一遍又一遍去体会那份真挚。
作者: 嘻嘻 时间: 2009-1-21 22:48
读书有阶段,也看心情。
很久主是翻翻杂志了。
最近会利用假期静静地读些。
体会那种沉浸、忘我的感觉。
还需要“充电”。
作者: 嘻嘻 时间: 2009-1-31 21:59
很久没读长篇了。
近期在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不错。
作者: 陌上飘雪 时间: 2009-4-5 18:10
从同事那里拿来了一本《大校的女儿》,是王海鸰的作品。她的作品主题都是关于家庭、婚姻、情感方面的,很现实地反映现代社会人们的情感生活。记得很久就看过她写的《新结婚时代》、《牵手》,都很有现实意义,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当代人的生活缩影,对于在感情中迷惘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启发。
作者: 秦罗敷 时间: 2009-9-2 13:30
喜欢读书,但忘性太大,所以只娱悦了当时的心情。且只能意会, 言传不了,,,,,,汗颜。前不久读了贾平凹的[秦腔]非常喜欢。
作者: 秦罗敷 时间: 2009-12-17 11:03
书我也是爱看的,可忘性大,过几年再看全当看新书,还特喜欢看那能打动我的悲剧,严重时一个星期失眠,睡着了做梦也是书里的场景。
作者: 净心 时间: 2009-12-19 19:13
学生时代,曾感怀于一片落叶,一抔寂雪,或者是一个虚幻凄美的故事,喜欢那种被文字淹没的感觉,一任思绪天马行空,或欣然,或伤感。如今这种爱好被琐碎的生活泯灭,总感觉没有时间读书,总给自己找借口,近来,找了几本书放在案头,闲暇时泛泛而读,却也体会到了那久违的快乐,灵魂在字里行间起舞,感觉思想又丰富起来,感触也多了起来,生活就是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一半来自自身生活体验,一半来自别人的故事。我决定,读下去~~~············
作者: 陌上飘雪 时间: 2010-4-4 19:45
这两天把《杜拉拉升职记》看完了,觉得很不错。
这本书属于职场小说,从比较专业的角度讲杜拉拉的奋斗历程。在她的奋斗历程中,她一直非常努力,也遇到了种种机会和不公。但是她很善于总结自己和分析形势,让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因为她的努力,所以进步也快。
其中穿插了她和王伟的恋爱,王伟离开公司后,去了英国,消失一年。把手机关机放在抽屉里。她每次都打不通,最后她发了一个信息,说,不知道你是否能够看到,也不知道你在哪里,但是我想有一天我们会在一起。后来,王伟回国后看到那信息,去见刚好出差在北京的她,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本书我觉得特别适合初入职场或者在校大学生看,我相信他们可以从中收获一些不属于知识类的,但是却很重要的东西。
作者: 嘻嘻 时间: 2010-6-7 19:50
曾经读过很多书,却总记不住。
曾经也写过不少的文字,却总不断地散落。
现在觉得,生活,才是一本真正需要不断阅读的大书,和永有源源不断的文字。
最好,先创造生活,再让书与文字不时地相随。
作者: 天外飞仙 时间: 2010-6-17 19:30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心有余力,则以学文!”
看到题目,想起和朋友互相批驳彼此的知识取向,摘录如下:
A:所以你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有了知识,但知识没有修到你的心
B:你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有了知识,但知识束缚了你的心
A:所以你一开口,就常常显得很绞
B: 所以你一开口,往往显得很执
A: 很急躁而无法在灵魂深处安定下来
A:因为你的实用主义方法论指引着你读书的方向,典型的形而下论调
B:你的体系主义指引着你的个人一切取向
B:很沉淀,却无法鲜活和灵动 ,实在是形而上的样板
A:书读不深入,人也做的半途而废
B:书读而深,却不出,入书堆而不考,人也做得趣味皆无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A B:哈哈……
作者: 凡尘自在飞 时间: 2010-11-27 14:44
没感悟,尽瞎写。
作者: 雪琪 时间: 2013-5-3 17:42
好书很多,感触也有,就是懒得动笔,让那点感悟也随风走!
作者: 森森 时间: 2013-5-4 09:18
曼珠沙华 发表于 2013-5-3 17:42 
好书很多,感触也有,就是懒得动笔,让那点感悟也随风走!
要随时写下来。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整理自己。
作者: 雪琪 时间: 2013-5-4 09:30
是该整理了!前些日子孩子家长会时就有这感觉。
作者: 草儿 时间: 2013-6-8 18:17
爱读书,读好书,需要静心,更需要去沉淀。
作者: 森森 时间: 2013-6-8 21:01
草儿 发表于 2013-6-8 18:17 
爱读书,读好书,需要静心,更需要去沉淀。
读完书之后再整理[请文明用语]会很重要,交流也是一样。
作者: 微雨黄昏 时间: 2017-2-9 09:56
一段时间的浮躁之后,最终只有读书令焦灼不安的心,一次次归于宁静。
书籍是一片静谧的蓝色海洋,理性、纯粹,闪烁着真知灼见的熠熠光芒。读书能让你在生活的琐碎无聊,命运的惊涛骇浪之外,有片刻闲暇的休憩时光,来打点精神、整理思想。读书教会你将前人(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最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特有的思维,为自己定期补充能量,总结方法,之后再重整旗鼓,勇敢去面对生活的恣意嘲弄和命运的无情搏击。那些清澈的思想,可以擦亮你内心的混沌,让你轻松地放下人生的辎重,心无旁骛地跳上时间那头白驹,风驰电掣地越过人生每一道急流险壑。
中年之后,工作家庭之外,余暇无多,那就抓紧时间,好好读懂每一本书。
如何才算好好读懂一本书?
博览群书是20岁之前该做的事。那时候有大把的时间,不管熬夜多晚,无论武侠,还是科幻小说,无论哲学、美学还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无论资本论、还是相对论,你尽可以贪婪地索取,无止无休。因最初的你,心脑空空,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填满心智的空壳,是当务之急,内在的必须。那时候你年轻,无论多疲倦多绝望,一夜醒来又满血复活,精力和勇气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时候你需要在广袤的知识海洋里遨游,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为今后的人生寻找方向和积累经验。一句话,年轻时候你的大脑需要海量的信息储存和尽可能开阔的眼界视野,需要不遗余力地拓展知识空间。年轻时,书读得多而杂。总是走马观花地飞快看完每一本书。常常是囫囵吞枣,如同饥饿的人,对着一大桌子饕餮盛宴,只管拼命地往肚里海塞,至于个中滋味,过后大概只记得些断章碎句,留下口唇的余香。
人过四十,诸事芜杂,很难有时间和心情去精研每一本书,琢磨每一句话的深意。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你要做的是有选择地读,有计划地读, 有目的分门别类地读。只捡于身心有益的东西来读。把涉猎到的对你有用的每一本书,细读再精读,读厚了再读薄,最终去粗取精,提纯升华,借鉴他人的视角,替换、更新、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而不再是一味地求快求多。先抓紧手头已有的资源,利用每分每秒零碎的时间,细细揣摩,用心领悟。花钱买来的书,大部分很难名副其实地有用。但,既然买了,就像挤海绵一样,挤出中间有用的点滴,有些是知识,有些是经验,有些呢,是来源于作者独特的思想。其他一切人云亦云的观点,放眼网络,俯首可拾的那些所谓知识和信息都不重要。你要的是当下对你身心和思想有用的。否则吸取的再多,也没用,只能让你消化不良。
读,一定要有所得,而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一句话,一切为了外在的虚荣和显摆、社交及形式,耍酷及泡妞的读书,任何不再目的纯粹的读书已经不需要了。
四十岁以后的读书更重在深入发掘,读懂每一本书后面作者真正想要呈献给你的:体会他最新颖的视线,最独特的思维方式,学会最清新灵动的表达方式,洞见其最有价值的深刻思想。让我们得以提升自己的状态,逐步完善自己的内心,圆满自己的格局。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率和有意义的。
作者: 森森 时间: 2017-2-9 23:28
我的体会
用心写文字,作假不得,作假的文字很矫情。
现在看不得那些过于抒情的散文。
然后再看自己以前的文字,过分的文字就开始删除,以前删的比较多,现在好歹敢留下一点放着看。
只有不停的写,然后不停的删,于是就成长了。
作者: 微雨黄昏 时间: 2017-2-17 15:08
清清淡淡,柔柔软软,干干净净。好文字的最高境界,跟凝视一颗心的感觉差不多。
欢迎光临 云水论坛 (http://www.yunshu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