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论坛

标题: [转帖]对联知识介绍专栏 [打印本页]

作者: 森森    时间: 2008-7-22 21:50
标题: [转帖]对联知识介绍专栏
对联知识介绍专栏
一、平仄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 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 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 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 ,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 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二、马蹄韵浅淡. ---余德泉(luckylan整理)
  
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句中平仄,指一个 联句中每个字
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

上联标准式句脚公式。从后往前截: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相反。

 句中平仄,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注意:
联律和诗律相似,亦规定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注:诗律不忌 三仄尾,联律忌),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
解释:
一句五言,或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中,最后三字连续为三个仄声的,视作[三仄 尾],为联律之忌,[三平尾]则恰巧相反,是最后三个字同为平声。
[孤平],则是上述所五--九言中,九个字中,只有一个字为平声,其他全为仄声,则 为孤平,[孤仄]恰巧与此相反,是一句中,只有一个字为仄,其余为平声(这一点与 诗律为最大的不同,诗律中除了所押的字韵为平声外,整句若只有一个平声,也视 为孤平)  

[孤平],则是上述所五--九言中,九个字中,只有一个字为平声,其他全为仄声,则 为孤平
[孤仄]恰巧与此相反,是一句中,只有一个字为仄,其余为平声(这一点与 诗律为最大的不同,诗律中除了所押的字韵为平声外,整句若只有一个平声,也视 为孤平)  

   我觉得关于孤平和孤仄还有必要说一下,因为不仅是新手分不清,就连老手有时也要在这上面犯错误。。当然老手因为读得多了,拗不拗口一读变知,故以下观点为新手辨别是否是 [孤仄]或[孤平]提供了方法。。。(以下部分引用孤峰倨坐先生原话)

   王力先生的定义是韵句即平收句中除尾字平声外,仅有一个字为平声,是谓孤平。王力先生的定义会让人误认为”仄仄仄平平“这样最常见的句子孤平,所以容易让人误会。
   
   另外的一种看法是不论平收仄收句,所有诗句中一个平声处于两个仄声之间,是为孤平。实际上两个平声在一块不可能叫“孤平”了。叫“双平”吧。而这种看法造成的缺点是“平仄仄平仄”等常见的句子都成了孤平了。所以二者各有缺憾。

   近日我在网上看到联坛名人之一也是对联律很有研究的孤峰倨坐先生提出了一种对[孤平]的新定义:[孤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拗。五言平收句或七言句中的后五字中,除最后一个平声外,只有一个平声,且该平声处于两个仄声中间,则此句孤平。而对于[孤仄],诗并不忌,联也如此,故孤峰椐坐先生认为,为了利于诗歌爱好者创作对联。不必多此一举去讲求什么[孤仄]了。。。 我很认同他的观点。

   这是结合了上述两方的长处而避开了他们的缺处。如此一来实际上孤平只有一种情况“仄平仄仄平”。而且这个孤平也正是广大诗歌爱好者所公认的,没有异议的孤平形式。至于“仄仄平仄平”等句属于普通的拗,不把它圈到孤平里面来。

   关于拗句如何救,也就是救拗,我就不多说了,有需要的话转点帖子过来。。


 合掌,又称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
对仗是对联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亦应避免出现合掌对。
此外,上下联皆有气势,一般要求下联的气势盖过上联。

作者: 小憩    时间: 2008-7-23 15:24

越看越不简单啊——

对于我等几乎只会“打油”的人来说,仰望。 

                             
作者: xza    时间: 2009-3-21 10:52
淡墨,再举一些例子就好了,我看得头晕,感觉绕口令。
作者: 水乡蝶韵    时间: 2009-5-23 14:04
顶起,有兴趣的朋友,欢迎一起学习!




欢迎光临 云水论坛 (http://www.yun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