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断想
(一)
家,简而言之,是可以安放身心的地方。现实中总的需要与别人(父母、爱人、子女等)一起搭建。
家,大有国家,中有家乡,小有家庭。最终、最低,还有自己与自己在一起。
从家的解字来看,是屋檐下的一头猪。就是要牺牲一部分自由来换取快乐、愉悦,也是要承担许多烦恼的地方。
(二)
生活中,家,其实就是一个窝。
大些、小些,冷些、热些,均无妨。
关键自己敝帚自珍,喜欢它、建设它、享受它。
而家中一些可心的物质,也是人的温暖。譬如,一个舒适的经常陪伴自己的靠垫。
(三)
曾经觉得,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后来知道,爱人、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再以后明白:一个人也是家,也有家——只要有能够让自己安宁的所在(人、事、物、地等),都是家、似家。
——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身心安处即为家。
(四)
世上有很多少小离家的人。我也算一个。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实的人,常常不让自己去想许多的离情别绪。
也很少想“为什么”,而主要想“自己还能做什么”。
并且主要地喜欢以做事来充实或者麻醉自己。
所以“家”与“异乡”,在我看的并不是那么重。
(五)
一直喜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人皆生而孤单,有时天地尚难以为家,我们的家又欲安何处?!
但人生来又并非那么孤独。古今中外,以及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相似相通的灵魂——与家之亲人何异?
(六)
虚些、豪放些:我们皆是宇宙间匆匆的过客,有家无家又何妨?!
实些、婉约些:既来此世人间走一遭,身与心,总得有个落处、归处——
家,自然是最好的归宿。
小时候觉得家是一个圆心,自己就像圆周上的一个点,无论走多远,都会围着圆心转。
长大后,离开圆心越来越远。决定到异乡工作,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的时候,忍不住哭起来。
多年后,才知道,圆心所以成为圆心,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因为有了亲人,那山,那水,都染上了一抹乡愁。
欢迎光临 云水论坛 (http://www.yunshu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